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因明、工巧明、医方明和内明。
38 三味耶:密咒乘的誓约与戒律,使上师与弟子、教徒与修法之间所有重要关联得以确立。
39 莲师:伟大的莲花生大士。他与班智达毘玛拉密札(无垢友尊者)是两位印度大师暨密乘成就者,公元八世纪时由赤松德赞王迎请至西藏,奠定了西藏的佛教传统。其非凡的秉赋和力量来自对密乘的精通,也证明了在佛法弘传过程中克服阻逆和障碍的无可避免,而这些障碍连当时最优秀的显教大师也无法祛除。
40 五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
在此末法时期,弟子有这般歪曲的行径,只会造成三昧耶的破损。为此,大成就者可能无法完全利益他人,而佛法的弘传与兴盛也会受阻。
即便是那些以仁智治理邦国的人,仍遭到群起反对,甚至还被谋害。如俗话所说:“权位愈高,痛苦愈大。”
为什么连高度证悟者要利他时,也如此困难?下一个偈颂会加以解释。
12.
宣说真义不取做他解;
真心利他善意遭妄解,
今日邪谄视正如邪谄,
于焉无能利他断希冀。
在今日,当你要解说佛法时,人们会说:“真是个傻瓜!他是知道一点佛法,但对世俗生活却一窍不通。”如果你解释要如何获致真正的幸福、如何避免投生三恶道,人们根本就不相信。因为他们的猜忌和偏见会曲解你所说的每件事。在亮晃晃的大白天,当一群蒙着眼的人都同意是黑夜时,问题必定出在他们错误的认知上。今日人们普遍的心态阻绝了自身俱生的明智。
如果你以最纯净的动机给予人们殷实的忠告,他们会以为你不过是用较聪明的手法来利用他们罢了。如果你告诉人们要修行佛法,他们会想:“这会断送了我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最后我将一无所有!”他们甚至不能理解你是在试着帮助他们。如果你教得很多,人们只会说:“噢!他真是能言善道,不是吗?”却不会思索你话语的真正涵义。他们不能察觉何者就长远来说对他们最好,以为你是在伤害他们。他们扭曲地就像歪斜的老树,心中所认知的任何事物也都是扭曲变形的。
在过去的黄金时期,当父母提出忠告时,子女就会照做。现今的情形就不同了,所以最好缄默。很少有人试着把上师的教导付诸实修。大部分的人都忙着赚钱,把工作做好,努力获致高位。受到这些目标的诱引,人们被执着和恶毒的野心层层包围。为了跻身前茅,他们欺骗别人,只考虑自己自私的意图。如此邪谄之人又要如何互助呢?
如果你仔细检视这些令人悲哀的状况,就会很清楚轮回里所有狂乱的作为是多么空洞和了无意义。你会益发确定,唯一值得追求的就是专注于精神的修持。如同米勒日巴尊者(Jetsun Milarepa)斩断所有世俗的羁绊,专心一意在人迹罕至之处闭关,修行佛法。追随如此的榜样,难道不是最好的吗?如果你也这么做,你所获得的,将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东西。
我们该如何修行佛法?伟大的噶当派上师认为,最珍贵的法教便是空性与慈悲不二。藉由一次又一次地培养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利他的能力会毫不费力地生起。这些大师以坚持如法的修持而闻名。他们自我训练的方式,是先仔细研读佛法,然后以禅修来直接体验。这是在解脱道上向前迈进的正确方法,能够达到究竟佛果的无上胜乐。
尊贵的班智达阿底峡(Atisha)是噶当派传承的创建者,被尊称为“第二佛”,将菩提心与修心的法教带到雪域西藏。在自身的修持中,他不断培养至诚的慈悲心。如果我们也像他一样,以悲悯众生而发心,我们将建立为了利他而寻求证悟的坚定愿心,也就没有不能成就之事。如果没有这样的愿心,我们的悲心只不过是对真正悲心的惨淡模仿罢了。所谓:“希冀别人快乐,即使对那些想要伤害我们的人也是如此,就是极乐的根源。”最后当我们到达了这个层次时,对众生的悲心自会毫不造作地生起。
当佛陀在兜率天(the Tushita heaven)即将成为此劫的四尊佛时,他宣布:他化身在南瞻部洲、示现佛陀诸善行的时候到了。众菩萨和天人都试着劝阻他:现在是黑暗时期,遍地充斥着异端邪说。但佛陀回答,他确信能够实现利生的誓愿。为何他拥有如此的信心?那是因为他的悲心无限,且他深知以悲心之力,无事不可成。因此,他吹奏海螺以为证,其音色之美妙庄严,超乎了所有天人合奏的一切乐声。
为了开展庞大的悲心,我们必须舍弃世俗的做法,并致力驯服顽固、狂野的心。如果试着把佛法的修行与世俗的追求混在一起,我们的证悟将不完美,如同一块沾有污点而失去光泽的黄金。与其仓促从事、仅稍稍反映真正菩萨事业的行为,不如先努力修心。然后,当我们证悟到空性和慈悲不可分时,便能自在地效法诸佛菩萨的步履。
如果仔细审视支撑你追求世俗目标的一般价值观,并试着去发掘它们从何而来,你会发现那是因为无法正确探查事物所致。通常我们是在迷妄的假设下行事,认为万物有几分真实、具体的实体性。但当你更仔细观察时,会发现现象界就像一道彩虹,鲜明绚丽,却没有任何实质的存在。
我们对现象界本质的迷惑,可依现象的不同种类区分为:物质性、言语性和心理性。关于物质性的迷妄,原颂如是表示:
13.
