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唵嘛呢呗美吽--證悟者的心要寶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門)

  

唵嘛呢呗美吽 證悟者的心要寶藏

  

  

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門

  

  

巴楚仁波切 原頌

  

頂果欽哲法王開示

  

  目 

  

  1 [推薦序]/ …… 一劑起死回生的靈藥

  2 [中文版序]/ 雪謙冉江仁波切 藏傳佛教甯瑪巴傳承

  3 [中文版序]/ 賴聲川 體驗頂果欽哲法王的慈悲智慧

  4 [英文版致謝]

  5 [英文版序] 導讀:走進欽哲仁波切的智慧傳承

  6 [原頌作者簡介]巴楚仁波切簡傳

  7 [本書作者簡介]頂果欽哲法王簡傳

  

  導言 開啓證悟者的心要寶藏

  8 領受和修學法教的正確發心

  9 如何修學此教法

  10 此教法的內涵

   <啓敬偈>

  11 頂禮

  12 作者著偈之發心

  

   末法時期的過患

  13 結語

  

  第二篇 大乘的見

  14 叁乘道

  <經乘道>

  15 皈依

  16 發菩提心

  17 淨業

  18 供養

  19 上師瑜伽

  <密乘道>

  20 灌頂

  21 淨觀

  22 生起次第

  23 圓滿次第

  24 四瑜伽

   <轉化六根、五毒、五蘊>

  25 六塵

  26 五毒

  27 五蘊

  28 有關身、語、意、法身之四要點

   <第二篇歸敬偈>

  

  第叁篇 決心出離輪回

  29 放下俗務

  30 修行的迫切

  31 調伏心

   <結頌>

  32 功德回向

  

  33 [跋]將教法縫進你的生命織布裏

  34 [附錄]參考書目

  35 [中文偈頌]證悟者的心要寶藏

  

  

  

  

  1 [推薦序

  

  劑起死回生的靈藥

  

  

……

  

  我欣喜得知舊譯派傳承領袖金剛持頂果•欽哲仁波切(Kyabje Khyentse Dorje Chang)將以《證悟者的心要寶藏》(Heart Treasure of the Enlightened ones)爲題,爲劄•巴楚仁波切(Za Pal-trul Rinpoche)原著《前、中、後叁善道》(Thog mtha bar gsum du dge ba”i gtam)所深入宣說的英譯本付梓。劄•巴楚仁波切,邬金•吉美•秋吉•旺波(Orgyen Jigme Chokyi Wangpo),是近代降生雪域的大菩薩。這位偉大、崇高且飽學的修行者爲了利益企求解脫的衆生,傳下了爲“前、中、後叁善道——見、修、行之殊勝修行心要寶藏”(Instruction That Is Good in the Beginning,Middle,and End-the Heart Jewel of the Sacred Practice of the View,Meditation,and Conduct)的教法。它包含了所有精要的教示,寓義深遠、辭藻優美,猶如一劑起死回生的靈藥。

  我祈願藉此教法和釋論的出版,讓東、西方的人們都能在慈悲的無比悅樂中,覓得精神上的甯谧。

  

  

  

一九九一年二月八日

  

  

  

  

  

  

  2中文版序

  

  藏傳佛教甯瑪巴傳承

  

  

雪謙冉江仁波切

  

  有部分的佛法義理與修持方法,早在西元五世紀已傳至西藏邊區。然而,直到西元八世紀藏王赤松德贊(King Trisong Detsen,生于西元七四二年)迎請印度堪布寂護大師(Shantarakshita),隨後又請了無比殊勝的密乘上師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入藏,才使佛法正式在西藏大傳。

  根據《涅槃經》(Sutra of Final Nirvana)的及其他授記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在行將涅槃之際曾經表示,由于此生以人身出世, 因此未能廣傳密續的秘密法教。但他預言將在十二年後,以神通降生的方式再度來世,以傳密法。這次轉世便是蓮花生大士,他從阿彌陀佛的心間化生,以八歲孩童的身形神奇地示現在烏地亞那 (Uddiyana)達納寇夏湖(Danakosha Lake)的一朵蓮花之上。

