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你可以更慈悲(菩萨37种修行之道)▪P37

  ..续本文上一页 of India)分别是精通阿毘达磨(abhidharma)的世亲和无著;精通因明学的陈那(Dignaga)和法称(Dharmakirti);以及精通中观的龙树(Nagarjuna)和圣天(Aryadeva)。在这六者之中,龙树和无著被一些法典视为“二胜”(Two Supreme Ones),而其他法典则把两位精通律藏的大师释迦光(Sakyaprabha)和功德光(Gunaprabha)尊为“二胜”。

  《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是关于获致证悟最直接、最甚深的大乘教法。嘉瑟•戊初•东美撰写《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不是因为他希求名声或赏识,而是出于纯粹的慈悲。这是为什么从数个世纪以来,这些教法已经帮助了无数众生的原因。这些教法是观世音菩萨化现为人之身相的话语。如果你根据这些教法来修行,对自己的所有关注将会消散,并发现,把所有的努力转而用于利益他人是轻而易举的。

  愿望带来它们自己的果实。一个足够强烈、去成就某个目标的愿望可能会实现。如果你把所有的努力用于致富或成名,你或许能够达成目标——相反的,如果你努力精进,透过研习和禅修来了解、成就修道的无上目标,你终将成功。如同一个掌舵的船夫,你要运用你的心,去带领你的人生朝自己选择的方向前进。

  

  

  

  2.这些修行法门的无谬本质

  

  对你而言,任何发挥作用、配得上你的证量层次的教法,即是最佳的教法。中观、大手印和阿底瑜伽的教法确实非常深奥,而根据这些教法所解释的教导来观修空性,能够使人在一个生世之内成佛。但这些教法超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及的范围。不用母奶来哺喂一个新生婴儿,反而给他米饭和肉类,是毫无意义的。刚开始,他无法咀嚼这种食物,之后即使他能够吞咽一点食物,却完全缺乏消化这些食物的能力。

  你最需要的教法,是能够为你的修行带来利益和启发的教法。你可能领受如天高的教法——但只用寻常的双手,天空是难以触及的。另一方面,你先从你真正能够吸收理解的修行法门开始着手,生起愈来愈多的慈悲,放下凡庸、世俗的关注,你将逐渐获得稳定力,到了最后,你也将能够精通更高深的教法。

  绝对不要认为修心只是下等的修行。修心是佛陀亲自为了我们的心而裁制的教法。从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开始,然后用慈悲来强化它。生起相对菩提心,也就是为了能够利益无量之有情众生而达到证悟的决心。相对菩提心将使你生起究竟菩提心,也就是认清和证得究竟之本初明觉。

  菩提心为你所从事的任何修行开放了大门。菩提心是善巧方便;藉由菩提心,你能够在解脱道上前进。它也是能够让你收割果实的必要因素。菩提心应该是你修行的核心和生命力。

  当你修行时,也要使用蒋贡•康楚仁波切针对“修心七要”所做的论释。这些论释叙述了一个适合所有人(不论其能力、根器为何)的修行法门。不像密咒乘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行法门,可能让你屡屡犯错,这本著作所陈述的修心法门没有任何风险。

  

  这是为什么嘉瑟•东美补充说道:

  

  由于我的了解浅薄,几乎没有学养,

   这本著作不会受到博学者的青睐;

   但它是以经典和圣者的教法为基础,

   所以我认为它真的是菩萨的修行。

  

  

  

  3.请求宽恕的谦卑祈愿文

  

  伟大的菩萨总是隐藏自己的无量功德,赞美他人的品质,无论它们多么微不足道。他们绝对不会骄傲地想,自己拥有多么大的学问或证量,相反的,他们隐藏自己杰出之处,如同把一个宝藏埋藏在地底下。如同结实累累的树枝向下低垂,充满美好功德和知识的圣哲总是保持最谦卑的姿态。这种态度的范例可以在寂天大师《入菩萨行论》的开头找到:

  

  我所要说的,前人都己说过,

  我才疏学浅,言语拙劣,

  因此,我不认为这本著作能够利益他人,

  我撰写这本著作,

  只是为了证明我的理解。

  

  因此,嘉瑟•东美也表达了他的谦逊,忏悔他可能犯下的任何错误:

  

  对于像我这么愚笨的人来说,

  要去理解菩萨伟大的事业是困难的,

  于是恭请圣者原谅我的错误与矛盾之处。

  

