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明、工巧明、醫方明和內明。
38 叁味耶:密咒乘的誓約與戒律,使上師與弟子、教徒與修法之間所有重要關聯得以確立。
39 蓮師:偉大的蓮花生大士。他與班智達毘瑪拉密劄(無垢友尊者)是兩位印度大師暨密乘成就者,公元八世紀時由赤松德贊王迎請至西藏,奠定了西藏的佛教傳統。其非凡的秉賦和力量來自對密乘的精通,也證明了在佛法弘傳過程中克服阻逆和障礙的無可避免,而這些障礙連當時最優秀的顯教大師也無法祛除。
40 五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
在此末法時期,弟子有這般歪曲的行徑,只會造成叁昧耶的破損。爲此,大成就者可能無法完全利益他人,而佛法的弘傳與興盛也會受阻。
即便是那些以仁智治理邦國的人,仍遭到群起反對,甚至還被謀害。如俗話所說:“權位愈高,痛苦愈大。”
爲什麼連高度證悟者要利他時,也如此困難?下一個偈頌會加以解釋。
12.
宣說真義不取做他解;
真心利他善意遭妄解,
今日邪谄視正如邪谄,
于焉無能利他斷希冀。
在今日,當你要解說佛法時,人們會說:“真是個傻瓜!他是知道一點佛法,但對世俗生活卻一竅不通。”如果你解釋要如何獲致真正的幸福、如何避免投生叁惡道,人們根本就不相信。因爲他們的猜忌和偏見會曲解你所說的每件事。在亮晃晃的大白天,當一群蒙著眼的人都同意是黑夜時,問題必定出在他們錯誤的認知上。今日人們普遍的心態阻絕了自身俱生的明智。
如果你以最純淨的動機給予人們殷實的忠告,他們會以爲你不過是用較聰明的手法來利用他們罷了。如果你告訴人們要修行佛法,他們會想:“這會斷送了我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最後我將一無所有!”他們甚至不能理解你是在試著幫助他們。如果你教得很多,人們只會說:“噢!他真是能言善道,不是嗎?”卻不會思索你話語的真正涵義。他們不能察覺何者就長遠來說對他們最好,以爲你是在傷害他們。他們扭曲地就像歪斜的老樹,心中所認知的任何事物也都是扭曲變形的。
在過去的黃金時期,當父母提出忠告時,子女就會照做。現今的情形就不同了,所以最好緘默。很少有人試著把上師的教導付諸實修。大部分的人都忙著賺錢,把工作做好,努力獲致高位。受到這些目標的誘引,人們被執著和惡毒的野心層層包圍。爲了跻身前茅,他們欺騙別人,只考慮自己自私的意圖。如此邪谄之人又要如何互助呢?
如果你仔細檢視這些令人悲哀的狀況,就會很清楚輪回裏所有狂亂的作爲是多麼空洞和了無意義。你會益發確定,唯一值得追求的就是專注于精神的修持。如同米勒日巴尊者(Jetsun Milarepa)斬斷所有世俗的羁絆,專心一意在人迹罕至之處閉關,修行佛法。追隨如此的榜樣,難道不是最好的嗎?如果你也這麼做,你所獲得的,將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東西。
我們該如何修行佛法?偉大的噶當派上師認爲,最珍貴的法教便是空性與慈悲不二。藉由一次又一次地培養四無量心慈悲喜舍,利他的能力會毫不費力地生起。這些大師以堅持如法的修持而聞名。他們自我訓練的方式,是先仔細研讀佛法,然後以禅修來直接體驗。這是在解脫道上向前邁進的正確方法,能夠達到究竟佛果的無上勝樂。
尊貴的班智達阿底峽(Atisha)是噶當派傳承的創建者,被尊稱爲“第二佛”,將菩提心與修心的法教帶到雪域西藏。在自身的修持中,他不斷培養至誠的慈悲心。如果我們也像他一樣,以悲憫衆生而發心,我們將建立爲了利他而尋求證悟的堅定願心,也就沒有不能成就之事。如果沒有這樣的願心,我們的悲心只不過是對真正悲心的慘淡模仿罷了。所謂:“希冀別人快樂,即使對那些想要傷害我們的人也是如此,就是極樂的根源。”最後當我們到達了這個層次時,對衆生的悲心自會毫不造作地生起。
當佛陀在兜率天(the Tushita heaven)即將成爲此劫的四尊佛時,他宣布:他化身在南瞻部洲、示現佛陀諸善行的時候到了。衆菩薩和天人都試著勸阻他:現在是黑暗時期,遍地充斥著異端邪說。但佛陀回答,他確信能夠實現利生的誓願。爲何他擁有如此的信心?那是因爲他的悲心無限,且他深知以悲心之力,無事不可成。因此,他吹奏海螺以爲證,其音色之美妙莊嚴,超乎了所有天人合奏的一切樂聲。
爲了開展龐大的悲心,我們必須舍棄世俗的做法,並致力馴服頑固、狂野的心。如果試著把佛法的修行與世俗的追求混在一起,我們的證悟將不完美,如同一塊沾有汙點而失去光澤的黃金。與其倉促從事、僅稍稍反映真正菩薩事業的行爲,不如先努力修心。然後,當我們證悟到空性和慈悲不可分時,便能自在地效法諸佛菩薩的步履。
如果仔細審視支撐你追求世俗目標的一般價值觀,並試著去發掘它們從何而來,你會發現那是因爲無法正確探查事物所致。通常我們是在迷妄的假設下行事,認爲萬物有幾分真實、具體的實體性。但當你更仔細觀察時,會發現現象界就像一道彩虹,鮮明絢麗,卻沒有任何實質的存在。
我們對現象界本質的迷惑,可依現象的不同種類區分爲:物質性、言語性和心理性。關于物質性的迷妄,原頌如是表示:
13.
