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佛之道—殊胜证悟道前行法》(1)

  (共前行与皈依)

   为了听闻教法,我们首先要生起如同一切显密经续上所说的正确发心。它最主要是强调我们要具足为众生而成佛的大愿。在佛陀为不同根器众生所传的一切法中,以下所教授的是所谓的加行法或基础教法,它分为外与内,亦即共与不共两部分。

  共加行法

  刚刚开始时,要知道信心是我们在道上的主要原动力;在每一座开始时,我们应观想对面的虚空中,或者在我们的头顶上,有自己的根本上师现以莲花生大士的身形,智慧绚烂、慈悲微笑,安住在一团巨大的虹光中。然后我们以强烈的虔信心连说三次“喇嘛千诺!”意思是:“莲师您了知一切!我在您的护佑中!”并请求他加持我们在此难得的一生中,能够成就圆满通路的完全证悟。随后,光从莲师散放出,遣除一切无明恶业,使我们充满加持力。然后我们深思于外或共的加行法上,此外加行法共有六个主题。

  共加行法

  1)人身难得——思之能令我们转心向法。

  2)死与无常——思之能令我们了解修持佛法的迫切性,并激发我们努力精进。

  3)业力因果——思之能令我们清楚的了解业力法则的运作方式。

  4)轮回是苦——此教授帮助我们了知轮回的染缘必定是苦。

  5)殊胜解脱——以使我们了知藉由教法的领受和修持, 我们能够使自己解脱轮回,并究竟地达于无上的全知圆觉境界。

  6)追随上师——以了知为达上述境界,我们必须依止一位精神老师的加持与教授。

   在深思这六个主题后。随之应修大家通说的“拿卓”NGONDRO)或“加行法”,但当我们说“加行”时,并非强调这些修法是较不重要的。基础是建造一栋坚固房屋的首要条件,在佛法的修持上亦同。修加行法不仅是在累积数字,否则即使你已叩了十万拜大礼拜,以及五前行法每一种都持满了十万遍,也无济於事。

  加行的真正重点,是利用这个人身,使其成为行者达到解脱的稀有机缘,并了解如此做的急迫性,对娑婆世间的环境所制造的只有痛苦这个事实,生起强烈的信心,且了解痛苦源自业力——恶行之效应。如果这四种思惟真正地植入行者的生命中,那么加行的主要重点便已被了解。你不应仅是思考它们,而是要能在你的生命中去体验。真正的基础修法必须是在它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时才算。

  不要以为“加行”只是一种低阶、初学者的修行法,或以为它不如“大手印”、“大圆满”深奥。事实上,因为它是一切修法的地基,有决定性的重要,把它安排在刚起修时正是一点也不错。假如我们直接去修所谓的“主修法”。而没有加行的准备,那么它将对我们一点帮助也没有,因为我们的心尚未被驯服而难以控制,且尚未准备好。它就像在一个冰湖上建造一所美丽的屋宇般——无法持久。

  生起对轮回的强烈出离感,是为了导引行者逐渐步向佛的境界。佛法的修习在刚开始时是会有点困难,但只要行者坚定的走下去便会变得愈来愈容易。而世俗的活动在开始时,是相当容易且喜悦的,但长久下去便会带来愈来愈多的痛苦。

   在一切修法的步骤中,我们必须在心中清楚的保持着――我们是为一切众生而修法。“一切”并不是特定数目的众生,因为众生之数如虚空般的无限,如果我们回向我们每一个善行以利益一切生命,如此,这些善行的利益将会长久且增长,直到我们成佛为止。为一切众生的缘故而修行之愿,事实上是成佛的极重要根本。

   这个加行法包括了一些文句的持诵。以下便是第一部分:

  “喇嘛千诺!

  如今我已拥有了难能获得且如此重要的这些自由与天赋,

  愿我籍着忆念宇宙与生命的无常而唤醒自心。

  令我真正地自三界的苦海中解脱。

  没有何者当为何者当舍的迷惑,

  愿我于道上坚忍不屈。”

  在例如“龙钦宁提加行”等其他加行修法中,法本上念诵的都比这要更为详细。但不管是哪一个法本,光是嘴巴念念都不会有太大帮助。在念诵时我们必须不断地醒觉于法本的意义与目的。必须要改变的是我们感知外在世界的方式。我们要真正的相信,一般娑婆的境界除了痛苦外一无是处。我们必须不断地将时间冷酷无情的变迁推移,与死亡的迫切――无常,置于心中。我们必须去留意我们的行为,决不忘掉因果业力,而认为那不重要。我们必须承认解脱的必要,与为达解脱而依止精神导师的必要。然后此教法的真实意义,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这是非常重要的。

  不共加行

  

