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你的心间或头顶之上,并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功德回向,来圆满上师的智慧发心,以及相对与究竟两种菩提心的生起。
上师相应法有无数种共与不共的利益。在此列举几种:你将不会受到人与非人的伤害;你将证得所有世俗的和超越世俗的成就;你将实现所有的教导和教法。
上师相应法的两个次第能够把心识迁至大明光之中,因此被当成死亡时所需的必要教导。如果你持之以恒地修持上师相应法,就能够获得你所向往的任何证量。
除了上师相应法之外,你没有必要去寻求任何其他的修法。萨仁波切支布巴针对上师相应法说道:“如果我把心脏从胸膛中取出,那么我也只有一个心脏可以给大家看,同样的,这个修行法门是所有法门的精髓。”
此附录的内容写自世尊佛陀的话语。它由佛陀传授给弥勒菩萨(Maitreya),再从弥勒菩萨传给无著、世亲、大库苏鲁(Elder Kusulu)、小库苏鲁(Younger Kusulu)、色林巴、阿底峡、种敦巴、波托巴、夏雷瓦、切卡瓦、洛奔拉(Lopon Lha)、拉登•彭(Lhading Pon)、达玛•悉昙(Dharma Siddha)、嘉登•强秋•嘉岑(Gyaton Changchup Gyaltsen)、堪布修努•强秋(Khenpo Shonnu Changchup)、仁千•炯涅•帕•桑波(Rinchen Jungne Pal Sangpo,1187-1254)、宝佛桑杰•仁千(Buddha Ratna, Sangye Rinchen)、札巴•竹千(Trakpa Tsultrim)、嘉雅•巴达(Jaya Bhadra),以及苏南•仁千(Sonam Rinchen,1214-1286)。愿一切吉祥!
, 附录二:关于贪欲的增补论释<偈颂二十一>
肉类、酒精和性的危害
节略译自扎楚•阿旺•丹增之《甘雾宝瓶》第二函
佛陀说,酒精是斩断修行生命的斧头。有些人认为,经典禁止饮酒,密续却容许饮酒。但《清净恶趣密续》 (Tantra of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Lower Realms)指出:
切勿饮用使人醺醉兴奋的饮料,切勿食肉。
《金刚顶密续》(Adamantine Peak Tantra)也说:
酒精是所有灾祸的根源,放弃它!
有些人认为,经典指出,荟供轮(ganachakra)的荟供一定要有啤酒和肉类。对于此,《时轮金刚密续》说道:
酒精被当做语部(Speech Family)的加持物来供养,但大乘的修行者不可饮酒。
种敦巴尊者说:
让人喝到醉醺醺的酒类,不能拿来当作三昧耶供养或修法的物品。
过去一些饮酒的大成就者不再有凡俗的念头,并把一切现象视为本尊。他们完全了悟世俗、胜义二谛,能够把一般的水转化成啤酒,把毒药转化成良药。试着去模仿他们,将如同狐狸模仿老虎。
密勒日巴说道:
酒精助长贪恋,斩断解脱的生命。
莲师也说:
西藏啤酒是三界痛苦的主要根源之一。放弃它。
同样的,吃肉也有严重的负面结果。经典说道:
为了牟利,你取走生物的生命。
为了吃肉,你送出你的财富。
这两者是错误的行为,
是投生地狱的主因。
在大乘佛教的传统之中,修行者立下承诺要保护无量之有情众生。如果修行者没有保护一切有情众生,反而残酷无情地杀害应该要受到保护的众生,还吃进肚子里,岂不是违反誓戒?这是完全不被接受的。
同样的,一个修行者应该明白,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性吸引力,是巨大困难的起源。为了博取美丽女子的微笑,男人不但忘了他在来生会遭遇什么样的事情,甚至也可能忘了眼前的礼度,不顾上师和父母的忠告,像狗一样追着她跑,脱离证悟道,如同一颗石头沉入轮回下三道之洋。
简而言之,如冈波巴所说的:
罪孽深重的肉,
使人醺醉的酒,
蒙骗人的年轻伴侣:
这些是修行者的致命毒药。
如果你想要真正地修行,
抛弃这些毒药。
成就者之主卡登•嘉措99,说道
贪恋美食之味,
柔软衣物之滑顺触感,