“观见万法如幻”诸佛语,
今日幻化犹胜昔日幻,
狡诈术师施设幻术者,
今是如幻垢行戒慎之。
轮回与涅槃无尽的现象,就如同魔术的幻影。遍宇宙找不出一个永恒、本俱存在的实体。从未有过一个国王可以永远保有其王国;从未有过生而不死之人;从未有过不会消散的群体。一切就像出戏,戏里演员们扮演着战争、情欲和死亡。凡事就像场梦,有时是美梦,有时是恶梦。
在此末法时期,我们已经到达幻象的顶点。人们早已遗忘黄金时期的纯净。他们不管来世,只顾眼前即刻的满足;他们诡谲而不可靠,把佛法葬送在堆积如山的有害恶行里。世界和众生每一刻都在改变方向,就像麦秆随风摇摆,早上是真的,到晚上就不真实。不按时令的雨、雪、冰雹、炎热和寒冷,扰乱了四时节气的自然历程。看到这一切,我们必须了解当好事降临时不须特别欣喜,因为它可能随时会变成相反的境况;我们也必须了解,在恶劣环境下也不须过于沮丧,因为相较于三恶道中无数众生的苦难,我们的困顿实在微不足道。
魔术师从不会被自己的伎俩所骗。当他幻变出马群、牛群、车乘或任何幻象时,不论有多么惟妙惟肖,他都知道它们并不真的存在。如同魔术师不会被自己创造出来的幻象所愚弄般,一个已经证悟万法空性的菩萨,认清世间所有的追求都属虚幻,即使他过着在家居士的生活,也不会受烦恼或我执影响。他了解一般世俗行为空的本质,既不受其诱惑,也不会为之害怕。他既不希求成功,也不惧怕失败,因为他对自己的闻、思、修具足信心,不论做什么,都会使他愈来愈接近彻底的解脱。
然而,这样的了悟如今很少见了。迷妄日积月累,就像滑稽的猴子相互模仿般地激增;这种迷妄深到让我们难以找到一条全身而退的出路。我们已丧失看清事情真相的能力,因此要我们不浪费生命是很难的。但就像过去诸佛所说的:“万法皆是有为法(compounded),凡有为法均无常,无常即苦。”所以我们应认清世俗价值是什么;放下所有对财富、衣、食的思虑;不再占他人便宜;努力使我们的心与佛法相融合。如果我们能够舍弃所有忙碌的世间活动,在佛法上的修行便能持续地直趋目标。佛法的修持和种种善行也如梦如幻般不真实,但透过这些如幻的功德,我们将得到如幻的证悟之果。
我们必须以世俗谛和胜义谛这两种真理来理解万物的本质。简言之,世俗谛就是现象显现的范畴,由一连串相互依存的因、缘和合所产生。既然一切万象是以此方式互相连接,在世俗谛的层面就无法避免因果法则的作用;善或恶的行为必然会产生快乐或痛苦。一旦因缘现前,就不能阻止果报的产生;就像春天土壤里的种子,若有阳光的煦照和雨水的滋润,就会长出花和果实。这就是我们应该连最微小细行的潜能,也要一直保持警觉的原因所在;我们也应该明了,能够有机会修持佛法是多么稀有珍贵。现在我们手边可能拥有这个机缘,但随时都有可能因死亡而失去。我们不应该再浪费时间了。不断思惟无常会激励我们修行。正如怙主佛陀所说:“一切足迹中,象印为第一;一切思惟中,念无常第一。”
了知一切事物的无常,即是了悟万法空性本质的关键。这就是胜义谛,唯有那些已全然证悟的人才能明了。究竟而言,这两种真理无二无别,显空不二。
关于言语性的迷妄,原颂说道:
14.
“观见万语如响”诸佛语,
今日回响犹似空回音,
所言所想不等空谈响,
于此诡谲空响厌憎生。
轮回生活里的所有言语和态度,不管是可喜或可憎、友善或批判,都只是空谷回音。如果你站在悬崖边,不论是侮辱或谄媚的喊叫都会回传给你,又有什么理由沮丧或得意呢?火、风、水、野兽的叫声、人类的话语等宇宙的声音,都没有任何的实质…
《唵嘛呢呗美吽--证悟者的心要宝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