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唵嘛呢呗美吽--证悟者的心要宝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门)▪P9

  ..续本文上一页时代,人们心中充斥的有毒烦恼,是导致其在无尽轮回中徘徊流轮的主因。要对治这些烦恼,我们必须不断保持警醒,如噶当派大师常说的:

  

  

吾握正念长矛立心门,

  

若当无明烦恼进逼时,

  

吾亦同样无懈威哧汝;

  

唯汝松怠吾矛方歇止。

  

  

  

6.

  

呜呼见此末法众生惑!

  

唉哉孰人之语孰人信?

  

犹如置身食人恶魔洲,

  

思惟自行惠己一大恩。

  

  如果发你发现自己置身在食人魔的土地上,很难放轻松,心知不论他们佯装得何等礼貌友善,很可能会随时攻击你,把你吃掉。同样地,尽管一般人看似和善,但假若你听从他们的劝告,势必惹上麻烦。若你试着给他们忠告,也只会引来麻烦。更明智的做法,就是只专注在自己的缺点上。不论缺点多寡,它们不会永远存在,你总是有可能转化它们。用信心和慈爱来替换恶念;用祈求来取代闲聊;用礼拜、经行绕塔来代替无意义的活动,就是在帮助自己的忙。受持别解脱戒。礼敬上师,精进地闻、思、修,致力改善过失,就是帮自己一个难以估算的大忙。就像用一滴黄金能使整幅画改观,实践法教也能完全转化你的心性。

  这种帮自己的忙,并不表示自私。它意味着与其让自己深陷于以爱、憎无明为根基的轮回中,使自己与他人的痛苦永存,不如慎思如何才是善用此生的最佳途径。菩萨的真正目标是帮助众生从轮回中解脱,但要这么做,必先自我救度才行;而要将自己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就必须先清楚了知轮回的过患。正如所谓的:

  

  

积集皆销散,

  

崇高必堕落,

  

合会终别离,

  

有命咸归死。

  

  如同一堆燃煤、一窝毒蛇、一城恶魔,俗世生活无可避免地会带来庞大的痛苦。设想你身上有三百六十个洞,每个洞里都有一个点燃的灯芯,你所感受到的可怕痛楚,与地狱道中仅仅一丝火花所引起难以想象的巨苦相比,根本微不足道。不管我们现在经历了何种痛苦,都应该用它来唤醒悲心和爱心,以清除恶行与无明,并驱策我们在解脱道上继续迈进。我们必须了解轮回的本质,并不知唯一的对治法就是修学佛法。

  

  

  

  

  

  

  

7.

  

昔前吾之心识独漂流,

  

随业流转为此受今生,

  

旋如自酥油中拔发般,

  

弃诸所有孤零一人行。

  

  小心!一个强大的敌人步步逼进了。那不是普通的敌人,而是无法被征服的敌人:死亡。不论我们如何滔滔雄辩或苦苦哀求,都不能说服死亡延缓几年,甚至连一秒钟也不行。即使是统领世上所有军队的最强悍的战士,也动不了死亡的一根汗毛。死亡不可能被巨额财富贿赂,也不会为销魂美色所动。

  你或许会想,最好花上十年时间试着在世界上找个地方,然后再花十年来修行佛法。但有谁能确定他可以现多活二十年?谁又能说他一定可以看见明天的日出?甚至谁能保证他会再吸一口 气?当你在山上闭关生火时,不妨想想:“不知道明天是否能再生这样生火?”有些人睡眠中死去,有些人在走路时死去,有些人在吃东西时死去,有些人死于战争,有些人英年早逝,有些人得享天年。生命的任何情境都可能造成死亡。百年之后,如今在世的又有几人还活着呢?

  我们独自出生,也将独自死去。即使如此孤单,也仍有影子相随;在死后的孤独里,我们的心识仍有过去善、恶行为的影子随行。到了进入于死亡与下次投生之间的中阴才开始修行佛法,就太迟了。如果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对自己的修行有信心,而且知道如何前往净土,死亡之时就不会痛苦。

  今天你好好活着,住在一个可以自由修行佛法的地方,没有人禁止你的信仰,或不准你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因此现在正是为死亡做准备的时候。通常我们总是担忧未来,用尽心力去确保未来不会穷困或缺衣缺食。但在未来的所有事情中,死亡难道不是最关键的吗?因为害怕被暗杀,国王和总统有重重警卫保护,但对于能随时进出且无人能挡的最致命杀手,我们又该怎么办?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没有丈夫、妻子、朋友或同伴。现在我们有许多朋友旧识,可能也有很多敌人,但一旦死亡来临,我们就会抛下他们,像从一大块奶油中拔出一根头发般光溜。朋友或亲眷都束手无策;我们毫无选择,只能独自面对死亡。我们的肉身原本连一个针刺或一丝火花的痛苦都难以承受,如今却要经历死亡;我们的肉身被如此珍爱着,却将变成亲友亟欲尽早处理掉的尸体。