“觀見萬法如幻”諸佛語,
今日幻化猶勝昔日幻,
狡詐術師施設幻術者,
今是如幻垢行戒慎之。
輪回與涅槃無盡的現象,就如同魔術的幻影。遍宇宙找不出一個永恒、本俱存在的實體。從未有過一個國王可以永遠保有其王國;從未有過生而不死之人;從未有過不會消散的群體。一切就像出戲,戲裏演員們扮演著戰爭、情欲和死亡。凡事就像場夢,有時是美夢,有時是惡夢。
在此末法時期,我們已經到達幻象的頂點。人們早已遺忘黃金時期的純淨。他們不管來世,只顧眼前即刻的滿足;他們詭谲而不可靠,把佛法葬送在堆積如山的有害惡行裏。世界和衆生每一刻都在改變方向,就像麥稈隨風搖擺,早上是真的,到晚上就不真實。不按時令的雨、雪、冰雹、炎熱和寒冷,擾亂了四時節氣的自然曆程。看到這一切,我們必須了解當好事降臨時不須特別欣喜,因爲它可能隨時會變成相反的境況;我們也必須了解,在惡劣環境下也不須過于沮喪,因爲相較于叁惡道中無數衆生的苦難,我們的困頓實在微不足道。
魔術師從不會被自己的伎倆所騙。當他幻變出馬群、牛群、車乘或任何幻象時,不論有多麼惟妙惟肖,他都知道它們並不真的存在。如同魔術師不會被自己創造出來的幻象所愚弄般,一個已經證悟萬法空性的菩薩,認清世間所有的追求都屬虛幻,即使他過著在家居士的生活,也不會受煩惱或我執影響。他了解一般世俗行爲空的本質,既不受其誘惑,也不會爲之害怕。他既不希求成功,也不懼怕失敗,因爲他對自己的聞、思、修具足信心,不論做什麼,都會使他愈來愈接近徹底的解脫。
然而,這樣的了悟如今很少見了。迷妄日積月累,就像滑稽的猴子相互模仿般地激增;這種迷妄深到讓我們難以找到一條全身而退的出路。我們已喪失看清事情真相的能力,因此要我們不浪費生命是很難的。但就像過去諸佛所說的:“萬法皆是有爲法(compounded),凡有爲法均無常,無常即苦。”所以我們應認清世俗價值是什麼;放下所有對財富、衣、食的思慮;不再占他人便宜;努力使我們的心與佛法相融合。如果我們能夠舍棄所有忙碌的世間活動,在佛法上的修行便能持續地直趨目標。佛法的修持和種種善行也如夢如幻般不真實,但透過這些如幻的功德,我們將得到如幻的證悟之果。
我們必須以世俗谛和勝義谛這兩種真理來理解萬物的本質。簡言之,世俗谛就是現象顯現的範疇,由一連串相互依存的因、緣和合所産生。既然一切萬象是以此方式互相連接,在世俗谛的層面就無法避免因果法則的作用;善或惡的行爲必然會産生快樂或痛苦。一旦因緣現前,就不能阻止果報的産生;就像春天土壤裏的種子,若有陽光的煦照和雨水的滋潤,就會長出花和果實。這就是我們應該連最微小細行的潛能,也要一直保持警覺的原因所在;我們也應該明了,能夠有機會修持佛法是多麼稀有珍貴。現在我們手邊可能擁有這個機緣,但隨時都有可能因死亡而失去。我們不應該再浪費時間了。不斷思惟無常會激勵我們修行。正如怙主佛陀所說:“一切足迹中,象印爲第一;一切思惟中,念無常第一。”
了知一切事物的無常,即是了悟萬法空性本質的關鍵。這就是勝義谛,唯有那些已全然證悟的人才能明了。究竟而言,這兩種真理無二無別,顯空不二。
關于言語性的迷妄,原頌說道:
14.
“觀見萬語如響”諸佛語,
今日回響猶似空回音,
所言所想不等空談響,
于此詭谲空響厭憎生。
輪回生活裏的所有言語和態度,不管是可喜或可憎、友善或批判,都只是空谷回音。如果你站在懸崖邊,不論是侮辱或谄媚的喊叫都會回傳給你,又有什麼理由沮喪或得意呢?火、風、水、野獸的叫聲、人類的話語等宇宙的聲音,都沒有任何的實質…
《唵嘛呢呗美吽--證悟者的心要寶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