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将会增长。渐渐地,你将能够把慈悲化为行动,真正地利益他人。
菩提心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在它生起的那一刻,你便成为菩萨的一分子。如果你具有菩提心,就能免于负面力量的伤害。负面力量显现时,它们无法引起伤害或制造障碍。
这一点可以由巴楚仁波切50的根本上师吉美•嘉瓦•玉谷51的一个生平事迹来说明。有一次,一个怀恨在心的鬼魂决定要取吉美•嘉瓦•玉谷的性命。这个鬼魂充满了害人的念头,抵达嘉瓦•玉谷的洞穴入口。他看见一个平静的老人双眼紧闭地坐着,全然地宁静平和,充满了慈悲,白发围覆他的头部。这个景象足以让那个鬼魂的恶念在刹那间消失。他凝视老人时,心中充满敬畏。菩提心在他的心中生起,他承诺绝不再取任何人的性命。在此之后,每当出现伤害他人的机会,宁静白发老人的影像立即在他的心中显现。那个鬼魂失去了所有伤害他人的力量。
50.巴楚仁波切,乌金•吉美•却吉•旺波(Patrul Rinpoche,Orgyen Jigme Chokyl Wangpo,1808-87),是寂天大师的化身,也是吉美•林巴的语化身。他的生平展现了最完美的修行证量和出离心。终其一生,除了在西藏康区卓千寺(Dzogchen monastery)的师利星哈佛学院(Shri Singha)的那几年之外,他大多数的时间都居住在洞穴、森林和最僻静的隐居所之中,并且随意地从一个处所迁移到另一个处所。他一身简朴牧民的装扮游走各地,大多数的时候都没有被人们认出。他年轻的时候记忆了大多数重要论著,例如龙钦巴的《七宝藏》,因此他能够像他在师利星哈佛学院那般,一次教授最复杂的课题达数个月,而没有使用任何书籍。他圆寂时,唯一的财物是一本寂天大师的《入菩萨行论》和一只托钵。他是吉美•嘉瓦•玉谷(Jigme Gyalwai Nyugu)、嘉瑟•贤遍•泰耶(Gyalse Shenphen Thaye)、卓千•敏珠•南开•多杰(Dzogchen Mingyur Namkhai Dorje)及其他伟大上师的弟子。他的弟子包括喇嘛•米滂(Lama Mipham)、纽殊•龙踏(Nyoshul Lhungthok)、安波•天噶(Onpo Tenga)等等。据说,明雅•昆桑•苏南(Minyak Kunzang Sonam)针对《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所作之论著乃是依据巴楚仁波切的口头教导所写。
51. 吉美•嘉瓦•玉谷(Jigme Gyalwai Nyugu)是观世音的化身,吉美•林巴的两个主要弟子之一。他是蒋扬•钦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和巴楚仁波切的上师。
当阿底峡尊者在印度菩提迦叶、金刚座(Diamond Throne)东侧礼拜的时候,他看见两位貌美的天女出现在他前面的虚空之中。
年纪较轻的天女对年纪较长的天女说:“如果一个人想要迅速获致证悟,什么是最好的方法?”
年纪较长的天女说:“训练自己生起菩提心。”
那个年纪较轻的天女是圣救度母,而年纪较长的天女则是伟大蹙眉者(Chandamaharoshana,the Great Frowning One)。
如果菩提心尚未在你心中生起,祈愿它将在你的心中生起。如果菩提心已经在你心中生起,祈愿它增长。如果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是具体的,那么连整个虚空都不够广大到足以容纳它。
2.行菩提心
菩提心有两个面向:相对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究竟菩提心是十地菩萨其中一地的菩萨所了悟之空性。在了悟究竟菩提心之前,重点应放在相对菩提心之上。在本质上,相对菩提心是利他心,也就是利益他人、离于所有自私目标的甚深愿望。如果正确地修持相对菩提心,究竟菩提心将自然而然地展现于相对菩提心之中,最终将完全证得究竟菩提心。
I.相对菩提心
相对菩提心本身有两个次第,即利益他人的愿望,以及把这种愿望付诸行动。这两个次第之间的差异,犹如想要前往某处和实际展开旅程之间的差异。相对菩提心的修持包含了(A)观修自他交换法(exchanging oneself and others),以及(B)把逆缘用于修道的座下禅修。
A.自他交换之座上修法
11
所有痛苦无例外地来自渴求自身的快乐,
圆满成佛来自利他的念头。
因此,真正予以自身的快乐来换受他人的痛苦,
乃是菩萨的修行。
目前,当你快乐时,你或许相当满足。其他人或许不快乐,但你不真正地把它视为你的问题。当你不快乐时,你只顾着想要去除让你心烦意乱的人事物,而不在乎、甚或不记得其他人或许也不快乐。这一切都是迷妄。
