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唵嘛呢呗美吽--證悟者的心要寶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門)▪P29

  ..續本文上一頁誤地陳述了佛法修道的要點:如何認清妄念,擺脫它的控製,最後轉妄爲智。

  

  

  

80.

  

末言厭離促請修持法,

  

此說未解語義遺漏失,

  

然合諸佛菩薩所言教,

  

付諸實修必得大恩惠。

  

  思惟輪回無盡的苦楚,將使你對這麼多的苦感到悲傷和厭惡。這種感受將發展爲想要從中完全解脫的強烈欲望。決心舍棄輪回會引導你得到這樣的結論:你能爲己、爲他人所做的最好之事,就是修持佛法。你可能已經立下了諸多目標,但現在爲了自己好,你必須決定哪一樣才是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如果你將佛法視爲最重要之事,將會明白修行佛法是不能延擱、稍候再做的。世上有多少人會在下一個鍾頭死去?你能確定自己不會是其中之一嗎?在任何情形下,可以確定的是,不論你能活多久,浪費時間是不會從中得到任何東西的。

  

  

  

81.

  

此論前中後篇皆善言,

  

白岩勝利峰之成就穴,

  

往昔老友懇請難辭卻,

  

五毒灼盛阿布沙波撰。

  

  在一位弟子不斷祈請之下,巴楚仁波切在劄卡策佳(Trakar Tsegyal)76寫下此頌。紮卡策佳是位于東藏康區白岩勝利峰的一處洞穴,離西藏和中國古邊界的康定(打箭爐,Datsedo)77不遠。在這個有著高聳白皚峭壁的美麗地方,有很多天然洞穴,巴楚仁波切和五個弟子在此閉關。他也在這裏給了許多教授,此頌即是其一,是他禅定證量的結晶。

  

  阿布•沙波(Apu Hralpo)是巴楚仁波切廣爲人知的名字。在東藏俚語裏,“阿布”是一個尊稱。根據文字書寫的傳統,阿布也可诠釋爲“阿”和“布”兩個字的組合。“阿”象征無生的空性,而“布”意指“兒子”,表示巴楚仁波切對所有衆生的愛,宛如對親生孩子一樣。因爲他對一切衆生的偉大慈心和悲心,他也常被稱做“仁慈的阿布”。

  巴楚仁波切則說自己是阿布•沙波,以谑稱阿布這個尊稱。“沙波”的意思是某人穿著破舊衣裳——大多時候他的確如此。事實上,巴楚仁波切可說是一個已經完全把妄念這塊布撕成碎片的人,不再把主、客體當做實存之物。誠如當時的成就者,也是巴楚仁波切弟子的堪布賢嘎(Khenpo Shenga)78所形容的:“巴楚仁波切已用智慧火焚盡五毒了。”

  

  76 劄卡策佳:白岩勝利峰,位于米納(Minyak)和多(Tao)之間山谷的上端,靠近由大成就者嘉帕•奇力•昆桑(Gyaphak Kili Kunzang)所建的嘉帕寺(Gyaphak Gon)。

  77 打箭爐(藏音):今日常拼爲Tatsiendo(達澤多)。

  78 堪布賢嘎:生卒年爲一八七一~~一九二七年。

  

  

  

  

  32 功德回向

  

  

  

82.

  

吾言一再絮叨又何如?

  

涵義精深無誤引善德;

  

汝與我等叁界衆生俱——

  

回向所願如法皆成就!善哉!

  

  巴楚仁波切爲自己絮絮叨叨這未經修飾的論頌而致歉,好似彈著一把破舊老琴般咿呀不成調。但仁波切仍堅持下去,是因爲他的語意皆忠于佛陀的法教,沒有任何錯誤。因此他講述的內容值得谛聽,值得學習和付諸實修。前面詳述的叁部分若具有任何功德的話,仁波切願將此功德回向一切衆生,願衆生能遵循菩薩道而證得觀世音菩薩的殊勝境界。

  

  

  

  

  

  

  

  

  

  

  

  33

  

  將教法縫進你的生命織布

  

  在雪域西藏,佛教興盛已超過一千年。接連叁個世紀,出現了叁位偉大的藏王——松贊幹布、赤松德贊和赤熱巴堅,每一位都對佛陀的法教和禅修展現強大的信心,也爲佛法在西藏的弘傳奠定了必要的根基。在往後的歲月中,藏人維持著對叁寶的堅強信心,並將佛法的教義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在松贊幹布的《嘛呢全集》(Mani Kabum)中,曾數次提到佛陀囑咐尊貴的觀世音菩薩庇佑西藏百姓,觀世音菩薩加持整個藏地如普陀山淨土,所有男人如他自己,所有女人如聖度母。

