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你可以更慈悲(菩萨37种修行之道)▪P22

  ..续本文上一页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为止。

  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之下,运用这个殊胜而重要的修行法门,即使你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事务,而且不论你是生病或健康安泰,都可加以运用。它也可以在座上修法和座下修法期间来修持。透过不断修持自他交换法,你将触及修持慈悲和菩提心法门的核心。

  有时候,观想你的心是一个明亮灿烂的光球。你呼气时,它往每一个方向散放白色的光芒,把快乐带给一切众生。你吸气时,一切众生的痛苦、折磨和负面的事物,以浓密黑光的形式朝你的方向移动,收摄于你的心间,消失在它明亮灿烂的白光之中,不留痕迹,纾解了一切众生的痛苦和悲伤。

  有时候,观想你转化成为一个如意宝,如同一颗蓝宝石那般湛蓝而光芒四射,比你的身体稍微大一点,位于一个尊胜幢的顶端。任何人向如意宝发出祈愿,如意宝都毫不费力地实现他的需求和愿望。

  有时候,观想你的身体繁殖增生为无数个身体,前往地狱和六道轮回之中,立刻承担每一个众生的所有痛苦,并且把所有的快乐赠送给这些众生。

  有时候,观想你的身体转化成为衣服,供给所有寒冷而需要衣物的人;转化成为食物,供给所有饥饿的人;转化成为住所,供给所有无家可归的人。

  有时候,观想你正在呼唤以各种方式伤害众生的所有鬼魂。你把自己的肉布施给他们吃,把自己的血布施给他们喝,把自己的骨头布施给他们啃咬,把自己的皮肤布施给他们穿。怀着慈悲,想象他们快乐地沉醉在所有供养52之中时,菩提心在他们的心中生起。

  

  52.施身法(Chod)把身体当做献给三宝的供养,致赠给护法和有情众生的礼物,以及偿还给冤亲债主的业债。同时,也有水食子和火供两种供养,以饱受永无止境的饥渴之苦的鬼魂为供养对象。

  

  如同寂天大师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愿我是没有怙主者的护卫,

  旅行者在路上的指引;

  为了希望渡至彼岸的人,

  愿我是一艘船、一片木筏和一座桥梁。

  

  愿我是渴望陆地者的岛屿,

  渴望光亮者的明灯,

  愿我是需要安息者的卧床,

  所有需要仆役者的奴隶。

  

  愿我是如意宝、藏瓶,

  威力语和圣疗愈;

  愿我是如意树,

  以及每一个众生之满欲牛。

  

  如大地和遍在之元素,

  如天空般恒久,

  为了无数无量之有情众生,

  愿我是他们的土地和食粮。

  

  自他交换法也可以用来做为处理负面情绪的法门。如果你让负面情绪以一般的方式展现,就无法在修道上有所进展。如果你不善巧地处理负面情绪,不加以根除或调伏,它们将带来下三道无量无边的痛苦。降服负面情绪,将使你在成佛之道向前迈进。经典里有许多处理情绪的教导——透过弃绝情绪来处理情绪。在此,我们教导如何用慈悲来处理情绪,我们以贪欲做为例子。

  贪欲是我们对一个人或一个物品,所产生之无法克制的吸引力和执着。首先如此思量:如果你能够调伏贪欲,你将能够获致证悟,帮助众生,带领众生成佛。接着想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对那个人生起大悲心,把他所有的贪欲全部添加到你自己的贪欲之上,并且想象你承担了所有的贪欲,他不再受到贪欲的束缚。你逐渐地承担一切众生的贪欲,不论是明显的或潜在的贪欲。你这么做时,想象一切有情众生离于贪欲,获致证悟。这是根据世俗谛来观修承担负面情绪的方法。

  若是根据胜义谛来观修,则是在你心中生起一种势不可挡的贪欲感受。在其上添加一切众生的贪欲,使其贪上加贪,制造大量的贪欲。然后检视它,你将看清,贪欲除了是念头之外无他;它显现在你的心中,但贪欲本身甚至连一丁点的独立存在都没有。当你把心转向内部来检视心本身的时候,你会觉察到,心在过去、现在、未来都没有任何本俱的存在。心的本质如天空般不具实体。

  运用这些相同的法门,你可以观修嗔恨(嗔)、骄慢(慢)、忌妒(疑)和无明(痴),以及任何其他障碍心的事物。

  当你修持这个菩萨道的核心法门时,你应该栩栩如生地去观想你所有的快乐延及其他众生,众生的所有痛苦都来到你的面前。想象它确实在发生。在所有菩萨的修行法门之中,它是最重要的,没有任何障碍能够阻挠。它不但能够帮助其他众生,也能够带领你获致证悟。

