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唵嘛呢呗美吽--證悟者的心要寶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門)▪P28

  ..續本文上一頁白天可能積聚的一切功德回向所有衆生,願他們快速解脫。再采“獅子臥”,即右側斜臥,右手置于右頰下,左臂安放在左側上。這是佛陀入涅槃的姿勢。接下來,觀想觀世音菩薩如拇指般大小,坐在你心間紅色四瓣蓮花上放出光芒,充滿全身、房間,漸漸地播散至整個宇宙,萬物都融入這一大片燦爛光陰中。保持這樣的觀想入睡。

  若你能以此修行方法來利用睡眠,白天的修行與夜晚的修行就能相融不斷。以此類推,你可利用方便法門,轉白天的一切活動爲修行,座下就能不斷融入座上的修行,彼此增長,使你進步神速。日夜精進,持誦六字大明咒。

  

  

  30 修行的迫切

  

  

  

  

72.

  

無瑕無瑕閑坐無瑕矣!

  

一旦死亡驟至將何爲?

  

爲此即修佛法甚好矣,

  

當下即刻趕緊誦嘛呢。

  

  你能確定死亡必至,但你卻無法確知何時、何處或如何——甚至有可能就在今天。即使在世上最強大的武力之前,死亡也不受影響;面對最動人心弦的哀求,亦無動于衷;連面對最動人的美色,也毫無反應;甚至面對最誇張的賄賂,也不受誘惑。總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拖延死亡,一刻也不行。當你的時辰到了,只有一件事對你有用:就是你曾做過的佛法修持。永遠要牢記死亡。如噶當派大師所說的:“思惟死亡,會先使心轉向佛法,再激勵你努力修行,最後讓你了悟死亡即法身。”

  但死亡的當刻並不是開始修行的時機。現在正是時候——你的心無憂無慮,你的身體遠離病痛。現在就開始修行,就算死亡不測地撞上來,你也已經准備就緒,毋須後悔或害怕。

  不要忘了,生命迅速消逝,恰如夏日的閃電或手的一揮。現在你有學佛的機會,不要浪費一丁點的時間在其他事情上,用所有的精力來持誦六字大明咒。

  

  

  

73.

  

年月日時如何來度計,

  

觀見當下刹那變化理,

  

刹那消逝步步近死期;

  

就在當下現時誦嘛呢。

  

  沒有任何東西能持續不變,每件事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春天裏種子發芽;到了夏天芽長成莖葉並開花;秋天麥谷成熟,可以收割;到了冬天,大地又開始准備接受下一年的農作。就像一個月分裏有月圓月缺;就像一天之中有日升日落,每件事情都在不停地變化。正午,我們可能看到上千人在市集歡唱舞蹈,到了黃昏,整個場子一片空曠死寂;同時,這些狂歡作樂的人又向死亡滑近了數小時。

  就像每一件事總是無情地趨向最後的毀滅,你的生命也像一盞燃燒的油燈,很快就會耗盡。如果你以爲可以先完成所有的工作,等退休後再拿下半輩子來修行佛法,這是很愚蠢的。你確定能活那麼久嗎?難道死亡不會找上年輕人,就像找上老人一樣?因此不論你此刻在做什麼,牢記死亡,使心專注于佛法之上。以這種方式持誦六字大明咒。

  

  

  

74.

  

生命猶如落日漸西沈,

  

死亡逼近仿若暮影牽。

  

爲此余生短逝如夕影;

  

無有聞暇虛度誦嘛呢。

  

  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會死亡。不論多高明的醫師都不能阻止死亡。死亡無情地向你迫近,就像日落西山的暮影,將萬物沒入黑暗。佛陀曾如此形容,說到神速,有個人可同時抓住由四位弓箭好手射向四方的四支箭,但死亡來臨的速度比他更快。

  有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試著搬動一塊巨石的壯漢。佛陀只輕輕地用腳一觸,整塊大岩石就彈向空中,裂成碎片。這些人十分驚訝,便問佛陀如何得到如此神力。佛陀答說,那是因爲他的福德資糧之故。他們又問,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強?“有的,”佛陀說道:“死亡。由于死亡,我將失去具足了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軀體”佛陀總是開示,思惟死亡和無常是激勵佛法修行的最好辦法。

  

  

  

  31 調伏心

  

  

  

75.

