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卷第六▪P3

  ..续本文上一页   复次,布施智是为粗慧,戒,定智是名微妙慧。

   复次,施戒智是为粗慧,禅,定智是名微妙慧。

   复次,禅定智是为粗慧,无猗禅是名微妙慧。

   复次,取诸法相是为粗慧,于诸法相不取不舍,是名微妙慧。

   复次,破无明等诸烦恼,得诸法相,是名粗慧;入如法相者,譬如真金不损不失,亦如金刚不破不坏;又如虚空无染无著,是名微妙慧。如是等无量微妙慧,菩萨自得,复教众生。以是故,说诸菩萨悉知众生心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脱之。

   ﹝经﹞意无挂碍。

   ﹝论﹞云何名意无挂碍?菩萨于一切怨、亲、非怨非亲人中,等心无有碍。

   复次,一切世界众生中,若来侵害,心不恚恨;若种种恭敬,亦不喜悦。如偈说:

   诸佛菩萨,心不爱著;外道恶人,心不憎恚。

   如是清净心,名为意无挂碍。

   复次,于诸法中心无碍。

   问曰:是菩萨未得佛道,未得一切智,云何于诸法中心无碍?答曰:是菩萨得无量清净智慧故,于诸法中心无碍。

   问曰:诸菩萨未得佛道故,不应有无量智;有残结故,不应有清净智。答曰:是诸菩萨,非三界中结业肉身,皆得法身自在,过老病死;怜愍众生故,在世界中行;为庄严佛土,教化众生;已得自在,欲成佛能成。

   问曰:如法身菩萨,则与佛无异,何以名为菩萨?何以礼佛听法?若与佛异,云何有无量清净智?答曰:是菩萨虽为法身,无老病死,与佛小异。譬如月十四日,众人生疑,若满若不满;菩萨亦如是,虽能作佛,能说法,然未实成佛。佛如月十五日,满足无疑。

   复次,无量清净有二种:一者、实有量,于不能量者谓之无量。譬如海水,如恒河沙等,人不能量,名为无量;于诸佛菩萨,非为无量。菩萨无量清净智亦复如是,于诸天人及声闻、辟支佛所不能量,名为无量智;菩萨得无生道时,诸结使断故,得清净智。

   问曰:若尔时已断诸结,成佛时复何所断?答曰:是清净有二种:一者、得佛时余结都尽,得实清净;二者、菩萨舍肉身得法身时,断诸结清净。譬如一灯能除诸暗,得有所作,更有大灯,倍复明了。佛及菩萨断诸结使,亦复如是;菩萨所断,虽曰已断,于佛所断犹为未尽。是名得无量清净智故,于诸法中意无挂碍。

   ﹝经﹞大忍成就。

   ﹝论﹞问曰:先已说等忍、法忍,今何以故复说大忍成就?答曰:此二忍增长,名为大忍。

   复次,等忍在众生中一切能忍;柔顺法忍于深法中忍。此二忍增长作证,得无生忍;最后肉身,悉见十方诸佛化现在前于空中坐,是名大忍成就。譬如声闻法中:暖法增长名为顶法,顶法增长名为忍法,更无异法增长为异。等忍、大忍,亦复如是。

   复次,有二种忍:生忍、法忍。生忍名众生中忍,如恒河沙劫等众生种种加恶,心不嗔恚;种种恭敬供养,心不欢喜。

   复次,观众生无初,若有初则无因缘,若有因缘则无初;若无初亦应无后,何以故?初后相待故;若无初、后,中亦应无。如是观时,不堕常、断二边,用安隐道观众生,不生邪见,是名生忍。甚深法中心无挂碍,是名法忍。

   问曰:何等甚深法?答曰:如先甚深法忍中说。

   复次,甚深法者,于十二因缘中展转生果,因中非有果,亦非无果,从是中出,是名甚深法。

   复次,入三解脱门:空、无相、无作,则得涅槃常乐故,是名甚深法。

   复次,观一切法: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无相,非有作非无作;如是观中,心亦不著,是名甚深法。如偈说:

   因缘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说中道。

   若法实有,不应还无,今无先有,是名为断。

   不常不断,亦不有无,心识处灭,言说亦尽。

   于此深法信心无碍,不悔不没,是名大忍成就。

   ﹝经﹞如实巧度。

   ﹝论﹞有外道法,虽度众生,不如实度;何以故?种种邪见结使残故。二乘虽有所度,不如所应度:何以故?无一切智,方便心薄故。唯有菩萨能如实巧度。譬如渡师,一人以浮囊草[木+伐]渡之,一人以方舟而渡,二渡之中相降悬殊;菩萨巧度众生亦如是。

