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白天可能积聚的一切功德回向所有众生,愿他们快速解脱。再采“狮子卧”,即右侧斜卧,右手置于右颊下,左臂安放在左侧上。这是佛陀入涅槃的姿势。接下来,观想观世音菩萨如拇指般大小,坐在你心间红色四瓣莲花上放出光芒,充满全身、房间,渐渐地播散至整个宇宙,万物都融入这一大片灿烂光阴中。保持这样的观想入睡。
若你能以此修行方法来利用睡眠,白天的修行与夜晚的修行就能相融不断。以此类推,你可利用方便法门,转白天的一切活动为修行,座下就能不断融入座上的修行,彼此增长,使你进步神速。日夜精进,持诵六字大明咒。
30 修行的迫切
72.
无瑕无瑕闲坐无瑕矣!
一旦死亡骤至将何为?
为此即修佛法甚好矣,
当下即刻赶紧诵嘛呢。
你能确定死亡必至,但你却无法确知何时、何处或如何——甚至有可能就在今天。即使在世上最强大的武力之前,死亡也不受影响;面对最动人心弦的哀求,亦无动于衷;连面对最动人的美色,也毫无反应;甚至面对最夸张的贿赂,也不受诱惑。总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拖延死亡,一刻也不行。当你的时辰到了,只有一件事对你有用:就是你曾做过的佛法修持。永远要牢记死亡。如噶当派大师所说的:“思惟死亡,会先使心转向佛法,再激励你努力修行,最后让你了悟死亡即法身。”
但死亡的当刻并不是开始修行的时机。现在正是时候——你的心无忧无虑,你的身体远离病痛。现在就开始修行,就算死亡不测地撞上来,你也已经准备就绪,毋须后悔或害怕。
不要忘了,生命迅速消逝,恰如夏日的闪电或手的一挥。现在你有学佛的机会,不要浪费一丁点的时间在其他事情上,用所有的精力来持诵六字大明咒。
73.
年月日时如何来度计,
观见当下刹那变化理,
刹那消逝步步近死期;
就在当下现时诵嘛呢。
没有任何东西能持续不变,每件事时时刻刻都在改变。春天里种子发芽;到了夏天芽长成茎叶并开花;秋天麦谷成熟,可以收割;到了冬天,大地又开始准备接受下一年的农作。就像一个月分里有月圆月缺;就像一天之中有日升日落,每件事情都在不停地变化。正午,我们可能看到上千人在市集欢唱舞蹈,到了黄昏,整个场子一片空旷死寂;同时,这些狂欢作乐的人又向死亡滑近了数小时。
就像每一件事总是无情地趋向最后的毁灭,你的生命也像一盏燃烧的油灯,很快就会耗尽。如果你以为可以先完成所有的工作,等退休后再拿下半辈子来修行佛法,这是很愚蠢的。你确定能活那么久吗?难道死亡不会找上年轻人,就像找上老人一样?因此不论你此刻在做什么,牢记死亡,使心专注于佛法之上。以这种方式持诵六字大明咒。
74.
生命犹如落日渐西沉,
死亡逼近仿若暮影牵。
为此余生短逝如夕影;
无有闻暇虚度诵嘛呢。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死亡。不论多高明的医师都不能阻止死亡。死亡无情地向你迫近,就像日落西山的暮影,将万物没入黑暗。佛陀曾如此形容,说到神速,有个人可同时抓住由四位弓箭好手射向四方的四支箭,但死亡来临的速度比他更快。
有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试着搬动一块巨石的壮汉。佛陀只轻轻地用脚一触,整块大岩石就弹向空中,裂成碎片。这些人十分惊讶,便问佛陀如何得到如此神力。佛陀答说,那是因为他的福德资粮之故。他们又问,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强?“有的,”佛陀说道:“死亡。由于死亡,我将失去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躯体。”佛陀总是开示,思惟死亡和无常是激励佛法修行的最好办法。
31 调伏心
75.
