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习内观的利益(昆达拉禅师)

  修习内观的利益

  Sayadaw u kundala(昆达拉禅师)教法提要

  特点: 磨利五根(使五根敏锐起来),强调定力的开发

  

  (一) 修习内观的利益

  1. 发展出一颗平静与清明的心(不为贪嗔痴所激荡与障蔽)

  2. 发展出一颗牢固稳定与坚强的心(不为外境所动摇)

  3. 治疗疾病 (于生灭智或行舍智之阶段时)

  4. 知性智力的培育

  5. 证得初果,以永蔽四恶道之门

  

  (二) 五根的开发

  1. 要能发展内观智,必定要使慧根壮大起来,要使慧根壮大,定根一定要强大

  2. 只有在定根发展至强稳时,内观智才能展现。

  3. 若不先发展及建立起三摩地而去尝试“此是色法,此是名法”,进度定会很慢。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开始阶段时先以发展三摩地为首要及基本任务。

  4. 信根---a 精进根 -----> 念根 -----> 定根 ----->慧根

  

  (三) 磨利五根的九个因素

  1. 常把心的注意力放于目标(包括现象,动作等)的退减上。 ( 多留意目标的退减,其“生”与“住”为次要 )

  2. 观注目标时,一定要心存尊敬

  (1) 所有动作都要轻柔缓和

  (2) 观注时要“紧密与用心”

   “紧密与用心” 指心必定要正在当下一刻及知晓现象的“实相”。

  “实相”指现象的本质,如四大结构,而非指形相等概念。

  3. 延续不间断地观注,不应有空隙,不应有停顿。

  4. 拥有七种支持因素:

  (1) 适宜的住所及修行场地。

  (2) 容易获取食物(适用于僧)

  (3) 谈话要适当(与法对应)

  (4) 适合的修行伙伴

  (5) 适合的营养

  (6) 适宜的气候

  (7) 适合的修行模式 (选取最有利于自己的修行“模式”) “模式”指四大姿势: 行,站,坐,卧

  5. 留意能发展内观三摩地的原因(即在修行时,是什么原因能使自己产生内观念)

  6. 开发七觉支

  7. 要培养出不顾及生命及身体的修行态度

  8. 要克服所有的苦痛 (懑,累,厌,痛等)

  9. 在达到修行目标前都不放弃对目标的观注。

  

  

  昆达拉禅师在一九二一年出生于缅甸的.Waw市镇。他九岁时在Waw寺院出家为沙弥。禅师曾在多间寺院学习.其中较为出名的两间寺院为Shwehintha和Maydhini森林寺院。

  一九五六年.禅师享誉为授经师,一九五八年再次获得另一个授经师的名衔。早期.禅师每天教导越二百名僧伽。为期二十年。禅师在已故马哈希大禅师指导下习禅一年后.决定教禅。一九七八年.禅师成立 The Saddhammaransi Meditation Centre。目前,该中心每天约有二百位习禅者在修行。

  昆达拉禅师是一位多产作家.他曾经出版过多本佛书。在马哈希修禅中心,禅师是其中一位僧团顾问。近期.禅师在信徒的邀请之下.赴新加坡、英国、法国及美国主持禅修课程及弘扬佛法。

  

  

  内观禅

  

  许多到来学禅的人都想要知道什么是观禅。

   以下是Saddhammaransi Yeiktha修禅中心最尊敬的师父为前来这中心学习修禅的人给的开示。这是『观禅的基本修持训练』的第一讲。

   许多习禅者都想要尽快的取得更高的内观智慧。倘若你们想要修习及尽快达到最高的境界,你就得细心聆听并遵照『观禅的基本修持训练』来修习。

   『观禅的基本修持』

  共分三种:

   (一)坐禅

   (二)走禅

  (三)日常活动中的禅修

  

  

  (一)坐禅

   先开始解释坐禅。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然后再选择一种能让你舒适地坐上一段时间的坐姿。你可以是把脚摺叠着或是盘膝而坐,重要的是你应选择一种能让你坐上一段长时间的姿势.当你对坐姿满意之后,就请保持背脊及头部的挺直。然后,合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腹部上。

   吸气时你得仔细及连续地注意腹部的『升起』及『扩展』的整个过程。吐气时,你也得注意腹部逐渐『收缩』或『沉下』的过程。

   这样,在吸气及吐气时你就能连续地由始至终去注意腹部的扩展及收缩了。

   但是你不应只集中注意力在腹部的形状而已,应该用心地谛视呼吸的整个过程一看着吸入的气如何从里向外施加着压力。你应该尝试去感受或去察觉这从内施加的压力,而不应只把注意力滞留在腹部上,因为腹部本身只是一 种名相(Pannati)而已。『毗钵舍那』(观)指的不是名相或观念.而是它的实相(Paramatha).

