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二门论▪P3

  ..续本文上一页。若无物者何所灭。故名为无物。物无物空故一切有为法皆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空故我亦空。

  观一异门第六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相及与可相  一异不可得

   若无有一异  是二云何成

  是相可相。若一不可得。异亦不可得。若一异不可得。是二则不成。是故相可相皆空。相可相空故一切法皆空。问曰。相可相常成。何故不成。汝说相可相一异不可得。今当说凡物或相即是可相。或相异可相。或少分是相。余是可相。如识相是识离所用识更无识。如受相是受离所用受更无受。如是等相即是可相。如佛说。灭爱名涅槃。爱是有为有漏法。灭是无为无漏法。如信者有三相。乐亲近善人。乐欲听法乐行布施。是三事身口业故。色阴所摄信是心数法故。行阴所摄。是名相与可相异。如正见是道相。于道是少分。又生住灭是有为相于有为法是少分。如是于可相中少分名相。是故或相即可相。或相异可相。或可相少分为相。汝言一异不成故。相可相不成者。是事不然。答曰。汝说或相是可相如识等。是事不然。何以故。以相故可知名可相所用者名为相。凡物不能自知。如指不能自触。如眼不能自见。是故汝说识即是相可相。是事不然。复次若相即是可相者。不应分别是相是可相。若分别是相是可相者。不应言相即是可相。复次若相即是可相者。因果则一。何以故相是因可相是果。是二则一。而实不一。是故相即是可相。是事不然。汝说相异可相者。是亦不然。汝说灭爱是涅槃相。不说爱是涅槃相。若说爱是涅槃相。应言相可相异。若言灭爱是涅槃相者。则不得言相可相异。又汝说信者有三相俱不异。信若无信则无此三事。是故不得相可相异又相可相异者。相更复应有相。则为无穷。是事不然。是故相可相不得异。问曰。如灯能自照亦能照彼。如是相能自相亦能相彼。答曰。汝说灯喻三有为相中已破。又自违先说。汝上言相可相异。而今言相自能相亦能相彼。是事不然。又汝说可相中少分是相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此义或在一中。或在异中。一异义先已破故。当知少分相亦破。如是种种因缘相可相。一不可得异不可得。更无第三法成相可相。是故相可相俱空。是二空故。一切法皆空。

  观有无门第七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有无一时不可得。非一时亦不可得。如说。

   有无一时无  离无有亦无

   不离无有有  有则应常无

  有无性相违。一法中不应共有。如生时无死。死时无生。是事中论中已说。若谓离无有有无过者。是事不然。何以故。离无云何有有。如先说法生时通自体七法共生。如阿毗昙中说。有与无常共生。无常是灭相故名无。是故离无有则不生。若不离无常有有生者。有则常无。若有常无者。初无有住。常是坏故。而实有住。是故有不常无。若离无常有有生者。是亦不然。何以故。离无常有实不生。问曰。有生时已有无常而未发。灭时乃发坏是有。如是生住灭老。得皆待时而发。有起时生为用令有生。生灭中间住为用持是有。灭时无常为用灭是有。老变生至住变住至灭。无常则坏得常。令四事成就。是故法虽与无常共生有非常无。答曰。汝说无常是灭相与有共生。生时有应坏。坏时有应生。复次生灭俱无。何以故。灭时不应有生。生时不应有灭。生灭相违故。复次汝法无常与住共生。有坏时应无住。若住则无坏。何以故。住坏相违故。老时无住住时无老。是故汝说生住灭老无常得本来共生。是则错乱。何以故。是有若与无常共生。无常是坏相。凡物生时无坏相。住时亦无坏相。尔时非是无无常相耶。如能识故名识。不能识则无识相。能受故名受。不能受则无受相能念故名念。不能念则无念相。起是生相。不起则非生相。摄持是住相。不摄持则非住相。转变是老相。不转变则非老相。寿命灭是死相。寿命不灭则非死相。如是坏是无常相。离坏非无常相。若生住时虽有无常不能坏有。后能坏有者何用共生为。如是应随有坏时乃有无常。是故无常虽共生。后乃坏有者。是事不然。如是有无共不成。不共亦不成。是故有无空。有无空故一切有为空。一切有为空故无为亦空。有为无为空故众生亦空。

