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的勇氣
阿底峽之修心七要
Enlightened Courage
作者:頂果欽哲法王(Dilgo Khyentse Rinpoche)
總召集:賴聲川
譯者:賴聲川
審定:蓮師中文翻譯小組
出版社:雪謙文化(全佛)
目 錄
前言:敲擊喚醒衆生的法鼓 才楚·貝瑪·王傑
中文版序:大乘佛法修行之精要 雪謙冉江仁波切
英文版序:用修心來超越煩惱
譯序:菩薩需要勇氣 賴聲川
作者簡介:頂果欽哲法王簡傳
修心七要本續 切卡瓦·耶喜·多傑著(根據阿底峽尊者之傳承而著)
修心七要開示
導言
第一章 修習菩提心的根基
第二章 菩提心
第叁章 把困境做爲覺醒的道路
第四章 讓修行成爲一種生活方式
第五章 修心進步的衡量標准
第六章 修心的承諾
第七章 修心的指導
結語
心之甘露——修心七要祈請文 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著
附錄一:注釋
附錄二:詞彙解釋
完成 頂果欽哲法王 慈悲心髓的遺願
前言:敲擊喚醒衆生的法鼓
——才楚·貝瑪·王傑(Tsetrul Pema Wangyal)
頂果欽哲仁波切是藏傳佛教最偉大的上師之一,融合了金剛乘傳承中大乘、大手印及大圓滿的傳統。他集偉大的詩人、學者、哲學家及禅定大師于一身,弟子遍及西藏和世界各地。他于一九九一年九月圓寂。
一九九〇年夏天,距離仁波切首度到西方弘法已十五年。從七月十五日到八月十五日,我們極爲榮幸地爲仁波切舉行弘法十五年周年慶。在弟子的請求下,仁波切主持了一項“佛法道路心要”研討會,內容包括藏傳佛教各個教派的修持法門、法教、灌頂及訣竅(pith-intructions)。爲期一個月的課程,在法國多荷冬的La Sonnerie舉行。此地也是仁波切在歐洲的駐錫地“雪謙天尼達吉林”。
仁波切根據弟子的不同根器,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走向究竟內在平靜與自由。在那次欽哲仁波切及其他上師所給予的開示中,《覺醒的勇氣》尤爲獨特重要。于是我也特別感激蓮師翻譯小組,讓我爲此書撰寫前言。
《覺醒的勇氣》是印度大師阿底峽尊者和西藏大師督美·藏波的修心法教。欽哲仁波切根據他個人一生的修行和經驗來教導。這個法教是整個藏傳佛教的核心,也是兩千五百年來,所有佛教國家上師的心要。
這個法教是所有傳承的入門、捷徑和成果。格魯派傳承是漸修之道和叁聖道的修行之道。噶舉派彙集了噶當派大師的修心傳承,以及密勒日巴尊者大手印的口傳。在噶舉派的法教之中,佛性是因,殊勝人身是支柱,心靈上師是動力,訣竅是善巧方便,而果則是身與智慧的成就。薩迦派是針對叁種見地的道與果及前行。甯瑪派傳承結合了從輪回解脫的決心,確信因果法則,利益衆生的利他覺醒心,以及一切現象原始清淨的圓滿見地。
這個法教是過去上師們的體驗,順應時代潮流,可以輕易融入日常生活中。它所帶來的利益,正符合我們最迫切的需求。透過這類修行,我們可以培養一顆善良的心、一種慈愛的態度和自在。
在此要感謝當年主辦法會的所有朋友,以及蓮師翻譯小組的努力,讓本書能夠出版。我尤其要感謝吉美·欽哲仁波切(Khyentse Tulku Jigme Nuden Dorje)。透過他的努力,將原始的錄音帶先聽寫成藏文,再由他翻譯成英文。接著要感謝瓦參·費區(Wulstan Fletcher)、貝瑪·耶喜(Pema Yeshe)、克莉斯汀·佩米德(Kristine Permild),以及所有協助編輯本書的朋友。
願本書能啓發每一個人,以各種語言傳達數百年來,在西藏保存完好的所有珍貴法教。本書讓我們嘗到那不可思議智慧寶藏的一小部分。願在未來,…… 這個珍貴的傳承保存下來,與全人類分享。
在每月紀念傑宗仁波切(Jedrung Rinpoche,1856-1922)的吉祥日子裏——傑宗仁波切是第一世欽哲仁波切(1820-1892)和偉大的康楚仁波切(1813-1899)的主要弟子。他後來成爲尊貴的敦珠仁波切(1904-1987)和甘珠仁波切(1898-1974)的根本上師——我祈願所有的上師長壽,利生事業皆能實現。願戰爭、饑荒、一切疾病與自然災難皆止息。願尊貴的頂果欽哲仁波切迅速轉世,繼續指引我們,敲擊法鼓喚醒衆生,以達到究竟覺醒境界。