   空气从内向外的施压是实相.这是在你进行呼吸时“如如实在地发生着”的现象。你须要尽量仔细地注意所吐出的气,在它被缓缓地推出时。腹部也同时渐渐收缩。

   因此,你得要对吸气及吐气这两个过程的发生保持正念。你将发觉到.当吸气时腹部会缓缓升起.此时你就得默念『升起、升起』并连续的观照整个升起的过程。过后,在吐气时,扩展的腹部就会缩回原本的状态,这时你就得默念说『降下、降下、降下』并连续的观照整个降下的过程。

  当你正念地注意这两项动作时,你就会更加的集中注意力在那使腹部扩展及收缩的力量.如果你觉得『升起』及『降下』这两个目标没效,你可以增加多另一点.而默念(升起、降下、触摸)。

  在要去了解触点时。你不应该允许自己被四肢的形态或接触着的物体牵去:反之应该专注在触觉所感受到的软硬上,并默念升起\降下\触摸

   若是这三项仍不能使你专注下来,那么你可以再加入另一项正念的目标.即默念『升起、降下、坐着、触摸』。

   当你坐着的时候你会察觉到上半身竖直著的,肌肉绷紧。你得完全的不去想起头部、身子.手脚的形态;反之你得察身体里绷紧着那股气体的力量.推动着你的身体维持着坐姿、同时你也得要察觉到坐着时坚硬的感觉。这即是『触摸』了。

   因此,现在你有四种可作为心识的目标,那就是:升起、降下、坐着及触摸。当你的心注意它们时,你的心也就会平和下来。当心平和及安静时.你的定力就会变得更强,『内观』也就会升起。如果你认为『升起、降下、坐着、触摸』的方式有效的话.你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集中你的定力。但假如你的心太焦虑的话.你也可以依据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观照三项或两项的心识目标。

   初学者的念头会不停地四处游荡徘徊.时而游荡到塔去了,时而到寺院去了.有时,甚至到菜市场或家里去。当这发生时,你应该注意在心里对你游荡的念头,并对自己默念『游荡、游荡;想象、想象;计划、计划』。要是定力够强,游荡的念头将会在你好好地、准确地及严格地观察后,就消失了。

   或许在开始的时候你需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到你那游荡的念头,但稍后正念被建立之后.这些游荡的念头就很快地便会消失了。其实,不只是游荡的念头会消失,观察这些念头的正念也会消失,因为没有任何事物是永存不变的。这就是无常(anicca)。所有组成的事物都是无常的。所有组成的事物的生起和败坏都发生在一瞬眼之间。明显的,这全部都受制于『生灭』的理则。所有的存在最终的败灭或消散,只是苦的显现而已;而这些苦是没有任何办法消除的,同时,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消除它.你是拿它没办法的』就是『无我』(anatta),它是没有任何力量或方法能控制的。此时此刻你将会体会到,所有组成的事物都只是无常,所有组成的事物都是苦,所有组成的事物都是无我的。

   当你继续把定力集中在『升起,降下,坐着,触摸』,大约半小时或四十五分钟之后,四肢就会开始刺痛、疼痛或麻痹。当这发生时,你得要尝试把本来专注在『升起,降下,坐着,触摸』的定力专注在这痛上。

   在观禅里,痛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专注在这痛上以使它消失掉。第二是采用一种激进的方式使它消失。

   第三便是去谛思及体会这使你痛苦的痛之真相。

   第一种方法把定力集中在疼痛上面,使它消失,目的只是希望痛楚可以解除,获得逸乐。这目的是受贪欲所驱使的,即贪欲逸乐。观禅的目的并非逸乐,而在于止息内心里的贪欲。如果你熄灭不了内心里的贪欲(lobha),你将不能够体悟到它的本质。所以你不应从这方法去谛思。

   用第二种的选择去除疼痛也不是很好的方法,因为这方法带有嗔恨。换句话说,它是含有嗔恨成份的动力,而观禅是不允许有空隙让嗔恨攀入的。

   第三种方法是如何把心的定心专注在痛上─看清楚它是如何升起。及它的本质是什么。

   当痛来的时候,通常习禅者都令全身绷得紧紧的。你应该让身心都放松下来。千万不要忧虑地自问,“我是否整个小时都会像这样子?”,或“以后我是不是一直都会像这样子的痛下去

  ”

   在应该来的时候,疼痛就会来,而你的责任只是要对这疼痛保持着正念。你得要保有耐心;耐心是最重要的。只有靠着它你方可证得涅槃。耐心在观禅里是最重要的条件。在身心方面也得要保持冷静及放松,不要绷紧。把心集中在疼痛上,并且想想看在什么地方你可以准确地观察它们,然后…

《修习内观的利益(昆达拉禅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