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卷第四▪P4

  ..续本文上一页为大失!汝言初阿僧祇劫中,不知当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劫中,知当作佛,不自称说;三阿僧祇劫中,知得作佛,能为人说,佛何处说是语?何经中有是语?若声闻法三藏中说?若摩诃衍中说?迦旃延尼子弟子辈言:虽佛口三藏中不说,义理应尔,阿毗昙鞞婆沙菩萨品中如是说。答曰:摩诃衍中说:初发心是时知我当作佛。如阿遮罗菩萨于长手佛边初发心时,乃至金刚坐处成佛道,于其中间,颠倒不净心不生。如首楞严三昧中四种菩萨,四种受记:有未发心而授记;有适发心而授记;有于前授记,他人尽知,己身不知;有于前授记,他人己身尽知。汝云何言于二阿僧祇劫,知受记而不自称说?

   复次,佛言无量阿僧祇劫作功德,欲度众生,何以故言于三阿僧祇劫?三阿僧祇劫有量有限。

   问曰:摩诃衍中虽有此语,我亦不都信。答曰:是为大失!是佛真法,佛口所说,汝无反复!汝从摩诃衍中出生,云何言我不都信?

   复次,摩诃衍论议,此中应广说。

   复次,说是三十二相业因缘,欲界中种,非色、无色界中种。无色界以无身无色,是三十二相是身庄严故,无色界中不得种可尔,色界中何以不得种?色界中大有诸梵王,常请佛初转*轮,是智慧清净,能求佛道,何以言不得种三十二相因缘?又言人中得种非余道,如婆伽度龙王十住菩萨,阿那婆达龙王七住菩萨,罗睺阿修罗王亦是大菩萨,复何以言余道不得种三十二相因缘?汝言人中阎浮提种,郁怛罗越不可种,有义,彼中人无吾我,著乐不利根故。劬陀尼、弗婆提二处,福德、智慧、寿命胜阎浮提,何以不得种?

   复次,汝言一思种一相,是心弹指顷六十生灭,一心中不住,是一心中无力不住,不能分别,云何能种大人相?此大人相不应不了心得种,以是故,多思和合能种一相。如重物一人不能担,必须多人力。如是种相,要得大心多思和合,尔乃得种。以是故,名百福相。百大心思种,是名百福相,不应一思种一相。余事尚不得一思种一事,何况百福相!何以故言释迦文尼菩萨心未纯淑,弟子心纯淑;弥勒菩萨心纯淑,弟子心未纯淑?是语何处说?三藏中、摩诃衍中无是事,此言自出汝心。汝但见释迦文尼菩萨于宝窟中见弗沙佛,七日七夜以一偈赞:弥勒菩萨亦种种赞弗沙佛,但阿波陀经中不说,汝所不知。无因缘故,汝便谓弥勒弟子心未纯淑,如是皆为违失!汝言菩萨一切物能施,无所爱惜,如尸毗王为鸽故,割肉与鹰,心不悔恨。如以财宝布施,是名下布施;以身布施,是名中布施;种种施中心不著,是为上布施。汝何以赞中布施为檀波罗蜜满?此施虽心大多慈悲,有知智慧,有不知智慧。如人为父母亲属不惜身,或为主不惜身,以是故,知为鸽不惜身,是中布施。

   问曰:菩萨为一切众生,为父为主者,为一切人故,以是故非直不惜身为檀波罗蜜满。答曰:虽为一切众生,是心不清净,不知己身无吾我;不知取者无人无主;不知所施物实性,不可说一,不可说异。于是三事心著,是为不清净,于世界中得福报,不能直至佛道。如说般若波罗蜜中三事不可得,亦不著,是为具足檀波罗蜜满。如是乃至般若波罗蜜能分大地、城郭、聚落作七分,是为般若波罗蜜满。是般若波罗蜜无量无边,如大海水,诸天、圣人、阿罗汉、辟支佛,乃至初行菩萨,尚不能知其边涯,十地住菩萨乃能知,云何汝言能分大地、城郭、聚落作七分,是名般若波罗蜜满?是事是算数法,能分地是世俗般若波罗蜜中少许分,譬如大海水中一渧两渧。实般若波罗蜜名三世诸佛母,能示一切法实相。是般若波罗蜜无来处,无去处,一切处求不可得。如幻、如响、如水中月,见便失。诸圣人怜愍故,虽一相,以种种名字,说是般若波罗蜜诸佛智慧宝藏,汝言大失!汝言四种观:观时、观土地、观种族、观生处。人寿八万岁佛出,七、六、五、四、三、二万岁中佛出,世人寿百岁是佛出时。若诸佛常怜愍众生,何以止八种时中出世,余时不出?佛法不待时,如好药服时便差病,佛法亦如是不待时。

