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頭甚至比往常還要多,因爲你覺察到心的活動。
(2)禅修如同通過峽谷的湍急河流。你的心時而平靜,時而騷動。
(3)禅修如同一條流動輕緩的寬廣河流。受到幹擾時,它産生波動,否則平靜無波。
(4)禅修如同一個被漣漪微微吹皺的湖面。心的表面微微受到擾動,但心的深處卻保持平靜,處于當下。
(5)禅修如同一個靜止的海洋。一種堅定不移、毫不造作的專注;在這種專注之中,對治散漫念頭的解藥是多余的。
如何修觀:
修止可以暫時局限負面情緒,卻無法根除負面情緒。要根除負面情緒,唯有透過修觀才能達成。所謂修觀是指在座上修法期間,認清一切現象之真實本質,並在座下修法期間,明瞭萬事萬物乃是虛幻。因此,“止”是禅修的專注面向,“觀”則是禅修的智慧面向。修止讓心爲修觀做好准備,讓修行者從修觀中,看清一切現象原本就缺乏實質的存在。止與觀都應該浸潤了慈悲。止與觀雙運最後將達到平等舍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中,所有主體與客體的概念都消失了。
由于慈悲總是和智慧雙運,因此止觀雙運既不偏向輪回,也不偏向涅槃。在禅修期間,修行者透過經驗覺受來了悟智慧;而慈悲則是智慧的自然展現,並在座下修法期間發展形成。最後,座上修法和座下修法融合爲一,證得不具造作、概念的究竟本質。如此,修行者不再需要修觀,而修觀與所觀之對境都自行消失——如同兩條木棍互相摩擦而生火,最後木棍被所生之火燃盡。
B.禅定
摘錄自雪謙•嘉察•貝瑪•南賈(Shechen Gyaltsab Pema Namgyal)之《遍知者口傳》(The Oral Transmission of the All-Knowing Onces)
叁種禅定
1)尋常人修持的禅定
這種禅定包括在僻靜處采取正確的坐姿,皈依,生起菩提心,平靜地安住在離于念頭、離于任何執著的狀態之中。這種狀態通往叁摩地的境界;在叁摩地之中,修行者持續覺知現象,卻不執著于現象。你的心安住在專注于一境的禅定之中,離于昏沈掉舉。這種“止”的狀態無法超越無色界深妙的禅定狀態,因爲它缺乏明察和認清現象之究竟本質的“觀”。
2)明辨禅定(clearly discerning concentration)
在這種禅定之中,修行者檢視現象之所有面向的空性本質。透過修觀,你毫無疑慮地確信任何種類的自我缺乏本俱之存在,並且離于任何概念。在這種禅修狀態之中,你成就了止觀雙運之道。此對應了資糧道和前行道的層次。這個種類的禅定賦予修行者更高深的覺知和利益衆生的能力。
3)佛之殊勝禅定(excellent concentration of the tathagatas)
如果你持續修持明辨禅定很長一段時間,所有主體、客體二元分立的見解都會消失。你進入了見道,達到初地的層次。如此一來,明辨禅定轉化成爲第叁種禅定——佛之殊勝禅定。
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到你達到“七地”的層次,座上禅修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中,你沒有散漫的念頭)和座下禅修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中,主體和客體的見解仍然存在)之間仍然有所區別。從八地以上,雖然仍使用座上禅修和座下禅修的辭彙,但兩個狀態之間不再有所區別,不再分離。
最後,在達到成佛層次的過程中,你安住在本初智慧的平等舍之中,甚至連一刹那都不離這種狀態。
附錄四:關于智慧波羅密的增補論釋
摘錄自劄楚•阿旺•丹增之《甘露寶瓶》第二函
