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药 第八章 究竟菩提心的修学次第▪P2

  ..续本文上一页同样的,“我的”这个观念也只是一个标签。让我们检视,把现象贴上“我的”这个标签如何转化我们感知事物的方式。想象你正从店面橱窗看着一只美丽而昂贵的花瓶。接着,一只猫弄倒花瓶,花瓶裂成碎片。你想:“多可惜,那么精美的花瓶。”接着你继续散步。现在想象一个朋友送你一只昂贵的花瓶。你把花瓶放在壁炉台上,你的猫把花瓶踢翻了。你说:“喔,糟糕,我的花瓶破了!”仅仅因为你把花瓶贴上“我的”这个标签,花瓶破碎就变成一场灾难。标签让事情变得大大不同。

  因此,时时记得个人的“无我”是重要的。

  

  

  确立内在与外在现象之空性

  

  执着于现象真实存在,

  即是执着于主体与客体的见解。

  人们所觉察的一切对境,内在与外在的现象,

  都是源于串习的如幻显象。

  

  如同视觉错乱,

  如同水中月影,且如同错误的觉知,

  若不检视,我们视其为理所当然;

  若去检视,它们就什么也无。

  

   如同我们断定自己个人的本体并无真实存在的自性,我们也必须检视外在现象的自性,以决定外在现象是否也是空虚的。当现象显现时,我们的串习使我们接受现象所显现的模样。由于我们没有分析现象,因此世界看起来是坚实的。藉由仔细地检视外在现象,例如一座房屋或一张桌子,我们发现它们也没有本具的存在。房屋是由零件所合成,而这些零件是由原子所组成。但是,在我们适当地分析原子之后发现,不论原子有多小,没有一个分子真实存在。藉由如此检视,我们将会发现每件事物都不具本体。

   现象的显现与空性无可分割。“显”与“空”之间的交互作用如同水中月影。如果我们认为月亮真的在水里,那就是一个错误的觉知。月影显现在水中,但水中却没有实在的月亮。

  显空双运的重点在于,空不是没有现象,而是空乃现象的真正自性。这是事物之所以能以那么多种不同方式显现的原因。事物显现,但是它们缺乏本具的实体。显空之不可分割(无二无别),乃是描述实相最重要且直接的方式。

  

  如同原子和刹那一般,

  现象并非可下定义的本体。

  因此,你必须断定,

  主体与客体绝无存在的可能。

  

  所有现象都不断变化。它们从来不会保持不变,即使连一刹那也不会。然而在我们扭曲的觉知之中,我们并未注意到现象不断出现的微小转化。因此,我们必须断定,外境和觉知外境的执取心都没有固定而本具的存在。

  

  藉由不断转动检视之轮,

  你将相信

  众生与现象皆不存在,

  未来时机到临,

  你将确信二谛:

  依缘事件的如幻生起

  和离于一切假说的空性,

  不相抵触,反而在本质上为一。

  

   你要分析并检视“自我”和现象,直到你确信它们自性本空。当你真的如此相信时,你将完全了解二谛在本质上为一。不像母牛的两只角,二谛不是两件分别的事物。胜义谛是一切现象的究竟自性,世俗谛是一切现象的显现方式。凡俗迷妄的心认为,事物的看似如此和它们的真正自性有所不同。但是当你到达旅程终点,你将直接觉察现象之究竟自性;在这究竟自性之中,显象与实相之间的一切差异都消失了。

   噶当派的大师们说道:“即使你尚未完全了解空性,但只要你对现象的坚实性生起真正的疑虑,这种念头就能够使轮回的迷妄化为尘烟。”

   当我在洛杉矶的时候,我参观了一个电影制片厂,看见它们的布景。每一件事物,包括房屋、街道等等,从前面看起来如此真实。但是当我走到布景后面,我什么也没看到。这些布景是空虚的。我们参观一个医院布景,看见医生和护士走来走去,仿佛那是一座真正的医院。当时我身穿袈裟,一个演员走过来对我说:“你是真的吗?”现在当我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是记得布景后面根本什么也没有,因此在情感上也不会那么的投入。

  

  当主张显空有别的一切成见都崩解时,

  探究就结束了。

  那个时候,

  概念的推理还有什么用处?

  

   藉由彻底的探究,我们确信众生和现象都缺乏本具的自我(“人无我”和“法无我”)。这将使我们了解,现象乃是透过缘起而显现。如同一场梦或一个海市蟹楼,它们之所以显现,乃是无数因与缘之间复杂关系的结果。它们全非真实存在。

  一旦我们确信显空之无二无别,我们将不再执着于主体与客体的想法。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将不再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概念的探究。

  

  

  对空性的错误见解

  

  空性是所有见地的对治解药,

  但是如果人们执着于空性的概念,

  那么就像泻药变成毒药一般,

  空性将毫无用处。

  

  执着于空性的概念,有可能相当危险。举例来说,想象你生病了,而且只有一种疗法能够治疗你的疾病。如果你没有正确地遵循处方,疾病将会恶化,你将糟蹋了治愈的唯一机会。空性是我们错误执着于现象真实性的最佳药剂。但是如果你执着于空性的概念,空性将不再是一种疗法,不再具有利益,你将失去治愈的机会。

  

  如同相互摩擦的两根棍棒,

  被它们自己所生的火焰烧毁,

  对治解药本身必须自行消失。

  

   一旦我们摩擦两根棍棒而生起火之后,这两根棍棒就没有进一步的用途了。同样的,我们运用空性来调伏执着,然后安住在空性的真正自性之中。藉由不造作地安住于空性的真正自性,你将见到从一开始就在那里、离于对境和参考点的究竟自性。

  

  

《大药 第八章 究竟菩提心的修学次第》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