美人之迷人之色,
甚深之佛法将被远远抛诸身后。
99.卡登•嘉措(Jetsun Kalden Gyatso,1607-1677),一个备受敬重的上师,萨雷布托(Sariputra)的化身,他的生平和教法对安多雷贡(Rekong)这个地区有广大的影响力。他撰写了许多关于禅修的优美诗歌。
附录三:关于禅定波罗密的增补论释<偈颂二十九>
A.止与观
摘录自札楚•阿旺•丹增之《甘露宝瓶》第二函
如何修止
(A)修止的预备条件
你要深深地厌倦轮回,生起强烈的出离感。你或许身处偏僻的闭关所,远离所有令人分心的事物,但除非心也进入闭关,远离所有的念头和感受,不再受到俗务的扰动,否则你无异于一头在山腰上的老犛牛。不论哪一种烦恼占了上风,你都要施以正确的对治解药:强烈的贪欲生起时,你要思量贪欲对境可恶的面向;强烈的嗔恨生起时,试着去感受更多的慈爱;迷惑愚痴生起时,你要思量轮回的缘起;忌妒生起时,你要观修自我和他人的平等;骄慢生起时,你要在心理上设身处地。
(B)如何修止
首先,怀着要带领一切有情众生获致证悟的愿望来生起菩提心。接着从事大礼拜、供养、忏悔等七支供养,并正确地采取大日如来的七支坐姿:
1)双腿采取金刚跏趺座,右腿盘在左腿之上。
2)双手握拳,拇指碰触无名指的根部,置于大腿靠近鼠蹊部之处,手肘应该紧靠身体两侧。(另外两种做法是:双手掌心朝上,右手放在左手之上置于大腿,手肘朝外。或双手掌心向下,放松地置于膝上。)
3)肩膀抬起,微微向前。
4)脊柱保持挺直,“如同一堆叠在一起的金币”。
5)下巴微微向喉咙的方向内收。
6)舌尖轻触上颚。
7)眼睛定定注视鼻尖前方十二指宽之处,且不眨眼。
如此坐着,不落入昏沉或掉举。如果能够稳定你的心,使它足够灵活,能够专注于任何对境,那么你行善的能力将更巨大。
(C)修止的三种类型:
a)专注于特定的对境
观修释迦牟尼佛的身相,专注于他的功德。最后,看清那个专注于释迦牟尼佛身相的心是无处可寻或无法指认的;它的本质是空虚。
b)专注于对治解药
为了对治在禅修期间,因为不同的心之状态生起而引发的烦恼骚乱,你必须去认识五种主要的过失:
(1)懈怠;(2)忘了教法(失念);(3)昏沉掉举;(4)不作行(不采取对治),以及(5)作行(采取不必要的对治)。
用以下的八种对治解药来治疗这五种过失:用(1)希求(欲),(2)精进(勤),(3)信心(信),以及(4)轻安(安)来对治懈怠。用(5)观照和记忆教法的文字和意义(正念,念)来对治失念。(6)对这些心的状态保持警觉(正知,知)来对治昏沉掉举。
在禅修期间,当任何这些过失出现时,用(7)努力应用正确的对治解药来对治不作行。当这些过失消失,不再需要对治解药时,你应该(8)让心安住在没有对治解药的自然状态之中,来对治作行。
c)专注于让心安顿的九种方法
有九种方法可以使心安顿下来,获得稳定力。
(1)内住,运用已经领受教法的力量,把心住于专注的对境之上。
(2)续住,透过思考教法、记忆教法意义的力量,持续地把心住于专注的对境之上。
(3)安住,透过观照的力量― 每当心偏离专注的对境,转移到外在事物上的时候,迅速地加以认请——再度把心住于专注的对境之上。
(4)近住,心因为过度观照而扩张的时候,藉由一再地收心,把心密切地住于专注的对境之上。
(5)调伏,心陷入昏沉时,透过源自思考修止之利益的警觉力来调伏心。
(6)寂静,心产生掉举,失去禅修的喜悦时,思考掉举的过患来使心平静下来。
(7)最极寂静,透过精进的力量,放弃所有对禅修状态、愉悦的觉受的执着,以及放弃昏沉。
(8)专注一境,再次透过精进的力量来消除昏沉掉举,尽可能专注一境而达一座修法的时间。
(9)平等住,透过熟悉于专注一境的力量,让心自然而然、毫不造作地住于平等舍之中。
修止时,你将体验到你的心逐渐地平静。这个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可以用五种比喻来说明:
(1)禅修如同一道从悬崖倾泄而下的瀑布。念头一个接一个出现。刚开始,生起的念…
《你可以更慈悲(菩萨37种修行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