  加行的内部分,是以皈依――入道之门开始。

  我们皈依的对象是“三种稀有且殊胜者”,即佛、法、僧三宝。承认这三宝的价值是很重要的。

   佛宝的特质以“三身”展露。其中“法身”或“绝对身”以法界体性智(绝对广阔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absolute expanse)、大圆镜智(如镜之智,the mirror-like wisdom)、平等性智(平等之智,the wisdom of equality)、妙观察智(一切分别智,the all-distingushing wisdom)、成所作智(一切成就行动之智,the wisdom of all-accomplishing action)等五种智慧展露它自身。五种智慧现以报身佛的五部族――即五方佛,五方佛在其佛土持续地为其菩萨眷属们转*轮;他们为凡夫而示现成如释迦牟尼佛等可见的化身佛。

  法宝是佛陀为一切众生所作之智慧表达。

  僧宝是由一切修持佛陀所示现之道路者所组成。

  内在的三宝是指三根本:上师是加持根本、本尊是成就根本、空行是圆觉事业的根本。虽然名相迥异,但三根本与三宝毫无分别。上师即佛、本尊即法、空行与护法即僧、就极内层而言,法身是佛、报身是法、化身是僧。

  作皈依时,我们观想在自己前方是皈依的对象。我们不应认为外在环境仍是普通或不净的世界,而是要把它当成一处清净的佛土。那儿一切圆满,有着满愿树、甘露湖、黄金大地与珠宝山;所有的声音,即使鸟鸣、树叶的沙沙声都是诸佛的心咒与赞颂。单单尝到如甘露之水、便能引生起甚深禅定的境界。

   在此净土的中央,观想一棵不可思议的满愿树,充满盛开的花朵,金树由珍贵的物质所组成:珠宝的主杆和支杆、黄金之叶、果实和花朵由种种不同稀有珠宝所成。在支杆上吊着成串的珊瑚、珍珠、琥珀、土耳其石等等。还有些微小的铃,它们清晰的音调发出佛法之声。

  满愿树有一主杆和四支杆。在中央主杆之上是一个由多种珠宝所组成的宝座,由八只无畏狮子所支持着。在宝座上是一朵多彩莲花,其上为日轮与月轮。月轮上有一圈光明广阔的虹光,而我们那对他有强烈自然虔信心的根本上师,以稀有珍贵的莲花生上师身形,笑容灿烂、充满智慧与慈悲的安住其中。

   在虚空上方,是从原始佛普贤王如来直到莲师他自己的三种传承一切上师,一个排在一个下面;旁边则是一切行者感到有信心的宁玛、噶举、萨迦和格鲁传承的一切伟大上师。

  关于四个主要支杆方面,前面支杆上是释迦牟尼佛,被此贤劫(the fortunate aeon)的一千零二佛所围绕,诸佛均身着三法衣,具足圆满佛陀的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如顶上肉髻相、手掌幅轮相、足底千幅轮相等。

  在右边的支杆上是佛的八位心子――文殊师利、观世音、金刚手等八大菩萨,与其他大乘的所有菩萨。他们以五头冠上的调挂饰带(the ribbons hanging from the diadem)、舞用彩带(the scarves of dance)、肩部背心(the shoulder shirt)、法裙(the shirt)和腰带(the belt)等五种丝绸服饰与头冠(diadem)、耳环(earing)、三排项链(three rows of nechlaces)、臂环(armbrocelets)、手环(wrist bracelets)和踝饰(anklets)等八种报身的珠宝庄严美丽地装饰着。八大菩萨是立姿、面向前方,准备去利益众生。

   在左边支杆上是最高贵的小乘僧团,有舍利弗(shariputra)与目健连(maudgalyayana)――尊贵佛陀的两位主要弟子所领导,伴随着十六阿罗汉,八大sthaviras和所有小乘的僧众,以不同的禅定坐姿坐着,手持钵与行脚杖。

  后面的支杆上是三乘的一切经典,完全面向我们,美丽地安放在一个珠宝的龛中。它们自然地发出梵文母音和子音的声音,如般若波罗密多与一切大乘经典教法之声。这些经典象征着佛法的承传――写下的教法自身,以及佛法的证悟――圆觉的特质。

  环绕在虚空中和支杆间的一切,是像云般的六种等级密续之忿怒尊,以及勇父、空行与护法。男性的护法,如恭波宁玛(gonpomaninig)、累等(lekden)、四臂大黑天、六臂大黑王、桑耶寺守护神多杰累巴(dorje lekpa)、罗侯罗(rahula)等,都面向外地挡开我们修法的障碍;而女性的护法如一发母(tseringma)等,都面向内以防止加持与成就漏失到外面。

  所有这些本尊与精神导师们充满了整个虚空,如同倾巢而出之蜂群般。他们应被观想的十分清晰、透明、生动,好像由彩虹光所做成的,散发出智慧、慈悲和力量。

  我们想着自己站在皈依对象之前,面对着它。在我们的右边是此生的父亲,左边是母亲。后面是一切六道众生,前面是所有我们感知的敌人。我们引导着他们一起向皈依的对象,以身顶礼以示敬意;以语持诵皈依文,以心产生对皈依处的全部信心。

  我们必须以大乘…

《《成佛之道—殊胜证悟道前行法》(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