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永久的——将逐渐消失。扬贡巴说:
多年恶习持续复发,
如同一卷纸不断地卷绕,
而崭新的觉受却轻易地被机缘摧毁。
你无法在短时间内斩断迷妄——
你们所有这些“伟大的禅修者”,
要持续禅修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你修持佛法,那么从始至终,绝对不能放弃。你应该下定决心修行,直到死亡为止。密勒日巴说:
不要希冀任何结果,
认真地修行,
直到死亡降临。
把你自己全心全意托付给修行,尽量离弃轮回的活动。当你开始看见佛法的正面品质在心中萌芽,你从事修行的努力与决心将如火一般燃烧。
你应该要了解,佛法出现在这个宇宙之中是多么稀有难得。而有机会去闻、思佛法是多么殊胜。甚至仅仅听闻教法的一个字眼,或听闻召集僧伽的锣声,都能够使你免于堕入轮回的下三道。伟大的圣哲巴楚仁波切说:
在这个末法时代,仅仅听闻、理解或解释四句佛法,就能够被称为“教法”;仅仅修止修观一天,就能够被称为“证法”99。
99.在佛法的两个面向中,“教法”(Dharma of transmission)是指佛陀的话语和经典本身;“证法”(Dharma of realization)则是指修行者透过内在的觉受,而实际了悟这些教法,最后获致证悟。
把所有这些教法呈献给你,如同把一片覆满花朵的草地呈献给蜜蜂。现在,你的手中握有一切。你拥有修行和获致证悟所需的一切。即使连一天也不要浪费。如果你修行,依止一位上师,如实地遵循他的话语,你对教法真谛的信心将与日俱增,能够在你的这个生世之中,证得金刚持的果位。
所有伟大的证悟者都曾经是凡夫俗子;他们透过自身的精进努力而成佛。精进是你最需要的品质。如佛陀所说:“我已经显示那条道路。获致解脱取决于你。”
佛陀不会像扔掷一颗石头一样,把你推至成佛。他不会像清洗一块脏布一样地去清净你。他也不会像一个医师开药给一个消极被动的病患那样地来治愈你的无明。佛陀已经获致全然的证悟,他正在显示你那条道路,你遵循这条道路与否,则取决于你。现在,就看你是否要修持这些教法,并且体验它们的成果。
愿这本著作为一切有情众生带来巨大的利益,并指出佛陀所有教法的精要合一!
附录一:关于上师的增补论释(偈颂六)
A.正确和错误的上师
摘录自札楚•阿旺•丹增(Dzatrul Ngawang Tendzin Norbu)之《甘露宝瓶》(The Vase of Amrita)第二函。
错误的上师
《内密续》(Inner Tantra)说道:
无明和骄慢,欠缺智识,
他教导的只不过是语言文字;
他用毁谤的言词来贬低他人;
学问浅薄,骄傲自大,
对于没有看清这种上师的弟子而言
他是一个真正的恶魔。
这种上师甚至连一个正面美好的品质都没有——这些众多的美好品质乃源自闻与修。然而,由于他出身美好的家庭,因此他声称:“我是某某人的儿子。”并像婆罗门一般,自负地把自己包裹在贵族的世系血统之中。虽然他无异于寻常人,但他的行为举止却仿佛他等同于过去的大成就者。当他完成些微的研习与修行之后,一旦其他人对他略显敬重,他就自恋地吹嘘。他充满骄慢、愚蠢自大,无法看见伟大人物的品质。他暴躁易怒、充满忌妒,心中的慈悲之绳断裂。
如果具信的你遇见、追随这种错误的上师,就像一个疯狂的向导替你指点方向。你充满善行的整个人生将白白被浪费。寻求他的保护,如同想在清凉的树荫下休息,结果那树荫却是条巨大的毒蛇。
正确的上师
正确的上师对经典、密续和论著有着广博的学识,并明缭三誓戒的重点。他已抛弃所有无明的障碍,了悟一切。他能够用敏锐的智慧斩断疑虑和误解。他的心充满了对其他众生的慈悲,如同母亲对唯一的孩子充满慈悲。因此,人们可以追随他,依止他。他明瞭并且能够教导人们轮回如何从迷惑的情绪中生起,以及涅槃如何从全然的清净中获得。
他用四种方式来聚集具有福德的弟子:赠礼,言语柔和,根据弟子的根器来教导,以及行为举止符合他自己的教导。
亲近这样的上师,你将获得他的美好品质,如同普通的木头留在檀香树林中多年之后,也会拥有美妙的香气。
如何追随一个具格的上师