  世尊释迦牟尼佛分三个阶段来转*轮。他在鹿野苑初转*轮,教导四圣谛;在灵鸳山二转*轮,教导万法之空性;在几个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三转*轮,教导胜义谛。因此,释迦牟尼佛用不可思议地深广的方式,展现了证悟道。

  在此,嘉瑟•东美有意要呈现所有这些教法的精髓。但他谦逊地认为,他尚未达到一切闻、思、修的究竟境界。因此他恳请八大修道车乘97所有博学多闻、有成就的大师,和支持论注传承(Explanatory Lineages)的“十支柱”98等大师,原谅他在《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这本论著中所出现的任何瑕疵、文不对题或错误。

  

  97.参见注解24.八大修道车乘的主要上师,几十支持实修传承(Accomplishment Lineages)的“八支柱”(Eight Great Pillars)。他们分别是:(1)帕果•毘卢遮那(Pagor Vairocana),旧译宁玛派;(2)种敦巴,噶当派;(3)玛尔巴,噶举派;(4)那久巴(Khyungpo Naljorpa), 香巴噶举;(5)卓米•洛擦瓦(Dorkmi Lotsawa), 道果传承或萨迦派;(6)帕当巴•桑杰(Phadampa Sangye), 施身法暨希解派;(7)碁久•洛擦瓦(kyijo Lotsawa),时轮金刚;以及(8)乌金巴(Orgyenpa),乌金念竹派。

  

  98.支持论注传承(Explanatory Lineages)的“十支柱”(Ten Great Pillars)分别是:东米•桑波塔(Thonmi Sambhota)、毘卢遮那(Vairocana)、卡瓦•帕策(Kawa Paltsek)、却果•卢•嘉岑(Chokro Lu”i Gyaltsen)、丈•耶喜•德(Zhang Yeshe De)、仁千•桑波(Rinchen Sangpo)、种敦巴、大译师罗登•谢洛(Ngok Lotsawa Loden Sherab)、萨迦•班智达和果•库巴•雷策(Go Khukpa Lhetse)。

  

  

  

  4.回向撰写这本著作的功德

  

  透过从此生起的功德,

  以及透过相对与究竟之无上菩提心的力量,

  愿一切众生变得如同观世音菩萨,

  超越轮回与涅两个极端。

  

  现在,嘉瑟•戊初•东美怀着充满慈悲的清净心,把撰写这本著作所生起的任何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相对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在一切众生的心意与行为中茁壮。

  他希望一切有情众生为了自己和他人而达成证悟。他希望一切众生能够透过智慧,为自己获得证悟,而免于落入轮回的极端;他希望一切众生能够透过慈悲,为他人获致证悟,而免于落入涅槃的极端。他希望众生能够化现为任何能够利益每一个生命的身相——凡俗众生、阿罗汉、菩萨和佛,孜孜不倦地为了一切生命的利益而努力。

  这个回向是一个诚恳真挚的祈愿,希望一切有情众生能够达到观世音菩萨的层次,并且如观世音菩萨一般地利益众生。观世音菩萨是一个源头,或是此贤劫诸佛之“父”。从观世音菩萨的一千零二个眼睛之中,化现出此贤劫的一干零二个佛;从观世音菩萨的一千零二条手臂之中,化现出一千零二个转轮圣王。在他身体的每一个毛细孔之中,是无数个净土;在每一个净土之中,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教导无数个菩萨大乘佛教的教法,带领众生走上解脱道。在究竟的层次,观世音菩萨是一切诸佛之金刚语的本质,拥有一个完全证悟之佛的五身与五智。在相对的层次,他对在他慈悲事业领域中的众生,示现为一个十地菩萨。

  

  

  

  5.

  

  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利益,

  东美,一位教导经典与因明学的老师,

  在戊初的珍宝窟,

  作此《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

  

  《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是由伟大的圣哲嘉瑟•戊初•东美,在位于西藏中部戊初的隐居所“珍宝窟”(Rinchen Phug, the Jewel Vace)所撰写。他的名字“东美”意指“畅通无碍”。的确,他的学识,以及对佛法理沦和修行的深刻理解,没有界限或障碍。

  

  

  

  6.最后的忠告

  

  深刻地思考这些偈颂。在你每天的行为、语言和念头之中,把它们付诸实修。刚开始,你或许无法把这些偈颂真正融入心中,但加果你坚持不懈,自从无数个生世以来所拥有的顽固执着——执着于表面看似坚实的现象世界,以及执着于事物…

《你可以更慈悲(菩萨37种修行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