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沙门果经2讲▪P4

  ..续本文上一页园都寂静无声,于是,他怀疑可能这个基瓦会图谋不轨,所以感到害怕。之前他听基瓦说:“大王!佛陀喜欢安静,所以,我们应该安静地去见他。”未生怨王就禁止在沿途奏乐,乐器只是带着准备用而已。同时他们也不大声说话,只是以弹指来作为信号向前进。当他们去到芒果园附近的时候,连喷嚏声都听不到。一般来说,做国王的都喜欢听到声音,比如:喜欢听音乐。一旦他发现周围都很安静,就会感到恐惧不安。他怀疑基瓦:“这个基瓦告诉我说,在芒果园里住着一千二百五十位比库僧。但现在来到这里,却连喷嚏声都听不到。他一定是在说谎,因为想要夺取王位,所以欺骗我,带领我离开王城,而他在前面埋伏了军队,准备逮捕我。他本人有五只象的力量,而且紧紧地挨着我前进,在我的身边却连一个武装的士兵也没有。哎呀!今天我真的倒霉了。”他感到很害怕,没办法压抑自己害怕的样子,于是他向基瓦说。

  在经文里面说:

  “于是,恐惧、悚惧、身毛竖立的马嘎塔国韦迭希之子未生怨王对基瓦王子育这样说:

  “朋友基瓦,你不会欺骗我吧?朋友基瓦,你不会蒙骗我吧?朋友基瓦,你不会把我交给敌人吧?若真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库僧团,为何既没有喷嚏声,也没有咳嗽声、吵杂声呢?””

  当时,基瓦心里想:“哎,这个国王真的太不了解我了。他不了解我已经证得了初果,我连一只蚂蚁都不会杀死,怎么还会杀死他呢?我是不会杀害生命的,但我必须设法让他放心。”于是,他说:

  ““大王,不要害怕!大王,不要害怕!大王,我不会欺骗您!大王,我不会蒙骗您!大王,我不会把您交给敌人!大王,前进!大王,前进!在那圆堂里灯火辉煌。””

  基瓦说了两次“大王,向前进”,因为只是说一次“向前进”的话,语气不够坚定。同时,他说“在那圆堂里灯火辉煌”是暗示国王:“如果真是那些匪党、盗贼们聚集的地方,不可能有灯火,你现在就朝着灯火辉煌的方向前进吧。”

  “当时,马嘎塔国韦迭希之子未生怨王乘象前进到象所能到之地,从象乘下来后,步行到圆堂门口。”

  当未生怨王从象车下来之后,开始步行。当他走到圆堂的门口,世尊的光明照遍了他的全身。那个时候,他汗流夹背,衣服紧贴着他的身体,使他感觉非要脱下来不可。他想到自己所造的罪,心里感到很恐怖,他没办法直接走向佛陀。于是,他拉着基瓦的手到处走,假装着像是来参观这个芒果园一样。他称赞基瓦说:“你建得很不错嘛!这里的建筑还挺好的。”这样假装着参观、赞叹一番,才慢慢走到圆堂的门口。

  “去到后对基瓦王子育这样说:“朋友基瓦,哪位是世尊?””

  为什么他会问哪位是世尊呢?难道他没有见过佛陀吗?他的父王是佛陀的弟子,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曾带他去见佛陀。或者他的父亲曾请佛陀和僧团们到宫中应供,做王子的也必然见过佛陀。为什么这个时候他却说:“哪位是世尊?”呢,难道他不认识佛陀吗?有人认为由于他亲近了恶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又派刺客杀佛陀以及放出那喇笈利攻击佛陀,他变成大罪人,不敢直接去见佛陀。但是这并不是直接的理由。因为佛陀坐在比库僧众面前,坐在会堂的中央,就好像众星围绕着明月一样。佛陀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并且以六色光明照亮了整个会堂,谁不能看到佛陀呢?未生怨王之所以要这么样问,是因为他要摆王者的架子,这是王族的惯例。即使他知道某一样事情,也要假装不知道地去问。

  当时基瓦听到之后,心里想:“哎呀!这个国王站在佛陀面前,却假装着问:“朋友基瓦,哪位是世尊?”就好像一个人站在大地上,却问:“大地在哪里啊?”或者站在天底下,却问:“日月在哪里?”或者站在喜马拉雅山边说:“喜马拉雅山在哪里?”就让我来告诉他哪一位是世尊吧。”于是基瓦向世尊恭敬合掌之后,跟未生怨王说:

  ““大王,那位是世尊!大王,那位世尊依中柱面向东方,坐在比库僧众的面前。”

  当时,马嘎塔国韦迭希之子未生怨王来到世尊之处,来到后站在一边。”

  未生怨王来到世尊的地方,并没有马上礼敬佛陀,而是站在那里,看着宁静的比库僧团,当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比库在那里坐着。当这位未生怨王环视比库僧团的时候,无论看到哪里,比库们都是很安静、安详、寂静地坐着,没有看到任何人在玩自己的手、抠自己的脚,也没有发出任何一声咳嗽声、打喷嚏声。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比库去看他(国王),或者看国王的随从,或者看那些经过打扮的宫女们,所有的比库只是一心地注视着佛陀。

  “站在一边的马嘎塔国韦迭希之子未生怨王环视默然犹如湖水般澄净的比库僧团,发出感叹说:“愿我的伍达夷跋达王子拥有这样的寂静,就如比库僧团现在所拥有的寂静!””