为了善巧地训练凡庸的人们,具格上师的外表和举止可能会和他们一致,但他的心却一直处于成佛的状态,完全超越寻常众生的心态。他的所作所为,完全适合弟子的本质和需求。他能够忍受所有的恩将仇报,以及所有令人感到悲痛的事件,如同母亲满怀耐心地对待唯一的孩子。
因此,你要对这样的上师时时具有信心,把他视为佛陀本人,理解他所作所为的圆满无瑕,以及他一切话语的真谛。
怀抱着热情向他顶礼,绕行他的住所。用充满虔诚的心对他说话,永不满足地凝视着他——因为这样的上师是如此稀有,要遇见这样的上师是如此难得。
如何在他面前行为举止
如果他进入房间或从座位上起身,你也应该要站起来,除非你生病或无法起身。会见他时,你要嘘寒问暖,呈献他所需要的一切。不要喧闹,不要做手势、蹙眉、定定地注视着他、说谎、造谣中伤、采取莲花坐姿傲慢地坐着或两条腿松散地伸展在面前、把关节弄得霹啪作响、戴帽、或手持武器或棍棒。绝对不要跨越他的座位或衣物,绝对不要使用他的个人物品,或骑乘他的座骑。如果你伴随他,不要走在他的前方,除非有危险或你需要带路;不要走在他的右侧;不要走在他的正后方或踩到他的步伐和影子,而要稍稍地走在他的左后方。
B.上师相应法
上师相应法特别和菩提心的修持有所关联,可见于蒋贯•康楚•罗卓•秦耶所汇编之《教诫藏》(The Treasury of Spiritual Instructons)第四函。
一般来说,在小乘和较高层次的道乘之中,都强调追随上师的必要性。《华严经入法界品》(Gandavyuha Sutra)说道:
在无数的生世之中,
我们无法渡过痛苦之汪洋。
即使我们拥有众多品质,
若无一位上师,
我们无法从轮回中解脱。
你或许拥有美好的世俗品质,而身为一个修行者,你或许具备许多修行的品质,例如圆满的信心和精进,但除非你追随一位加持你的上师,否则了悟将不会在你的心续中生起,也无法从轮回中解脱。
因此,你需要追随一位真正的上师,一个持有传承、已经了悟的上师。一个真正的仁师,是已经从一个不间断的传承领受了菩提心教法的上师。这个不间断的传承从佛陀一直延续到他本身,如同从阿底峡尊者的追随者噶当派上师延续下来的传承。
你也应该知道要如何服侍这样一位上师。不论他说了什么,你都要透过你的行为、语言和念头来真正地加以实现。怀着极大的热情,不断地向他祈请,观想他在你的心间,或在你的头顶上。关于这一点,有三个部分:前行、正行和结行。
生起慈悲及获致证悟的心,乃是前行。然后观想自己如镜中的影像,看似真实,却是空虚。你的心是一团明灿的光。
至于正行,你要观想你的头顶上有一个莲花月轮,其上端坐着上师。你对他具有最强烈的虔敬心。你可以观想他是原本的大小,或拇指的大小——完全看哪一个你最容易观想。
忆念他的面容、表情,他坐和移动的方式,他的声调,以及他心意的智慧。视他无别于上至佛陀的所有传承上师,无别于传授你教法的所有上师,以及无别于所有的本尊和诸佛菩萨。双手合十地供养他你所能供养的一切,尽可能地皈依于他的身、语、意。你要记得,上师离于所有缺患,已经圆满所有美好的品质。虽然就胜义谛的层面而言,他如天空般不具实体,却为了我们所有人而示显于色界。如此向他祈请:
“加持我,如此一来,相对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就会立刻在我的心中生起,如同它在殊胜的传承上师心中生起一般,如同安住在诸佛菩萨的智慧心中一般,如同经典所描述的一般。”
“加持我,如此一来,不论我繁荣或衰败,德高望重或声名狼籍,快乐或痛苦,不论我生病、垂死、轮回或转世,我都会证得相对和究竟菩提心。加持我,如此一来,我会知道如何把这条道路上的所有困难与障碍当做朋友!”
念诵这段祈愿文三次之后,把你的双手一上一下地结定印置于大腿上,并且想象头顶上的梵穴大开。你的上师像流星,快速地从梵穴下降,安住在你的心间深处。
然后,怀着全然的信心和虔敬心,专注于一境、毫不散漫地观修,想象上师即是佛陀。过了一会儿,上师的身、语、意完全融入你的身、语、意之中。然后你融入光中。安住在这种光灿明晰、如天空般的状态中一段时间。
至于结行,当你从这种状态中升起时,如先前所描述地观想上师…
《你可以更慈悲(菩萨37种修行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