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你可以更慈悲(菩萨37种修行之道)▪P40

  ..续本文上一页头甚至比往常还要多,因为你觉察到心的活动。

   (2)禅修如同通过峡谷的湍急河流。你的心时而平静,时而骚动。

   (3)禅修如同一条流动轻缓的宽广河流。受到干扰时,它产生波动,否则平静无波。

   (4)禅修如同一个被涟漪微微吹皱的湖面。心的表面微微受到扰动,但心的深处却保持平静,处于当下。

   (5)禅修如同一个静止的海洋。一种坚定不移、毫不造作的专注;在这种专注之中,对治散漫念头的解药是多余的。

  

  

  如何修观:

  

  修止可以暂时局限负面情绪,却无法根除负面情绪。要根除负面情绪,唯有透过修观才能达成。所谓修观是指在座上修法期间,认清一切现象之真实本质,并在座下修法期间,明瞭万事万物乃是虚幻。因此,“止”是禅修的专注面向,“观”则是禅修的智慧面向。修止让心为修观做好准备,让修行者从修观中,看清一切现象原本就缺乏实质的存在。止与观都应该浸润了慈悲。止与观双运最后将达到平等舍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中,所有主体与客体的概念都消失了。

  

   由于慈悲总是和智慧双运,因此止观双运既不偏向轮回,也不偏向涅槃。在禅修期间,修行者透过经验觉受来了悟智慧;而慈悲则是智慧的自然展现,并在座下修法期间发展形成。最后,座上修法和座下修法融合为一,证得不具造作、概念的究竟本质。如此,修行者不再需要修观,而修观与所观之对境都自行消失——如同两条木棍互相摩擦而生火,最后木棍被所生之火燃尽。

  

  

  

  

  B.禅定

  

  摘录自雪谦•嘉察•贝玛•南贾(Shechen Gyaltsab Pema Namgyal)之《遍知者口传》(The Oral Transmission of the All-Knowing Onces)

  

  三种禅定

  

  1)寻常人修持的禅定

  这种禅定包括在僻静处采取正确的坐姿,皈依,生起菩提心,平静地安住在离于念头、离于任何执着的状态之中。这种状态通往三摩地的境界;在三摩地之中,修行者持续觉知现象,却不执着于现象。你的心安住在专注于一境的禅定之中,离于昏沉掉举。这种“止”的状态无法超越无色界深妙的禅定状态,因为它缺乏明察和认清现象之究竟本质的“观”。

  

  

  2)明辨禅定(clearly discerning concentration)

   在这种禅定之中,修行者检视现象之所有面向的空性本质。透过修观,你毫无疑虑地确信任何种类的自我缺乏本俱之存在,并且离于任何概念。在这种禅修状态之中,你成就了止观双运之道。此对应了资粮道和前行道的层次。这个种类的禅定赋予修行者更高深的觉知和利益众生的能力。

  

  3)佛之殊胜禅定(excellent concentration of the tathagatas)

   如果你持续修持明辨禅定很长一段时间,所有主体、客体二元分立的见解都会消失。你进入了见道,达到初地的层次。如此一来,明辨禅定转化成为第三种禅定——佛之殊胜禅定。

  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你达到“七地”的层次,座上禅修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中,你没有散漫的念头)和座下禅修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中,主体和客体的见解仍然存在)之间仍然有所区别。从八地以上,虽然仍使用座上禅修和座下禅修的辞汇,但两个状态之间不再有所区别,不再分离。

  最后,在达到成佛层次的过程中,你安住在本初智慧的平等舍之中,甚至连一刹那都不离这种状态。

  

  

  

  

  

  附录四:关于智慧波罗密的增补论释

  摘录自札楚•阿旺•丹增之《甘露宝瓶》第二函

  

   没有智慧,慈悲的善巧方便无法带你渡至涅槃;你将停留在轮回的极端之中。没有慈悲的善巧方便,智慧将使你停留在涅槃的极端之中。智慧与慈悲必须双运。

   智慧有三种层次:

   1)普通的、世俗的智慧:基本上,这种智能是由四种传统科学所构成,它们分别是医疗、逻辑、语言和工艺。

  2)超越世俗的究竟智慧:这是“内在的科学”或哲学,以声闻和缘觉佛的教法为基础,进而认清五蕴是不清净的,必定牵涉了痛苦,并且短暂无常,缺乏本俱之存在。

   3)了悟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以大乘佛教的教法为基础,进而彻底了悟现象之空性本质,即现象是无生、无基础、无有起源的。

   这三种智慧必须逐渐透过闻、思来修持,并透过实修加以吸收理解。

   简而言之,智慧波罗密是了知现象缺乏任何本俱之存在。在涅槃之中,对于现象是坚实存在的执着,以及对于现象是不存在的执着,都消失了。证得涅槃是在智慧明觉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在一般智识的、散漫的心的范围之内。

   为了了悟现象缺乏实质的存在、超越任何的概念,你需要禅修。虽然黄金存在于矿石之中,但它必须从矿石中取出,并加以提炼。同样的,虽然现象本来是空虚的,离于所有有限的造作,但如果不透过持续禅修了悟这一点,你将永远无法脱离轮回的痛苦。

  寂天大师说:

  

  所有无法了知洞察这个心的秘密

  ——佛法之巅峰——的人,

  虽然希望获得喜乐,了无悲伤,

  但他们仍然将无用地在痛苦中流浪。

  

  《大解脱经》(Sutra of the Increase Towards Great Liberation)说道:

  

  数千年的黑暗,

  一盏灯便能立即驱散;

  一千劫的恶业,

  了悟心性便能立即清净。

  

  帝洛巴也说:

  

  心之本质是超越念头的虚空。

  

  因此,所有其他的佛法修行,都浓缩在了悟心之本质的修行之中。观修智慧和了悟心之本质的结果是,你将自然而然地想要从事具有利益的善行,你的烦恼将会减少,慈悲将会增长,最后获得无上证悟。

  

   由明雅• 昆桑•苏南(Minyak Kunzang Sonam)所著的另一部论释《甘露宝瓶》第一函补充道:

   智慧有另外三个面向:

   (1) 了悟世俗谛的智慧,对整个现象世界及其展现之方式的圆满知识。

   (2)了悟胜义谛的智慧,了知一切现象之空性本质的智慧。

   (3)无误地成就众生之利益的智慧。

  

  

  

  

  

  附录五:修心祈愿文

  

  菩提心之洋的入口

  蒋贡康楚罗卓泰耶之修心祈愿文

  

  透过由无上之观世音和一切诸佛菩萨

  生起之究竟证悟心之真谛,

  愿无上菩提心诞生在

  虚空下的我及一切众生的心中。

  

  愿痛苦之因,一切众生之嗔恨,

  以及嗔恨之果──地狱道之炎热与酷寒,

  都降临于我!融摄于我!

  我把我慈爱的一切功德,

  以及离于嗔恨的闲暇,

  都布施给虚空下的一切众生。

  

  因此,愿嗔恨之界──地狱道,

  都被净空。

  愿地狱道的一切众生,

  都成为金刚部的观世音,

  了悟无上之大圆镜智。

  

  愿痛苦之因,一切众生之贪执,

  以及贪执之果──饿鬼道之饥渴,

  都降临于我!融摄于我!

  我把我慷慨布施的一切功德,

  以及离于执着的闲暇,

  都布施给虚空下的一切众生。

  

  因此,愿饿鬼道都被净空。

  愿饿鬼道的一切众生,

  都成为莲花部的观世音,

  了悟无上之妙观察智。

  

  愿痛苦之因,一切众生之愚痴,

  以及愚痴之果──野兽之呆笨迟钝,

  都降临于我!融摄于我!

  我把我生起内观的一切功德,

  以及离于无明的闲暇,

  都布施给虚空下的一切众生。

  

  因此,愿畜生道都被净空。

  愿所有畜生,

  都成为佛部的观世音,

  了悟无上之法界体性智。

  

  愿痛苦之因,侵蚀一切众生之心的妒忌,

  以及忌妒之果──阿修罗的交战,

  都降临于我!融摄于我!

  我把我展现于身、语、意之忍辱

  的一切功德,

  以及离于忌妒的闲暇,

  都布施给虚空下的一切众生。

  

  因此,愿阿修罗道都被净空。

  愿阿修罗道的一切众生,

  都成为事业部的观世音,《你可以更慈悲(菩萨37种修行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