  观性门第八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无性故。如说。

   见有变异相  诸法无有性

   无性法亦无  诸法皆空故

  诸法若有性。则不应变异。而见一切法皆变异。是故当知诸法无性。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不应从众缘生。若性从众缘生者。性即是作法。不作法不因待他名为性。是故一切法空。问曰。若一切法空。则无生无灭。若无生灭。则无苦谛。若无苦谛。则无集谛。若无苦集谛。则无灭谛。若无苦灭则无至苦灭道。若诸法空无性。则无四圣谛。无四圣谛故。亦无四沙门果。无四沙门果故。则无贤圣。是事无故。佛法僧亦无。世间法皆亦无。是事不然。是故诸法不应尽空。答曰。有二谛。一世谛。二第一义谛。因世谛。得说第一义谛。若不因世谛。则不得说第一义谛。若不得第一义谛。则不得涅槃。若人不知二谛。则不知自利他利共利。如是若知世谛。则知第一义谛。知第一义谛。则知世谛。汝今闻说世谛。谓是第一义谛。是故堕在失处。诸佛因缘法名为甚深第一义。是因缘法无自性故我说是空。若诸法不从众缘生。则应各有定性五阴。不应有生灭相五阴。不生不灭即无无常。若无无常。则无苦圣谛。若无苦圣谛。则无因缘生法集圣谛。诸法若有定性。则无苦灭圣谛。何以故。性无变异故。若无苦灭圣谛。则无至苦灭道。是故若人不受空。则无四圣谛。若无四圣谛。则无得四圣谛。若无得四圣谛。则无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事无故。则无四沙门果。无四沙门果故。则无得向者。若无得向者则无佛。破因缘法故则无法。以无果故则无僧。若无佛法僧。则无三宝。若无三宝。则坏世俗法。此则不然。是故一切法空。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无生无灭无罪无福。无罪福果报。世间常是一相。是故当知诸法无性。若谓诸法无自性从他性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无自性。云何从他性有。因自性有他性故。又他性即亦是自性。何以故。他性即是他自性故。若自性不成。他性亦不成。若自性他性不成。离自性他性何处更有法。若有不成无亦不成。是故今推求无自性无他性。无有无无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观因果门第九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自无性。亦不从余处来。如说。

   果于众缘中  毕竟不可得

   亦不余处来  云何而有果

  众缘若一一中。若和合中俱无果如先说。又是果不从余处来。若余处来者。则不从因缘生。亦无众缘和合功。若果众缘中无。亦不从余处来者。是即为空。果空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观作者门第十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自作他作。共作无因作。不可得故。如说。

   自作及他作  共作无因作

   如是不可得  是则无有苦

  苦自作不然。何以故。若自作即自作其体。不得以是事即作是事。如识不能自识。指不能自触。是故不得言自作。他作亦不然。他何能作苦。问曰。众缘名为他。众缘作苦故。名为他作。云何言不从他作。答曰。若众缘名为他者。苦则是众缘作。是苦从众缘生。则是众缘性。若即是众缘性。云何名为他。如泥瓶泥不名为他。又如金钏金不名为他。苦亦如是。从众缘生故。众缘不得名为他。复次是众缘。亦不自性有故。不得自在。是故不得言从众缘生果。如中论中说。

   果从众缘生  是缘不自在

   若缘不自在  云何缘生果

  如是苦不得从他作。自作他作亦不然。有二过故。若说自作苦他作苦。则有自作他作过。是故共作苦亦不然。若苦无因生亦不然有无量过故。如经说。裸形迦叶问佛。苦自作耶。佛默然不答。世尊。若苦不自作者。是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尔者。苦自作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尔者。苦无因无缘作耶。佛亦不答。如是四问。佛皆不答者。当知苦则是空。问曰。佛说是经。不说苦是空。随可度众生故作是说。是裸形迦叶谓人是苦因。有我者说。好丑皆神所作。神常清净无有苦恼。所知所解悉皆是神。神作好丑苦乐。还受种种身。以是邪见故问佛。苦自作耶。是故佛不答。苦实非是我作。若我是苦因。因我生苦。我即无常。何以故。若法是因及从因生法皆亦无常。若我无常。则罪福果报皆悉断灭。修梵行福报是亦应空若我是苦因则无解脱。何以故。我若作苦离苦无我。能作苦者以无身故。若无身而能作苦者。得解脱者亦应是苦。如是则无解脱。而实有解脱。是故苦自作不然。他作苦亦不然。离苦何有人而作苦与他。复次若他作苦者。则为是自在天作如此邪见问故。佛亦不答。而实不从自在天作。何以故。性相违故。如牛子还是牛。若万物从自在天生。皆应似自在天。是其子故。复次若自在天作众生者。不应以苦与子。是故不应言自在天作苦。问曰。众生从自在天生。苦乐亦从自在所生。以不识乐因故与其苦。答曰。若众生是自在天子者。唯应以乐遮苦。不应与苦。亦应但供养自在天则灭苦得乐。而实不尔。但自行苦乐因缘而自受报。非自在天作。复次彼若自在者。不应有所须。有所须自作不名自在。若无所须何用变化作万物如小儿戏。复次若自在作众生者。谁复作是自在。若自在自作则不然。如物不能自作。若更有作者。则不名自在。复次若自在是作者。则于作中无有障碍。念即能作。如自在经说。自在欲作万物。行诸苦行即生诸腹行虫。复行苦行生诸飞鸟。复行苦行生诸人天。若行苦行初生毒虫。次生飞鸟。后生人天。当知众生从业因缘生。不从苦行有。复次若自在作万物者。为住何处而作万物。是住处为是自在作。为是他作。若自在作者。为住何处作。若住余处作。余处复谁作。如是则无穷。若…

《十二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大智度论卷第一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