  在中阴时,我们将赤裸裸、饱受惊吓地带着过去行为的重负孤独踯躅,不知何去何从。在眼前,我们将面对深不可测的黑暗;在身后,有强烈的红色业风扫袭;在四周,有死神阎罗34的使者围绕吼叫着:“折住他,杀掉他!”在那时,如果我们能忆念上师,即使只有一刹那,中阴恐怖的历程都将消失,我们将投生清净净土,最起码也可再获人身。但如果我们的心背负着恶行的重担,无法运用任何曾学过的法教,那么投生善道的希望将全然破灭,如同从须弥山顶落下一块石头,将无助地直堕三恶道。我们在这一生中,连最轻微的痛楚都难以承受,却将陷入永无止境的折磨中。

  

  34 死神阎罗:死亡之主,因果律的拟人化,能依众生所作而决定其去处。

  

  有权势的人可能用强夺得到财富;败德的人可能藉由强课重税或剥削他人而致富。这些财富、权力和影响力,以及此生所获得的任何短暂满足,都将被弃诸身后;而为达到这些目的所犯下的恶行果报将续下去,招致未来的悲惨境况。临命终时,只有善、恶的业果随行,也唯有佛法能保护我们。如果我们现在忽视佛法,深陷在日常生活狭隘的俗务中,必然会被烦恼牵着鼻子走,不断累积业债。没有了佛法,我们将彻底无助。与其专务俗事,我们难道不该在此刻就尽可能地修行吗?

  这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务,不该犹豫不决。如果你想等以后有更多闲暇、年纪大些或找到更适合的地方再来修行,那么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开始修行。如同帕当巴•桑杰(Padampa Sangye)所说的:

  

  

俟汝不再忙碌时,

  

永无修持佛法日,

  

值此当汝所思及,

  

听瑞(Tignri)老乡,速行之!

  

  

  因此在临死之前,利用尚余的时日做些真正有益的事。如以下偈颂所言,我们必须将心转向佛法:

  

  

8.

  

自心对己不善绝不为,

  

自意对己不真绝不可;

  

自利不修佛法之心要,

  

自命岂非自故毁坏欤?

  

  没有人会对自己心怀恶意。人们从不会想,若是自己生病有多好,也不会期盼自己残废、穷困或被抢劫;他们所想的是,他们多么渴望快乐,若是富有又安逸的话有多开心。但这些想法从何而 来?它们来自于有个“我”的信念。因为这根深柢固的信念,使我们自始就只顾自己的快乐。在这种心态下,我们永远不会满足。即使被加冕为寰宇之王,我们仍然希求更多的权力、财富和欲乐。

  同样情况也发生在我们对亲近的丈夫、妻子、孩子和朋友的感受上。因为我们爱他们,看重他们远胜于其他人,如果有人称赞或帮助他们,我们就会感到特别高兴。但这并非真正的爱,而是基于“他们是属于我们的”想法。

  虽然我们如此珍爱自己,但压根却不知如何寻求真正的幸福。我们就像疯子般对待自己,在名利中寻找快乐,无视于死亡将把它们全部带走的事实。在跨入死亡的门槛时,我们辛苦挣来的一切, 甚至连一样都带不走。所有殚精竭虑的努力,最多只换得短暂的欢乐——如此巨大努力所得的一丁点成果。

  唯一能获得真正且持久幸福的可靠方法,即是单纯地从内心深处向上师祈求,并如法修行。透过因果的自然法则和三宝的加持,我们将在所有的来世中降生佛法兴盛之地,永远得遇善知识,并持续不断向证悟成佛迈进——如此一丁点努力所得的巨大成果。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修持与行善了无意义,认为做错事无害;如果我们认为此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尽情享乐,那么我们一定会投生三恶道或连“佛法”这个字都不曾听闻过的地方。

  一般世俗的想法使我们相信,关照我们亲近的人、试着征服不喜欢的人是最值得赞赏的事。但这是错的。如果你真的希望在这一生中做点有价值的事,就把自己奉献给佛法。

  在修行道上的第一阶段,先将精力与决心放在自修上,而不要草率地去帮助他人,这点很重要。目前,我们离根除我执还差得很远:在我们尚未调伏自心之前,试着利他是很荒谬的。这也是为什么法教说:“证悟为一己,慈悲为他人。”经由见、修、行的修持,我们可以去除我执和烦恼…

《唵嘛呢呗美吽--证悟者的心要宝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