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點是十分重要的。一旦相信有我的錯誤根深蒂固,我們便開始執著于我的身體、我的心、我的名字、我的財産、我的家庭等;就是這些想法使我們渴望快樂,厭惡痛苦。結果是一連串無休止的喜惡交替,而且從這些潛藏沖動所生的矛盾情緒,正不停地攪擾著我們的心。
在過去無數的累世裏,我們曾擁有許多財富資産,但因爲我們如此害怕失去或用盡所有,因此不管是供養叁寶或布施他人,都無法慷慨施舍。甚至有些非常富有的人因爲吝啬,只穿破爛的衣服,吃最簡陋的食物;這顯示他們對“無常”是多麼無知,因爲這個時刻必將到來——肯定在他們死時或很可能在那之前——他們將失去所有。屆時,他們不僅帶不走任何財物,甚至可能投生在一個連“食物”及“飲水”這樣字眼終生都不會聽聞的地方。雖然你的財産實在不比夢中珍寶或地平線上閃動的海市蜃樓來得真實,但將它們供養給觀世音菩薩及叁寶,你將會積聚如夢般的福德,帶給你如夢般的幸福、長壽及榮祿,最後能得解脫。爲了積聚真實的福德,你應以最大的虔誠心,不帶任何驕慢地行供養及布施。
在所屬物品中,我們最珍惜自己的身體,連身體被荊棘刺到或被小火花燙到都受不了。爲了扭轉這種執著自身舒適和財物的習性,供養己身于佛爲仆,獻出所有財物做爲對諸佛菩薩廣大如雲的供養,才是真正有意義地使用身、財的方式。進一步運用你的想像力,供養宇宙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嬌美的花朵、清涼的林苑、最優雅的音樂、絕妙香氣、絕佳美食、各種彩光、最珍貴精致的珠寶。在所有這些供養中,最殊勝的就是整個宇宙的曼達(mandala)供養,包括須彌山及四大部洲、珍寶山、滿願樹等。簡言之,就是充滿無窮盡人天財寶的整個宇宙系統。呈獻這個無盡供養給住于涅槃的諸佛菩薩和六道輪回的一切衆生。
除了上述這些供養,佛經與密續也記載對治輪回深處之我執的進一步方法,是觀想身體轉化爲甘露,然後將它供給四種賓客的一種甚深修持法門。在這四種賓客之中,第一類是那些特別值得尊敬與信仰者——叁寶。第二類是那些具有功德、值得供養者——護法。第叁類是那些需要悲憫者——六道一切衆生;對他們而言,你要觀想甘露化爲任何可以舒解他們痛苦的事物,例如給饑餓者食物,給病者良藥,給受凍者衣服,給無家者庇護所等。第四類賓客是你今生及累世的冤親債主,感覺上他們好像變成一種逆緣,製造種種障礙與迷惑來阻礙你修行;透過供養任何他們最想要事物的方式,你對他們的業債將得以淨除。
同樣地,我們也可以持誦六字大明咒來當做對叁寶和一切衆生的供養;它能帶來無量的利益。即使是最殘忍無情、高傲自大、對佛法毫無興趣的衆生,此咒也能馴服並幫助他們,因爲它是菩提心之源,其無限的慈悲力量永遠能夠化暴戾爲祥和。
透過這些以布施和關懷別人爲本的修行,你能使自己從輪回的根源——自我中心的執著中解脫。爲一切衆生廣修供養及培養慈悲心,你終能舍棄對自身的任何執著,這便是無上的供養,真正的布施波羅密多——“布施到彼岸”,因爲平凡的布施已升華爲智慧與慈悲。
究竟的布施可由以下故事來說明:
從前有位偉大的國王以廣大的悲心聞名。日複一日,他都在王宮最高的房間內禅修慈心。他的悲力是如此之大,使任何人無論怎麼嘗試,都不能殺害王國內的任何衆生。一天早上,一只鴿子從敞開的窗口飛入,掉落在國王膝上,被追嚇得喘不過氣來。幾秒鍾後,一只老鷹也俯沖進來,停在國王身旁說:“這只鴿子是我的。我和嗷嗷待哺的幼兒需要吃它的肉。”
國王心想:“我絕不可能將鴿子交給母鷹,但我又沒有別的肉可以給它吃。如果我不做點事,它跟它的雛鷹都會餓死。”左右爲難之際,國王靈機一動,決定將自己的肉布施給老鷹。
“你需要多少肉?”他問它。
老鷹回答:“我自身的重量。”
國王拿出一把秤,將母鷹置于秤的一端,然後用銳利的刀子割下右大腿的肉,把它置于另一端。但秤動都不動。他又割下左大腿的肉放上去,秤還是紋風不動。于是他將全身的肉都割下來堆在秤上。但即使如此,秤還是跟原先一樣。最後,他只有坐上秤的另一端,將整個身體供養出去。
就在這一刻,鴿子與老鷹,這兩位前來考驗國王悲心的天神變回原來的模樣。他們贊歎道:“您的確是一位最具悲心的人!”此時,國王的傷口奇迹地愈合。在來世,他成爲釋迦牟尼佛。
目前我們沒有能力像偉大的菩薩所做的,獻出我們的頭、四肢和骨肉。事實上,以我們的程度去嘗試做這種供養是不對的。我們應先從心理上的供養身體開始。透過此種及其他各種供養的修行,你的執著逐漸減少,心將變得愈來愈崇高寬廣。最後,你將了悟自我的空性本質。屆時你將以最圓滿的供養——證悟萬法皆空,來圓滿智慧資糧。
19 上師瑜伽
現在我們將進入修行道上最精髓的部分,也就是上師瑜伽的修持。藉此,智慧可以自然且不費力地在我們身上顯現。
28.
