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時代,人們心中充斥的有毒煩惱,是導致其在無盡輪回中徘徊流輪的主因。要對治這些煩惱,我們必須不斷保持警醒,如噶當派大師常說的:
吾握正念長矛立心門,
若當無明煩惱進逼時,
吾亦同樣無懈威哧汝;
唯汝松怠吾矛方歇止。
6.
嗚呼見此末法衆生惑!
唉哉孰人之語孰人信?
猶如置身食人惡魔洲,
思惟自行惠己一大恩。
如果發你發現自己置身在食人魔的土地上,很難放輕松,心知不論他們佯裝得何等禮貌友善,很可能會隨時攻擊你,把你吃掉。同樣地,盡管一般人看似和善,但假若你聽從他們的勸告,勢必惹上麻煩。若你試著給他們忠告,也只會引來麻煩。更明智的做法,就是只專注在自己的缺點上。不論缺點多寡,它們不會永遠存在,你總是有可能轉化它們。用信心和慈愛來替換惡念;用祈求來取代閑聊;用禮拜、經行繞塔來代替無意義的活動,就是在幫助自己的忙。受持別解脫戒。禮敬上師,精進地聞、思、修,致力改善過失,就是幫自己一個難以估算的大忙。就像用一滴黃金能使整幅畫改觀,實踐法教也能完全轉化你的心性。
這種幫自己的忙,並不表示自私。它意味著與其讓自己深陷于以愛、憎無明爲根基的輪回中,使自己與他人的痛苦永存,不如慎思如何才是善用此生的最佳途徑。菩薩的真正目標是幫助衆生從輪回中解脫,但要這麼做,必先自我救度才行;而要將自己從輪回中解脫出來,就必須先清楚了知輪回的過患。正如所謂的:
積集皆銷散,
崇高必墮落,
合會終別離,
有命鹹歸死。
如同一堆燃煤、一窩毒蛇、一城惡魔,俗世生活無可避免地會帶來龐大的痛苦。設想你身上有叁百六十個洞,每個洞裏都有一個點燃的燈芯,你所感受到的可怕痛楚,與地獄道中僅僅一絲火花所引起難以想象的巨苦相比,根本微不足道。不管我們現在經曆了何種痛苦,都應該用它來喚醒悲心和愛心,以清除惡行與無明,並驅策我們在解脫道上繼續邁進。我們必須了解輪回的本質,並不知唯一的對治法就是修學佛法。
7.
昔前吾之心識獨漂流,
隨業流轉爲此受今生,
旋如自酥油中拔發般,
棄諸所有孤零一人行。
小心!一個強大的敵人步步逼進了。那不是普通的敵人,而是無法被征服的敵人:死亡。不論我們如何滔滔雄辯或苦苦哀求,都不能說服死亡延緩幾年,甚至連一秒鍾也不行。即使是統領世上所有軍隊的最強悍的戰士,也動不了死亡的一根汗毛。死亡不可能被巨額財富賄賂,也不會爲銷魂美色所動。
你或許會想,最好花上十年時間試著在世界上找個地方,然後再花十年來修行佛法。但有誰能確定他可以現多活二十年?誰又能說他一定可以看見明天的日出?甚至誰能保證他會再吸一口 氣?當你在山上閉關生火時,不妨想想:“不知道明天是否能再生這樣生火?”有些人睡眠中死去,有些人在走路時死去,有些人在吃東西時死去,有些人死于戰爭,有些人英年早逝,有些人得享天年。生命的任何情境都可能造成死亡。百年之後,如今在世的又有幾人還活著呢?