  有一个真正的菩萨叫做朗里·塘巴53,不断地观修自他交换法。有许多次,他祈愿死亡时投生地狱道,以帮助所有在地狱道经历强烈痛苦的众生。然而,他的祈愿没有实现。在他的生命快要结束时,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禅观在他心中生起,因此他明白他即将投生极乐净土。他立即祈愿能够尽可能带领许多众生一起前往。他的愿望是如此的强烈,因此有大量的众生随着他投生极乐净土。

  

  53.朗里·塘巴(Langri Thangpa,1054-1123),阿弥陀佛的化身,格西波托瓦(Geshe Potowa)如太阳般的弟子。

  

  大班智达阿底峡的主要弟子种敦巴,是一个全心全意修持菩提心的修行者。阿底峡的手饱受一种强大疾病的折磨时,他对种敦巴说:“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当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手上,你慈悲的力量能够移除痛苦。”

  魔王摩罗(Mara)询问佛陀:“如果一个人重复念诵我的名号,不会为他们带来利益或伤害,但如果他们念诵文殊师利的名号,即使只念诵一次,就能够纾解他们的痛苦。为什么?”佛陀回答:“那种力量来自文殊师利等伟大菩萨所生起的慈悲。”

  莲花生大士是观世音的一个化身,慈悲的具体展现。他为其他众生奉献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因此即使在这个末法时代,仅仅忆念他或祈唤他的名号,就能够立即斩断障碍、逆缘和邪恶的势力,使它们失去力量,带来莲师身、语、意的加持。莲师抵达西藏时,他降服所有负面的力量,例如十二姊妹(Twelve Sisters)、二十一在家居士(Twenty-one Upasakas),以及许多其他阻碍佛法建立的障碍。他能够这么做,不是因为他受到嗔恨的驱使,而是受到慈悲和菩提心的力量驱使。

  有些人或许有这种想法:这些关于慈悲和自他交换的教法,是经典“渐法”(或称“渐门派”,gradual path)教法的一部分,不像大圆满或大手印等较高深的“顿法”(或称“顿门派”,direet path)教法那般有效。这完全是误解。唯有生起相对菩提心的慈悲,究竟菩提心——大圆满和大手印的精髓——才可能在你的心中诞生。

  龙钦·冉江和吉美·林巴54的教法如此广播,利益众人,乃是因为这两位伟大上师的心时时充满慈悲和菩提心。吉美·林巴的伟大弟子多竹·吉美·听列·宇色55前往西藏东部的省分康区传授龙钦心髓56,帮助了数千人。他后来写信告诉吉美·林巴:“因为我在山间僻静处观修慈悲那么长一段时间,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54.吉美·林巴(Kunkhyen Jigme Lingpa,1729—1791),无垢友尊者、西藏国王赤松德赞、嘉瑟·哈杰(Gyalse Lharje)和噶里·班禅·贝玛·旺贾(Ngari Panchen Pema Wangyal)的化身。他拥有无数个莲师、耶喜·措嘉和龙钦·冉江的禅观。他的心意伏藏的集结《龙钦心髓》,以及其他著作,总共有九函。在他的弟子之中,最著名的是“四无畏”:吉美·听列·宇色(Jigme Trinle Oser)、吉美·嘉瓦·玉谷(Jigme Gyalwai Nyugu)、吉美·昆卓(Jigme Kundrol),以及吉美·果恰(Jigme Gocha)。

  55.多竹·吉美·听列·宇色(Dodrup Jigme Trinley Ozer,1745—1821),第一世多竹·千仁波切(Dodrup Chen Rinpoche)。吉美·林巴最重要的弟子,龙饮心髓传承的法嗣。

  56.龙钦心髓(Longchen Nyingthig)是十八世纪由莲师在禅观中显示给吉美·林巴的教法。它成为宁玛派的各种伏藏中,最常被修行者修持的伏藏之一。参见参考书目。

  

  自他交换法可以按部就班地达成。第一个阶段是把自己和他人视为同等重要——他人和你一样想要快乐,不要痛苦。因此,你应该希望别人快乐,如同你希望自己快乐,希望他们离于痛苦,如同希望自己离于痛苦。第二个阶段是自他交换,你希望其他人拥有你的快乐,你承担他们的痛若。第三个阶段是珍爱他人胜过自己,如同伟大的菩萨遇见一个盲人,会毫不犹豫地把眼睛布施出去。在这个阶段,所有自私自利的想法完全消失了,你只关心其他人的福祉。持续修持这个法门,直到你真的能够实行它为止。

  

  寂天大师在《入菩萨行论》中说:

  

  世界包含的所有喜悦,

  来自希望他人快乐。

  世界包含的所有痛苦,

  来自希望自己快乐。

  

  需要长篇大论的解释吗?

   幼稚的众生为自己设想,

  诸佛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

  看看区分两者的差异!

  

  一个佛之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佛长久之大乐与圆满的显现——乃是从不断利益众生的愿望中生起。阿弥陀佛…

《你可以更慈悲(菩萨37种修行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