  当未生怨王见到如此安静的僧团之后,心中升起了信心。他一再环视诸根寂静地坐着的比库僧众,好像一片清澈见底的湖水一般。于是他发出了欢喜的赞叹:“愿我的儿子伍达夷王子拥有这样的寂静,就如比库僧团现在所拥有的寂静一般。”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愿我的儿子也能够拥有像这一群比库一样所拥有的身、语、意的寂静以及行为的寂静。”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愿我的儿子以后也出家,也像现在这些比库一样安静。”不是希望他的儿子出家。这是世间人的习惯,当一个人看到美好的事物或者得到稀有的东西时,自然而然会联想到自己所爱的人或者所爱的亲戚、朋友,于是未生怨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同时,未生怨王发出这样的感叹,还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儿子。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平和、安详。因为他想到:“我的儿子可能会问:“我的父亲那么年轻,那我的祖父哪里去了?”如果人们告诉他:“你的父亲杀了你的祖父。”这个小王子可能也会这样想:“我也要杀死我的父亲,我自己来做国王。””由于他担心自己的儿子,所以说出这样的话,希望他的儿子能够得到这样安详。

  虽然他这样希望,而且在佛陀面前说出这样的话,然而事与愿违。我们再讲回当时这个王朝的历史,因为这个事件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在那个王朝,由于未生怨王杀死了父亲宾比萨拉王,后来这个伍达夷跋达——他现在很喜欢的王子——最后还是杀死了他。而伍达夷又被他的儿子马哈木地咖(Mahàmuõóika)杀死了,马哈木地咖又被他的儿子阿努鲁德(Anuruddha)杀死了,而阿努鲁德又被他的儿子那嘎达思(Nàgadàsa)杀死了。杀父篡位的事件在这个王朝一共发生了五代。当时,人民生气地说:“这些王族自己毁了自己的血统。”于是他们把那嘎达思杀死了,建立了难陀王朝(Nanda)。公元前326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Alexandros)率军入侵西北印度,后来有个叫旃陀罗笈多(梵Candràgupta)的青年号召人民把亚历山大的军队赶跑,又回师灭了难陀王朝,并建立孔雀王朝(梵Maurya),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即是阿首咖王(Asoka,旧译阿育王)。这些历史是后话。

  

  那个时候,佛陀这样问国王:

  ““大王,你[的思念]随所爱而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意念是不是追随着你的感情呢?”为什么佛陀会这样说呢?因为未生怨王在发出赞叹之前,世尊心想:“这个国王来到之后,一直都沉默不语地站着,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佛陀知道这个国王内心想的是什么之后,世尊想:“由于国王没有勇气跟我交谈,所以他环视比库众而想起他的儿子,我要主动跟他说话。”

  因此,紧接着国王在发出欢喜赞叹之后,世尊说:“大王,你(的思念)随所爱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就好像雨水落在高地之后会流到低处。同样的,当你在环视比库僧团之后,你的爱就流向你的儿子。”

  当时,国王心想:“哎呀!佛陀的道德真是太崇高了,再也没有人像我这样曾经对佛陀犯下这么严重的罪恶。我杀死了他的主要拥护者,我接受迭瓦达答的教唆派刺客去谋杀他,放出那喇笈利象去攻击他。在我的拥护下,迭瓦达答用岩石砸他。对于像我这样一个罪人,佛陀甚至可以根本不理我,但是他却主动向我说话。世尊确实是伟大之人啊!我决不放弃这样的一位导师而去寻找其他的导师。”

  国王内心充满欢喜,对世尊说:

  ““尊者,我爱伍达夷跋达王子!尊者,愿我的伍达夷跋达王子拥有这样的寂静,就如比库僧团现在所拥有的寂静!”

  当时,马嘎塔国韦迭希之子未生怨王礼敬世尊后,向比库僧众合掌致敬,然后坐在一边。”

  这个时候马嘎塔国王未生怨才礼敬世尊。如何礼敬呢?先合掌然后顶礼,顶礼的时候,头顶、两只手肘以及两只膝盖都碰触到地上,这叫“五体触地礼”或“五体投地礼”。之后,他再向比库僧众合掌礼敬,因为他已经礼敬佛陀,就不用礼敬其他僧众,然后坐在一边。

  有人可能会这样想:“为什么一个国王要礼敬一个出家人呢?”这是古印度的礼节,国王是世俗的统治者,而宗教导师是心灵的领导者。古代的贤王都恭敬出家修道的宗教导师,所以他们这样礼敬。就像现在泰国的国王见到高僧要顶礼,缅甸的总统、高官见到大长老、西亚多也照样行五体投地礼。在斯里兰卡,总统见到出家人也照样行礼。

  “坐在一边的马嘎塔国韦迭希之子未生怨王对世尊这样说:“尊者,我想问世尊一些问题,假如世尊能抽空为我解答问题。””

  佛陀说:

  ““大王,随意问吧!””

  世尊知道未生怨王希望提出问题,因此说:“大王,随便问吧。”世尊邀请他发问,给予作为佛陀、一切知者的邀请。

  “大王,随便问吧!”,只有佛陀才能说出来,即使像独觉佛、上首弟子、大弟子,他们只能够说:“听了你的问题之后,如果我知道的话,将会回答。”但诸佛会这样说:“随便问吧!”对一切的天人、鬼神、国王、沙门、婆罗门,佛陀都能够回答他们的问题,所以佛陀这么说。

  未生怨王因为世尊的邀请而感到满心欢喜。于是他问了一个问题。问了什么问题呢?我们后天晚上一起来学习了。

  

  下面让我们一起合掌来做回向: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沙门果经2讲》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沙门果经3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