諸佛總集自性上師尊,
恩德更勝一切諸佛者。
上師與觀世音無分別,
熱切虔誠持誦嘛呢咒。
從各方面看來,你的根本上師的功德與能力和過去諸佛毫無差別,但他對你顯示的慈悲則更偉大。怎麼說呢?因爲他是真正指引你解脫之道的人。你應深深感念此獨特的恩慈,並永遠尊崇上師如同佛陀本人。
過去、現在已證悟或未來將證悟的諸佛,均靠依止上師而成就。一切法教中最甚深的大手印和大圓滿,其證悟乃是虔誠心而非智力上的造作。以堅定不移和專一的虔誠心視上師爲佛,其所做所行皆圓滿無瑕;然後,他的加持,亦即諸佛心性的智慧將自然流瀉于你。遵照其指示修行,當一切的疑雲與躊躇消釋時,他的悲光將照耀你全身,讓你充滿喜悅的暖流。
傳說中宇宙的統治者轉輪聖王,不論去哪裏都隨身帶著奇妙的寶輪,以得到統治四大部洲的力量。同樣地,如果你永遠保持虔誠心,它會帶給你在解脫道上輕易前進的力量。如世尊所說:“我永遠與虔誠者同在。”如同湖面清澈澄靜時,最能映顯出月色的皎潔明亮般,當你的信心堅定明澈時,上師的加持也會更強而有力。
經由上師的加持,可以最快速地獲得證悟。密續中曾言:
上師爲佛,上師爲法,上師爲僧;
上師具現諸佛智。
將此銘記于心,如對觀世音菩薩般地向上師祈請。密續又雲:
上師心乃不變法身;
上師語乃無盡報身;
上師身乃大悲遍滿之化身;
祈請四身本俱之上師。
向與觀世音菩薩無二無別的上師祈請,是上師瑜伽的根本精華。“上師瑜伽”的字義是“與上師的本性合一”。將你的心與上師的心融合爲一,是一切修行中最深奧者,也是證悟的最短捷徑。它是修道的生命力,也是總攝一切教法的修持法。藉由依止上師,過去一切菩薩得以生起菩提心,並證得圓滿果位。例如,常啼菩薩52爲了懇求上師收他爲弟子,願意供養任何東西,甚至自己的血肉;而善財童子跟隨過的上師超過一百四十叁位。
52 常啼菩薩:梵文爲 Sada prarudita。
因此,于一切時、于一切處,發自深心肺腑地向上師祈請是非常重要的。坐時,觀想他在你的頭頂向他祈請;行時,觀想他在你的右肩上,向他頂禮繞行;進食時,觀想他在你的喉間,將食物轉化爲最清淨的甘露向他供養。將入睡時,觀想他在你心中,坐于四瓣紅蓮上,放光普照全宇宙。你所經驗到的一切歡愉,所有美好的景象與音聲,生命中的一切喜悅,在心中將它們無限加倍後,獻給上師。當你的處境愉悅、諸事如意時,思惟這全是他的慈悲所致,如夢如幻地無執享受你所擁有的一切。當你因疾病、悲傷或惡劣的遭遇而沈沮時,反省這其實也是上師的慈悲,讓你有機會藉此困境清淨過去的惡行與業債,並發願希望所有衆生的痛苦都加諸于你,讓他們毋須再受苦。
若你還能將魔視爲觀世音菩薩,那麼你認爲惡魔爲實的執著將會消失,這些邪惡的力量也無法再對你的生命或修行形成障礙。就算雷電交加、山崩地裂或群獸進逼,如果你的心充滿了對觀世音菩薩的憶念,並全心依止他,你將無所畏懼。在死亡的時刻,你如果只想著觀世音菩薩,對于中陰的恐怖幻境便毫無懼怕。但是,若你被恐懼淹沒,在逃奔或躲藏間驚惶失措,你將悔恨終生,在死時也無法克服中陰的虛妄恐懼。
一切佛經、密續的至高修行,都可濃縮爲對上師的虔誠心,這些法教也盡攝于持誦嘛呢咒的修行中。牢記對上師的虔誠心,是一切證悟之源;而上師瑜伽的精髓——也就是將你的心與觀世音菩薩的本性融合爲一,是一切修持中最深奧的。請持誦六字大明咒。
〈密乘道〉
在講述過經乘道的要點後,巴楚仁波切接著談及密乘道。它也常被稱爲“密咒乘”或“金剛乘”。請記得金剛乘的修行是…
《唵嘛呢呗美吽--證悟者的心要寶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