我們獨自出生,也將獨自死去。即使如此孤單,也仍有影子相隨;在死後的孤獨裏,我們的心識仍有過去善、惡行爲的影子隨行。到了進入于死亡與下次投生之間的中陰才開始修行佛法,就太遲了。如果我們已經做好准備,對自己的修行有信心,而且知道如何前往淨土,死亡之時就不會痛苦。
今天你好好活著,住在一個可以自由修行佛法的地方,沒有人禁止你的信仰,或不准你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因此現在正是爲死亡做准備的時候。通常我們總是擔憂未來,用盡心力去確保未來不會窮困或缺衣缺食。但在未來的所有事情中,死亡難道不是最關鍵的嗎?因爲害怕被暗殺,國王和總統有重重警衛保護,但對于能隨時進出且無人能擋的最致命殺手,我們又該怎麼辦?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沒有丈夫、妻子、朋友或同伴。現在我們有許多朋友舊識,可能也有很多敵人,但一旦死亡來臨,我們就會抛下他們,像從一大塊奶油中拔出一根頭發般光溜。朋友或親眷都束手無策;我們毫無選擇,只能獨自面對死亡。我們的肉身原本連一個針刺或一絲火花的痛苦都難以承受,如今卻要經曆死亡;我們的肉身被如此珍愛著,卻將變成親友亟欲盡早處理掉的屍體。
在中陰時,我們將赤裸裸、飽受驚嚇地帶著過去行爲的重負孤獨踯躅,不知何去何從。在眼前,我們將面對深不可測的黑暗;在身後,有強烈的紅色業風掃襲;在四周,有死神閻羅34的使者圍繞吼叫著:“折住他,殺掉他!”在那時,如果我們能憶念上師,即使只有一刹那,中陰恐怖的曆程都將消失,我們將投生清淨淨土,最起碼也可再獲人身。但如果我們的心背負著惡行的重擔,無法運用任何曾學過的法教,那麼投生善道的希望將全然破滅,如同從須彌山頂落下一塊石頭,將無助地直墮叁惡道。我們在這一生中,連最輕微的痛楚都難以承受,卻將陷入永無止境的折磨中。
34 死神閻羅:死亡之主,因果律的擬人化,能依衆生所作而決定其去處。
有權勢的人可能用強奪得到財富;敗德的人可能藉由強課重稅或剝削他人而致富。這些財富、權力和影響力,以及此生所獲得的任何短暫滿足,都將被棄諸身後;而爲達到這些目的所犯下的惡行果報將續下去,招致未來的悲慘境況。臨命終時,只有善、惡的業果隨行,也唯有佛法能保護我們。如果我們現在忽視佛法,深陷在日常生活狹隘的俗務中,必然會被煩惱牽著鼻子走,不斷累積業債。沒有了佛法,我們將徹底無助。與其專務俗事,我們難道不該在此刻就盡可能地修行嗎?
這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務,不該猶豫不決。如果你想等以後有更多閑暇、年紀大些或找到更適合的地方再來修行,那麼你可能永遠都不會開始修行。如同帕當巴•桑傑(Padampa Sangye)所說的:
俟汝不再忙碌時,
永無修持佛法日,
值此當汝所思及,
聽瑞(Tignri)老鄉,速行之!
因此在臨死之前,利用尚余的時日做些真正有益的事。如以下偈頌所言,我們必須將心轉向佛法:
8.
自心對己不善絕不爲,
自意對己不真絕不可;
自利不修佛法之心要,
自命豈非自故毀壞欤?
沒有人會對自己心懷惡意。人們從不會想,若是自己生病有多好,也不會期盼自己殘廢、窮困或被搶劫;他們所想的是,他們多麼渴望快樂,若是富有又安逸的話有多開心。但這些想法從何而 來?它們來自于有個“我”的信念。因爲這根深柢固的信念,使我們自始就只顧自己的快樂。在這種心態下,我們永遠不會滿足。即使被加冕爲寰宇之王,我們仍然希求更多的權力、財富和欲樂。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我們對親近的丈夫、妻子、孩子和朋友的感受上。因爲我們愛他們,看重他們遠勝于其他人,如果有人稱贊或幫助他們,我們就會感到特別高興。但這並非真正的愛,而是基于“他們是屬于我們的”想法。
雖然我們如此珍愛自己,但壓根卻不知如何尋求真正的幸福。我們就像瘋子般對待自己,在名利中尋找快樂,無視于死亡將把它們全部帶走的事實。在跨入死亡的門檻時,我們辛苦掙來的一切, 甚至連一樣都帶不走。所有殚精竭慮的努力,最多只換得短暫的歡樂——如此巨大努力所得的一丁點成果。
唯一能獲得真正且持久幸福的可靠方法,即是單純地從內心深處向上師祈求,並如法修行。透過因果的自然法則和叁寶的加持,我們將在所有的來世中降生佛法興盛之地,永遠得遇善知識,並持續不斷向證悟成佛邁進——如此一丁點努力所得的巨大成果。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認爲修持與行善了無意義,認爲做錯事無害;如果我們認爲此生最重要的事就是盡情享樂,那麼我們一定會投生叁惡道或連“佛法”這個字都不曾聽聞過的地方。
一般世俗的想法使我們相信,關照我們親近的人、試著征服不喜歡的人是最值得贊賞的事。但這是錯的。如果你真的希望在這一生中做點有價值的事,就把自己奉獻給佛法。
在修行道上的第一階段,先將精力與決心放在自修上,而不要草率地去幫助他人,這點很重要。目前,我們離根除我執還差得很遠:在我們尚未調伏自心之前,試著利他是很荒謬的。這也是爲什麼法教說:“證悟爲一己,慈悲爲他人。”經由見、修、行的修持,我們可以去除我執和煩惱…
《唵嘛呢呗美吽--證悟者的心要寶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