  當因劄菩提國王(King Indrabodhi)宣告要他繼承王位之時,蓮師明了治理烏亞那王國無法利益衆生。于是決意以幹犯衆怒的作爲,減少國王與大臣們對他的執著眷戀,因而遭到流放。他來到了印度的八大屍陀林(墓地)修習瑜伽行。他知道,若要利益一般凡衆,就必須遵循經由學習與修持之修道上的正規次第,因此他從空行母萊奇•汪嫫(Dakini Lekyi Wangmo)處領受灌頂,並朝禮了八大持明者,得到八大嘿魯嘎(Eight Herukas)與大圓滿的傳承。

  于後,他轉化了雜霍(Zahor)王國的信仰,攝受公主曼達拉娃(Mandarava)爲法侶,並在瑪拉替卡洞穴(Maratika Cave)證得不死虹身。之後他又教化了烏地亞那王國,並在印度的金剛座 (Vajrasana)駁倒外道諸師,接著在尼泊爾的阿蘇拉洞穴(Asura Cave)獲得無上證悟。在前往西藏途中,他又降伏了一切邪魔,並令他們立誓成爲佛法教護。

  蓮師入藏後,五年內便建成桑耶寺的任運自顯洲殿 (Spontaneously Arisen Temple of Samye)。在青埔的山洞(Cave of chimphu)中,他爲以赤松德贊王爲首的八位弟子灌頂,帶領他們進入了寂靜尊與忿怒尊的壇城,並授予他們金剛乘各次第的完整法教。

  蓮師大多數的法教皆由耶喜•措嘉(Yeshe Tsogyal)或他自己寫下,並以神通力封緘于各處,如寺廟、聖像、岩石、湖泊、甚至空中,成爲無數的“伏藏”(gter ma)。他將這些伏藏一一托付予特定的弟子,並預示這些弟子將會轉世成爲伏藏師(tertons,德童) 或取寶者(treasure-finders),在特定時空下將由封藏處取出這些法教以利益衆生。當適當機緣來臨時,伏藏師便會有禅觀(vision)或徵示,指示他在哪裏以何種方式可以取出有緣的伏藏。伏藏通常是以象征性的空行文字寫成,伏藏師目睹之後便能寫下整函完整的法教。至于所謂的“心意伏藏”(mind trasures),則無實物上的出土,而是在伏藏師的心中生起。幾個世紀以來,已經有數百位伏藏師出世。即使在當代,蓮師的伏藏法教仍持續被敦珠法王(Dudjom Rinpoche)、頂果欽哲法王等偉大的上師取出。這類的法教,有時被稱爲“近傳承”,與經典文字(bka”ma)的“遠傳承”相輔相成,是從本初佛(pri-mordial Buddha)、普賢王如來(Samantabhadra)、經由蓮師、無垢友(Vimalamitra)、以及其他偉大的持明者,未有間斷地師徒相傳至今。至于第叁種的“淨相”(dag snang)傳承,則是蓮師親現伏藏師面前口傳的法教。

  在蓮師的指導之下,上百位的印度班智達與相同數目的西藏譯師(lotsawas),將全數的佛經與大部分的印度論典譯成藏文,史稱“前譯”或“舊譯”(snga“gyur)時期。而這段時期勃興豐富的精神傳承豐富的精神便被稱爲“舊譯派”、或甯瑪派(rnying ma)。僅管後來在藏王朗達瑪(King Langdarma)的迫害下,寺廟傳統幾乎被摧毀殆盡,但甯瑪派的法脈卻經由高度證悟的在家瑜伽士傳承而得以延續。

  到了西元十世紀末,佛法在印度漸趨衰微,出現了由大譯師仁千•桑波(Rinchen Sangpo,957-1055)帶領的第二波譯經風潮。其後陸續出現的各種傳承被稱爲“新譯派”(gsar ma),包括噶當派(和其後發展在的格魯派)、薩迦派、噶舉派、香巴噶舉、施身法暨希解派(Chod and Shije)、時輪金剛(Kalachakra)、與烏金念竹(Ugyen Nyendrub)等…

《唵嘛呢呗美吽--證悟者的心要寶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