   复次,譬如治病,苦药针灸,痛而得差;如有妙药名苏陀扇陀,病人眼见,众疾皆愈;除病虽同,优劣法异。声闻、菩萨教化度人,亦复如是:苦行头陀,初、中、后夜,勤心坐禅,观苦而得道,声闻教也。观诸法相,无缚无解,心得清净,菩萨教也。如文殊师利本缘:文殊师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过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师子音王,佛及众生寿十万亿那由他岁,佛以三乘而度众生。国名千光明,其国中诸树皆七宝成,树出无量清净法音:空、无相、无作,不生、不灭无所有之音,众生闻之,心解得道。时师子音王佛初会说法,九十九亿人得阿罗汉道,菩萨众亦复如是。是诸菩萨,一切皆得无生法忍,入种种法门,见无量诸佛,恭敬供养,能度无量无数众生,得无量陀罗尼门,能得无量种种三昧。初发心新入道门菩萨,不可称数。是佛土无量庄严,说不可尽。时佛教化已讫,入无余涅槃;法住六万岁,诸树法音亦不复出。尔时,有二菩萨比丘:一名喜根,二名胜意。是喜根法师,容仪质直,不舍世法,亦不分别善恶。喜根弟子聪明乐法,好闻深义;其师不赞少欲知足,不赞戒行头陀,但说诸法实相清净。语诸弟子:一切诸法淫欲相、嗔恚相、愚痴相,此诸法相即是诸法实相,无所挂碍;以是方便,教诸弟子入一相智。时诸弟子于诸人中无嗔无悔,心不悔故得生忍,得生忍故得法忍,于实法中不动如山。胜意法师持戒清净,行十二头陀,得四禅、四无色定。胜意诸弟子钝根多求,为分别是净是不净,心即动转。胜意异时入聚落中,至喜根弟子家,于坐处坐:赞说持戒、少欲、知足,行头陀行,闲处禅寂。訾毁喜根言:是人说法教人入邪见中,是说淫欲、嗔恚、愚痴,无所挂碍相,是杂行人,非纯清净。是弟子利根得法忍,问胜意言:大德!是淫欲法,名何等相?答言:淫欲是烦恼相。问言:是淫欲烦恼,在内耶?在外耶?答言:是淫欲烦恼不在内,不在外;若在内,不应待外因缘生;若在外,于我无事,不应恼我。居士言:若淫欲烦恼非内、非外,非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来,遍求实相不可得,是法即不生不灭;若无生灭,空无所有,云何能作烦恼?胜意闻是语已,其心不悦,不能加答,从座而起。说如是言:喜根多诳众人著邪道中。是胜意菩萨未学音声陀罗尼,闻佛说便欢喜,闻外道语便嗔恚;闻三不善则不欢悦,闻三善则大欢喜;闻说生死则忧,闻涅槃则喜。从居士家至林树间,入精舍中,语诸比丘:当知喜根菩萨虚诳,多令人入恶邪中。何以故?其言淫、恚、痴相及一切诸法,皆无碍相。是时,喜根作是念:此人大嗔,为恶业所覆,当堕大罪!我今当为说甚深法,虽今无所得,为作后世佛道因缘。是时喜根集僧,一心说偈:

   淫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无量诸佛道。

   若有人分别,淫怒痴及道,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

   道及淫怒痴,是一法平等;若人闻怖畏,去佛道甚远。

   淫法不生灭,不能令心恼,若人计吾我,淫将入恶道。

   见有无法异,是不离有无;若知有无等,超胜成佛道。

   说如是等七十余偈时,三万诸天子得无生法忍,万八千声闻人,不著一切法故皆得解脱。是时,胜意菩萨身即陷入地狱,受无量千万亿岁苦!出生人中,七十四万世常被诽谤,无量劫中不闻佛名。是罪渐薄,得闻佛法,出家为道而复舍戒,如是六万二千世常舍戒;无量世中作沙门,虽不舍戒,诸根暗钝。是喜根菩萨于今东方过十万亿佛土作佛,其土号宝严,佛号光逾日明王。尔时,胜意比丘,我身是也。我观尔时受是无量苦。文殊师利复白佛:若有人求三乘道,不欲受诸苦者,不应破诸法相而怀嗔恚。佛问文殊师利:汝闻诸偈,得何等利?答言:我闻此偈,得毕众苦,世世得利根智慧,能解深法,巧说深义,于诸菩萨中最为第一。如是等,名巧说诸法相,是名如实巧度。

  

  

《大智度论卷第六》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大智度论卷第七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