寫于水猴年七月叁十日(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法國Saint Leon-sur-Verzere
中文版序:大乘佛法修行之精要
——雪謙冉江仁波切(Shechen Rabjam Rinpoche)
藏傳佛教整個修行道路的核心就是慈悲及利他性慈愛的教義。在本書中,尊貴的頂果欽哲法王將佛法的慈悲道路濃縮成非常實際的指示,讓讀者能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遭遇,讓自己進步,成爲更好的人,終究成就覺醒。本書中之講解是根據印度大師阿底峽尊者帶到西藏的《修心七要》。大乘佛法修行之精要都收集于此。
今日世界之中,有愈來愈多中文讀者對藏傳佛教有深厚的興趣。現在,我的根本上師,頂果欽哲法王如此甚深的法教能夠在臺灣出版,令我感到無比欣喜。
感謝譯者賴聲川和丁乃竺,他們義務地奉獻自己的時間,完成此事。同時,也要感謝雪謙學佛中心所有成員的努力,才能完成本書的出版。
英文版序:用修心來超越煩惱
菩薩爲利益衆生而尋求證悟。他們的道路是利他的道路。在這個道路上,心要接受訓練,超越平常所熟悉的凡夫自私行爲和煩惱,漸漸學習將他人變成內心最主要的關懷焦點。這種利他態度,是佛陀大乘法教的根本及核心。大乘佛法是一個龐大的哲學禅修體系,過去曾有非常多的經典和論釋說明這個體系。現在很難找時間研讀所有細膩的經典,更難找時間來領悟這些法教。我們有時也難免把木材當做樹木本身。
“修心七要”用最精要的方式來說明菩薩修行。它的內容包括“自他交換法”(以觀想的方式,用自己的快樂取代他人的痛苦),以及非常實際的忠告,教導我們如何將人生不可避免的困境,轉換成修心道路上的助力。
這些法教首先在西元十一世紀,由偉大的印度上師阿底峽尊者帶到西藏。阿底峽尊者從當年最偉大的上師處領受教法。他最主要的弟子種敦巴,把法教傳給切卡瓦·耶喜·多傑,並由切卡瓦首次把法教書寫下來。從那時至今,“修心七要”的法教未曾中斷。
本書是頂果欽哲法王最後一次訪問法國時,一系列開示的翻譯本。時間是一九九〇年夏天,大約是仁波切在不丹圓寂前一年多。仁波切用的是偉大上師督美·藏波的法本。在那次開示中,大約有叁百位弟子參加,地點是仁波切在法國多荷冬駐錫地La Sonnerie花園中搭起的大帳篷。現在仁波切已經圓寂,使他那一次說的一切,增添不少含意。許多弟子認爲,那次開示是仁波切臨別的禮物。我們用最深的感恩,祈請他盡速轉世,並以感恩的心來出版那次開示。本書將切卡瓦“修心七要”的本續刊登在頂果欽哲法王的開示之前。在仁波切論釋的過程中,我們也將原文一行一行地呈現出來。在全書之後,我們加上一個祈請文的翻譯。這是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造訪阿底峽尊者的西藏居處時所寫下來的,裏面包括修心的所有主要課題。
當年聽聞法教的弟子,大部分是佛法修行者。他們已經熟悉佛法的主要教義,以及傳承詞彙和曆史。爲了讓更多讀者深入了解,本書附上注解和辭彙解釋。雖然未能全面涵蓋,但對不熟悉佛法概念的讀者而言,或許有幫助。
仁波切開示的錄音,由吉美·欽哲仁波切聽寫後翻譯成英文,再由瓦參·費區編輯。過程中,蓮師翻譯小組的克莉斯汀·佩米德、麥可·亞伯拉斯(Michal Abrams)、海倫娜·布蘭德(Helena Blankleder)、安·班森(Anne Benson)、史提芬·葛丁(Stephen Gethin)、查爾斯·哈斯汀(Charles Hasting)及約翰·康谛(John Canti)都給予重要的協助。
譯序:菩薩需要勇氣
——賴聲川
此生有幸叁次遇見尊貴的頂果欽哲法王,這都是改變我人生最重要的激勵。
在法王面前,俗世的一切煩惱變得那麼微小而透明。法不需用“傳”的,在頂果欽哲法王的姿態中,一切那麼自然地被清楚指引出來。菩提心不是一個概念,而是具體的,充滿空氣中,處處觸摸得到。
我更是有幸翻譯這本書,讓中文讀者親近法王的開示。我自己從事的是戲劇工作,平日在藝術界能接觸到各種“前衛“藝術家”及理論。但本書不斷讓我驚訝及贊歎:什麼叫“前衛”?我心想,法王論及菩提心,做菩薩所需的勇氣,在他的說明及例證中,我們看到的一…
《覺醒的勇氣--阿底峽之修心七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