有一个方法可以训练你从一个更宽广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这个称为“自他交换”的法门,包含了试着把他人放在你的处境,把你放在他人的处境。一方面,这个构想是去想象你把任何可能发生在你身上的美好事物,布施给一切有情众生,不论这些事物有多么微小——即使只是一汤匙的美食。另一方面,去记得其他众生正在经历的、无法忍受的痛苦,并且下定决心去承担所有这些痛苦,如同一个母亲欣然承担孩子的痛苦。事实上,当你思量一切有情众生都曾是你慈爱的父母,你深受父母之恩,而要尽可能地报答他们,如此你将能够欣喜地承担其他众生所必须忍受的任何艰辛。当你真的能够承担他人痛苦的时候,随喜自己已经实现了目标,绝对不要认为他们不值得获得那么多的帮助,或认为你已经为他们做得够多了。
藉由认真修持自他交换——用快乐交换痛苦,最后你将有能力真的承担他人的疾病,治愈他们,并且给予他们快乐。此外,如果你用快乐与平静来交换痛苦和嗔恨,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即使是想要偷取人们性命的恶灵,也将无力伤害你和任何人。
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口诀教导,更加详细地解释如何使这个修行法门更有效力。首先,重要的是,对一切有情众生生起一种深刻的温暖、感性和慈悲。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以先想一想一个曾经对你非常慈爱的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个人可以是你的母亲。意念和思量她的仁慈——她如何赋予你生命,如何忍受怀孕的不适和分娩的疼痛,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她如何不遗余力地照顾你。她随时准备为你做任何的牺牲,把你的福祉放在她自己的福祉前面。
当你感受到强烈的慈悲时,按部就班地想象她正在经历六道轮回的痛苦。在地狱道之中,她一再被残忍地杀害,然后死而复生;她被丢入一个盛着滚烫的、融化的青铜的大锅之中;在你的眼前,她忍受着痛苦。接着想象她投生为饿鬼,全身皮包骨,而且十二年来,连看见食物的机会都不太多,她把手伸出来,对你哀求地说:“我的孩子,你有没有什么可以给我吃的?”想象她投生为动物,一头受到惊吓、被猎人和猎狗追逐的雌鹿。在惊慌之中,她从高高的悬崖跳下以摆脱猎人和猎狗的追逐。她落下悬崖,带着无法忍受的痛楚,全身骨头碎裂,她仍然活着,却无法动弹,直到她死于猎人的刀刃之下。
继续想象她快速地经历一连串、一个情境接着一个情境的痛苦。一种强烈的慈悲感受将无法压制地涌上你的心。在那个时刻,把那种强烈的慈悲转向一切有情众生,了解到每一个众生必定有许多次曾是你的母亲;他们如你今生的母亲一般,值得拥有相同的爱与慈悲。重要的是,你要把所有被你视为敌人或招惹麻烦的人包括在内。
深刻地思量所有众生在轮回苦海中永无止境流浪时所经历的一切。想一想年迈体弱、无法照料自己的人;想一想生病、承受痛楚的人;想一想绝望贫困、甚至缺乏最基本必需品的人;想一想经历饥荒和饥饿、忍受饥渴之极度痛苦的人;想一想眼盲的人,以及心灵匮乏、亟需佛法之养分,看不见真相的人。想一想不断因为贪欲和嗔恨而疯狂,成为自心的奴隶的人。想一想不断伤害彼此、没有任何喘息的人。观想一切有情众生聚集在你的前面,让他们所承受的各种痛若栩栩如生地在你心中生起。
你怀着强烈的慈悲感受,开始修持自他交换法。刚开始,把焦点放在你最痛恨的敌人身上,或放在替你带来许多麻烦和困难的人身上。想象你呼气的时候,所有的快乐、生命力、功德、好运、健康和享受,都以清凉、抚慰、明亮的白色甘露,随着你的呼气带给那个人,接着祈愿:“愿这甘露流向我的敌人,完完全全送给我的敌人!”观想你的敌人收摄了白色甘露;这白色甘露提供他所需的一切。如果他的寿命是短暂的,那么想象他的寿命被延长了。如果他需要金钱,那么想象他变得富裕了。如果他生病,那么想象他痊愈了。如果他不快乐,那么想象他充满了喜悦而想要欢唱舞蹈。
吸气的时候,想象你的敌人所拥有的一切疾病、障碍和心毒,都以一个黑团的形式被你吸入,因此他完全解除了所有的痛苦折磨。想象他的痛苦来到你的面前,如同山岚被风吹送那般容易。把他的痛苦吸入体内时,你感到极大的喜乐,交融了空性的觉受。
为你所观想的、在你面前的无量众生做同样的事情。把你所有的快乐送给面前的众生,承担他们的痛苦。一再地重复这个法门,直到…
《你可以更慈悲(菩萨37种修行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