沒有智慧,慈悲的善巧方便無法帶你渡至涅槃;你將停留在輪回的極端之中。沒有慈悲的善巧方便,智慧將使你停留在涅槃的極端之中。智慧與慈悲必須雙運。
智慧有叁種層次:
1)普通的、世俗的智慧:基本上,這種智能是由四種傳統科學所構成,它們分別是醫療、邏輯、語言和工藝。
2)超越世俗的究竟智慧:這是“內在的科學”或哲學,以聲聞和緣覺佛的教法爲基礎,進而認清五蘊是不清淨的,必定牽涉了痛苦,並且短暫無常,缺乏本俱之存在。
3)了悟的智慧:這種智慧是以大乘佛教的教法爲基礎,進而徹底了悟現象之空性本質,即現象是無生、無基礎、無有起源的。
這叁種智慧必須逐漸透過聞、思來修持,並透過實修加以吸收理解。
簡而言之,智慧波羅密是了知現象缺乏任何本俱之存在。在涅槃之中,對于現象是堅實存在的執著,以及對于現象是不存在的執著,都消失了。證得涅槃是在智慧明覺的範圍之內,而不是在一般智識的、散漫的心的範圍之內。
爲了了悟現象缺乏實質的存在、超越任何的概念,你需要禅修。雖然黃金存在于礦石之中,但它必須從礦石中取出,並加以提煉。同樣的,雖然現象本來是空虛的,離于所有有限的造作,但如果不透過持續禅修了悟這一點,你將永遠無法脫離輪回的痛苦。
寂天大師說:
所有無法了知洞察這個心的秘密
——佛法之巅峰——的人,
雖然希望獲得喜樂,了無悲傷,
但他們仍然將無用地在痛苦中流浪。
《大解脫經》(Sutra of the Increase Towards Great Liberation)說道:
數千年的黑暗,
一盞燈便能立即驅散;
一千劫的惡業,
了悟心性便能立即清淨。
帝洛巴也說:
心之本質是超越念頭的虛空。
因此,所有其他的佛法修行,都濃縮在了悟心之本質的修行之中。觀修智慧和了悟心之本質的結果是,你將自然而然地想要從事具有利益的善行,你的煩惱將會減少,慈悲將會增長,最後獲得無上證悟。
由明雅• 昆桑•蘇南(Minyak Kunzang Sonam)所著的另一部論釋《甘露寶瓶》第一函補充道:
智慧有另外叁個面向:
(1) 了悟世俗谛的智慧,對整個現象世界及其展現之方式的圓滿知識。
(2)了悟勝義谛的智慧,了知一切現象之空性本質的智慧。
(3)無誤地成就衆生之利益的智慧。
附錄五:修心祈願文
菩提心之洋的入口
蔣貢‧康楚‧羅卓‧泰耶之修心祈願文
透過由無上之觀世音和一切諸佛菩薩
生起之究竟證悟心之真谛,
願無上菩提心誕生在
虛空下的我及一切衆生的心中。
願痛苦之因,一切衆生之嗔恨,
以及嗔恨之果──地獄道之炎熱與酷寒,
都降臨于我!融攝于我!
我把我慈愛的一切功德,
以及離于嗔恨的閑暇,
都布施給虛空下的一切衆生。
因此,願嗔恨之界──地獄道,
都被淨空。
願地獄道的一切衆生,
都成爲金剛部的觀世音,
了悟無上之大圓鏡智。
願痛苦之因,一切衆生之貪執,
以及貪執之果──餓鬼道之饑渴,
都降臨于我!融攝于我!
我把我慷慨布施的一切功德,
以及離于執著的閑暇,
都布施給虛空下的一切衆生。
因此,願餓鬼道都被淨空。
願餓鬼道的一切衆生,
都成爲蓮花部的觀世音,
了悟無上之妙觀察智。
願痛苦之因,一切衆生之愚癡,
以及愚癡之果──野獸之呆笨遲鈍,
都降臨于我!融攝于我!
我把我生起內觀的一切功德,
以及離于無明的閑暇,
都布施給虛空下的一切衆生。
因此,願畜生道都被淨空。
願所有畜生,
都成爲佛部的觀世音,
了悟無上之法界體性智。
願痛苦之因,侵蝕一切衆生之心的妒忌,
以及忌妒之果──阿修羅的交戰,
都降臨于我!融攝于我!
我把我展現于身、語、意之忍辱
的一切功德,
以及離于忌妒的閑暇,
都布施給虛空下的一切衆生。
因此,願阿修羅道都被淨空。
願阿修羅道的一切衆生,
都成爲事業部的觀世音,《你可以更慈悲(菩薩37種修行之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