  

  ……

  

  在此所給的教法集中在觀世音菩薩上,他是一切壇城的怙主。因爲他是慈悲之佛,且慈悲是佛法的心髓,因此觀世音菩薩是最殊勝的禅修本尊;持誦他的咒語特別有力,因爲具有很大的加持,能夠有效地解除衆生的痛苦。以不變的虔誠心,不斷地禅修觀世音菩薩,是在大乘道上前進且拭亮珍貴之菩提心寶的有效不門。

  就外相或世俗谛而言,觀世音菩薩住在普陀山的淨土,爲諸佛悲心的化身;從內在或勝義谛看來,他是我們本具的智慧與悲心。了知世俗與勝義並存,就稱做“見”。

  但只有知見是不夠的。如果不應用,便沒有什麼作用。配合任何方便法門,此“見”需要力行,並透過娴習的過程——通常是用禅修——來融會貫通。在此是持續專注于觀世音菩薩的實修。

  一旦你了悟此見,當你藉由禅定來修持時,你的所有行爲、語言、思想將自然變得愈來愈有益。到最後,不管是休息、工作、飲食或睡眠,無論憂喜,你都會在當下時刻憶念觀世音菩薩,這就叫做“行”。

  接受了這些教法之後,現在端賴你將它們縫進你生命的織布裏,使它們與你的所有思想、語言和行爲合而爲一。這不容易做到,但經由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和他心咒的力量,你將逐漸進步,克服障難,證得努力的解脫之果。

  …… 西藏…… 成千上萬的人們仍繼續秘密修持佛法,並從磨難中浮現更強的信心。但對你來說,並沒有人禁止你祈請或修行。所以念誦六字大明咒,思惟法教,藉著每日禅修將它們融于你的生命中,縱使只有短暫的片刻也好。佛法是你必須親自實修之事,無人可以代勞。

  不管是正式的座上修行,或把修行融入你的日常生活行爲中,你必須牢記無論做什麼,皆可運用于前行、正行和結行叁勝要。“前行”是祈願你將做之事會利益所有衆生,帶給他們快樂,終能引領他們證悟。“正行”是完全留意正在做之事,不把主體、客體和行爲當做實存。“結行”則是將你從修持或佛行事業中所積的功德回向給所有衆生;你所做的每件事都以回向封印,可確保此功德將會成熟你和他人的證悟佛果。

  在這個充斥著戰爭、饑荒、疾病、災給和各種天災人禍的時代裏,即使只有片刻念及他人的福祉,也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請將這些教法授謹記在心,並付之實修,那就不枉在此所講的真正珍貴法教了。

  

  

  

  

  

  

  

  

  

  

  34(附錄) 參考

  

  原頌的釋論

  

  1.《菩薩殊勝道》(The Excellent Path of the Bod-hisattvas):爲《前、中、後叁善道》逐字的釋論,在堪布耶喜•嘉 措(Yeshe Gyatso)的祈請下,由卓千堪布賢遍•那旺(Shenpen Ngawang),也就是堪布賢嘎(Shenga)撰成,共叁十一雙頁,印在卓千寺的木刻版上。

  

  

  巴楚仁波切的著作

  

  1.《巴楚邬金吉美秋吉旺波全集》(The Collected Works of dPal-sprul O-rgyan“Jigs-med Chos-kyi dBang-po),由蘇南•卡席(Sonam Kazi)于一九七一年在錫金首府甘多重印頂果欽哲仁波 切的木刻藏書而成,共六函。

  2.《巴楚邬金吉美秋吉旺波全集》,由阿列,讓嘎仁波切(Alla Zenkar)、圖登、尼瑪(Thubten Nyima)編纂的新版手稿系列重印,于一九八八年由中國成都的大藏經校勘局印製。

  3.《證悟者的心要寶藏:見修行的修行——前中後叁善道》,《全集》第一函,頁195-209。《普賢上師言教》,《全集》第五函,已譯成法文版《Le Chemin de la Gradn Perfection》一書,由蓮師譯經小組于一九八七年出版,英文版書名爲《The Words of My Perfect Teacher》。

  

  

  巴楚仁波切傳記

  

  1.蔣揚欽哲仁波切〈巴楚仁波切贊〉(rgyal-ba”i my-guchos- kyi dhang-po rjes-su dran-pa”i ngag-gi“phreng-ba bkra-shis bil-ba”i ljong bzang kun tu dga”-ba”i tshal),《全集》第六函的附錄。頁245-50。

  2.堪布昆巴(mKhan-ch…

《唵嘛呢呗美吽--證悟者的心要寶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