六字大明咒虽完善法,
念诵闲聊旁骛不得果;
念诵执着数量不得法。
专一观照心念诵嘛呢。
六字大明咒具有对治所有烦恼、带来不可思议利益的力量,但如果你不能正确专注地持诵,它就无法完全发挥运用。如果你在念诵时,常被身体的感觉、观看其他事物、和他人闲扯或妄想等事情干扰,咒语的力量就会如同一块沾满灰尘的金子,其光泽永远不会被察觉。即使你能在指间将念珠拨转地飞快,但这般虚有其表的修行又有什么用呢?重点并不只是不计代价地累计大量的念诵次数,也是为了对修行及其目的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为了得到念诵嘛呢咒的完全成果,保持身体的正确姿势而不随意晃动;禁语并只持诵六字大明咒,不说任何一句话;把心专注于观想上,不要被过去的记忆或未来的计划所干扰,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发愿仿效米勒日巴尊者,舍离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繁忙事务和无谓干扰,从心里驱除怠惰和烦恼,全力投入佛法的修行。如果你能如此修行,无疑地你的心续将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
76.
一再检视觉察自心念,
举凡所作皆入清净道。
成百教诫所集此精华;
总汇此一诀窍诵嘛呢。
佛陀法教的要诀在于调伏自心。如果你能调伏心便能调伏身和语,你自己和别人的痛苦将得到止息。如果你让心中充满烦恼,不管你身体所行、口里所说的是多么完美,仍离修行之道很遥远。
透过持续觉察一切思想和行为,可掌握自心。时时反观己心,一旦有恶念生起,便赶紧用适当的方法来对治;当善念生起时,将此善念的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愿所有众生都能达到究竟证悟,藉此来增长善念。在修行止、观时,住于这持续的正念中,最后即使身处在日常生活的纷扰当中,也能保持智慧的认知。因此正念是治疗轮回一切苦恼的基础。
佛法的修行可带你到不论在座上或座下,都住于相同觉性的境地。这是一切开示的精髓,少了它,不论你念诵了多少咒语或祈请文,做了成千上万的大礼拜或绕塔,只要你的心仍受到干扰,则丝毫无助于你去除烦恼障。永远别忘记这最重要的一点,持诵六字大明咒。
<结 颂>
77.
首篇所说厌离末法行,
此言吾作自我训诫矣。
吾心深处直感此悲欢;
谨献予汝望能同悲感。
在此法教的第一篇中指出,末法时期的人们受到行为和烦恼左右而堕落的程度,显示世俗生活的毫无意义,并描述人们为了追求快乐所引致的毁灭性后果。根据佛陀初转*轮的教授,如果你清楚了知轮回布满了痛苦,那么出离轮回的决心就会在心中屹立不摇,成为修行佛法的基石。为了使人们转心向法,巴楚仁波切表达了他对轮回所感受到的种种哀伤与厌倦。
78.
非此,崇高见修汝具信,
智融出世入世二事业,
自他所欲善巧迎刃解,
若汝皆具容我致歉之。
巴楚仁波切谴责黑暗时期人们混乱和虚矫的行为,不是出于憎恨,而是为了发露和纠正己过。他也希望藉着表白来鼓励他人,从这时代的妄念中觉醒,并了悟佛法才是唯一解脱之路。
因此,第一篇背后的用意是要我们转迷惑之心向法。但巴楚仁波切随后也补充道,如果读者已超越了我们这个扭曲的时代,得到对佛经和密续中见、修、行的具足信心和成就,心里总是存着利他的胜念,并成功地将佛法的精华融入世间俗事中,那么巴楚仁波切要为他冒昧提出这些无关建言致歉。
79.
次言确立根本见修道,
虽则修证经验吾阙如——
传承遍智父子宝上师,
教言泽被所知即宣说。
小乘、大乘、金刚乘所有法教的根本架构都在解释见、修、行。巴楚仁波切谦虚地否认他对这三者有任何内证。实际上,他已经彻底修习、融会了龙钦巴尊者和吉美林巴尊者的大圆满“父子”传承。他已经达到完全证悟,并带给众生不可思议的利益。在这个论偈中,他无…
《唵嘛呢呗美吽--证悟者的心要宝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