   问曰:虽菩萨怜愍众生,诸佛不待时,过八万岁人长寿、多乐,染爱等结使厚,根钝,非可化时。若百岁后,人短寿,苦多,嗔恚等诸结使更厚。此乐时、苦时,非得道时,以是故佛不出世。答曰:诸天寿出千万岁,有先世因缘,虽多乐,染爱厚,能得道,何况人中不大乐?三十六种不净,易可教化,以是故,人寿过八万岁佛应出。是中人无病心乐故,人皆利根福德;福德利根故,应易得道。

   复次,师子鼓音王佛时,人寿十万岁;明王佛时,人寿七百阿僧祇劫;阿弥陀佛国,人寿无量阿僧祇劫,汝云何言过八万岁佛不出世?

   问曰:摩诃衍经有此事,我法中无十方佛,唯过去释迦文尼、拘陈若等一百佛,未来弥勒等五百佛。答曰:摩诃衍论中,种种因缘说三世十方佛。何以故?十方世界有老、病、死,淫、怒、痴等,以是故佛应出其国。如经中说:无老、病、死、烦恼者,诸佛则不出世。

   复次,多病人应有多药师。汝等声闻法,长阿含中毗沙门王以偈白佛:稽首去、来、现在诸佛,亦复归命释迦文佛。汝经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言稽首;释迦文尼佛,言归命。以此故知现在有余佛。若无余国佛,何以故前稽首三世佛,后别归命释迦文尼佛?此王未离欲,在释迦文尼佛所得道,敬爱心重故归命,于余佛所直稽首。

   问曰:佛口说一世间无一时二佛出,亦不得一时二转轮王出,以是故,不应现在有余佛。答曰:虽有此言,汝不解其义。佛说一三千大千世界中,无一时二佛出,非谓十方世界无现在佛也。如四天下世界中,无一时二转轮圣王出,此大福德人,无怨敌共世故,以是故四天下一转轮圣王。佛亦如是,于三千大千世界中,亦无二佛出。佛及转轮圣王,经说一种,汝何以信余四天下更有转轮圣王,而不信余三千大千世界中更有佛?

   复次,一佛不能得度一切众生,若一佛能度一切众生者,可不须余佛,但一佛出。如诸佛法,度可度众生已而灭,如烛尽火灭,有为法无常性空故;以是故,现在应更有余佛。

   复次,众生无量,苦亦无量,是故应有大心菩萨出,亦应有无量佛出世度诸众生。

   问曰:如经中说:无量岁中佛时时出,譬如沤昙婆罗树华时时一出。若十方佛充满,佛便易出易得,不名为难值!答曰:不尔!为一大千世界中,佛无量岁时时出,不言一切十方世界中难。亦为罪人不知恭敬,不勤精进求道,以是故语言:佛无量岁时时一出。又此众生众多罪报故,堕恶道中,无量劫尚不闻佛,何况见佛?以是人故,言佛出世难。

   问曰:若现在十方多有诸佛菩萨,今一切众生罪恶苦恼,何以不来度之?答曰:众生无量阿僧祇劫罪垢深厚,虽有种种余福,无见佛功德故不见佛。如偈说:

   好福报未近,衰罪未除却,现前不能见,大德有力人。

   大德诸圣人,心亦无分别,慈悲一切人,一时欲令度。

   众生福德熟,智慧根亦利,若为现度缘,即时得解脱。

   譬如大龙王,随愿雨众雨,罪福随本行,各各如所受。

   问曰:若自有福德,自有智慧,如是人佛能度;若无福德、智慧,佛不度。若尔者,自有福德、智慧,不待佛度!答曰:此福德、智慧,从佛因缘出。若佛不出世,诸菩萨以十善因缘,四无量意,后世罪福报,种种因缘教导。若无菩萨,有种种经中说:人得此法,行福德因缘。

   复次,人虽有福德、智慧,若佛不出世,是世界中受报,不能得道;若佛出世,乃能得道,是为大益。譬如人虽有目,日不出时,不能有所见,要须日明,得有所见,不得言我有眼,何用日为!如佛说内外因缘,能生正见:一、从他闻法;二、内自如法思惟。福德事故能生善心,利根智慧故,能如法思惟,以是知从佛得度。如是等种种,多有违错!欲作般若波罗蜜论议故,不能复广论余事。

  

  

《大智度论卷第四》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大智度论卷第五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