  

六字大明咒雖完善法,

  

念誦閑聊旁骛不得果;

  

念誦執著數量不得法。

  

專一觀照心念誦嘛呢。

  

  六字大明咒具有對治所有煩惱、帶來不可思議利益的力量,但如果你不能正確專注地持誦,它就無法完全發揮運用。如果你在念誦時,常被身體的感覺、觀看其他事物、和他人閑扯或妄想等事情幹擾,咒語的力量就會如同一塊沾滿灰塵的金子,其光澤永遠不會被察覺。即使你能在指間將念珠撥轉地飛快,但這般虛有其表的修行又有什麼用呢?重點並不只是不計代價地累計大量的念誦次數,也是爲了對修行及其目的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爲了得到念誦嘛呢咒的完全成果,保持身體的正確姿勢而不隨意晃動;禁語並只持誦六字大明咒,不說任何一句話;把心專注于觀想上,不要被過去的記憶或未來的計劃所幹擾,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發願仿效米勒日巴尊者,舍離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繁忙事務和無謂幹擾,從心裏驅除怠惰和煩惱,全力投入佛法的修行。如果你能如此修行,無疑地你的心續將得到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

  

  

  

76.

  

一再檢視覺察自心念,

  

舉凡所作皆入清淨道。

  

成百教誡所集此精華;

  

總彙此一訣竅誦嘛呢。

  

  佛陀法教的要訣在于調伏自心。如果你能調伏心便能調伏身和語,你自己和別人的痛苦將得到止息。如果你讓心中充滿煩惱,不管你身體所行、口裏所說的是多麼完美,仍離修行之道很遙遠。

  透過持續覺察一切思想和行爲,可掌握自心。時時反觀己心,一旦有惡念生起,便趕緊用適當的方法來對治;當善念生起時,將此善念的功德回向給所有衆生,願所有衆生都能達到究竟證悟,藉此來增長善念。在修行止、觀時,住于這持續的正念中,最後即使身處在日常生活的紛擾當中,也能保持智慧的認知。因此正念是治療輪回一切苦惱的基礎。

  佛法的修行可帶你到不論在座上或座下,都住于相同覺性的境地。這是一切開示的精髓,少了它,不論你念誦了多少咒語或祈請文,做了成千上萬的大禮拜或繞塔,只要你的心仍受到幹擾,則絲毫無助于你去除煩惱障。永遠別忘記這最重要的一點,持誦六字大明咒。

  

  

  

  

  

  

  

<結 頌>

  

  

  

77.

  

首篇所說厭離末法行,

  

此言吾作自我訓誡矣。

  

吾心深處直感此悲歡;

  

謹獻予汝望能同悲感。

  

  在此法教的第一篇中指出,末法時期的人們受到行爲和煩惱左右而墮落的程度,顯示世俗生活的毫無意義,並描述人們爲了追求快樂所引致的毀滅性後果。根據佛陀初轉*輪的教授,如果你清楚了知輪回布滿了痛苦,那麼出離輪回的決心就會在心中屹立不搖,成爲修行佛法的基石。爲了使人們轉心向法,巴楚仁波切表達了他對輪回所感受到的種種哀傷與厭倦。

  

  

  

78.

  

非此,崇高見修汝具信,

  

智融出世入世二事業,

  

自他所欲善巧迎刃解,

  

若汝皆具容我致歉之。

  

  巴楚仁波切譴責黑暗時期人們混亂和虛矯的行爲,不是出于憎恨,而是爲了發露和糾正己過。他也希望藉著表白來鼓勵他人,從這時代的妄念中覺醒,並了悟佛法才是唯一解脫之路。

  因此,第一篇背後的用意是要我們轉迷惑之心向法。但巴楚仁波切隨後也補充道,如果讀者已超越了我們這個扭曲的時代,得到對佛經和密續中見、修、行的具足信心和成就,心裏總是存著利他的勝念,並成功地將佛法的精華融入世間俗事中,那麼巴楚仁波切要爲他冒昧提出這些無關建言致歉。

  

  

  

79.

  

次言確立根本見修道,

  

雖則修證經驗吾阙如——

  

傳承遍智父子寶上師,

  

教言澤被所知即宣說。

  

   小乘、大乘、金剛乘所有法教的根本架構都在解釋見、修、行。巴楚仁波切謙虛地否認他對這叁者有任何內證。實際上,他已經徹底修習、融會了龍欽巴尊者和吉美林巴尊者的大圓滿“父子”傳承。他已經達到完全證悟,並帶給衆生不可思議的利益。在這個論偈中,他無…

《唵嘛呢呗美吽--證悟者的心要寶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