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
长安释僧睿述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动于性,而万有陈于外;悔吝生于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觉有以见邪思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知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绝思境。以言求之,则乖其深;以智测之,则失其旨!二乘所以颠沛于三藏;杂学所以曝鳞于龙门者,不其然乎?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余易宏,故直振其遗风,莹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迹凡夫,示悟物以渐。又假照龙宫,以朗搜玄之慧;托闻幽秘,以穷微言之妙。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其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驾,方轨而直入;其辩实相也,则使妄见之惑,不远而自复。其为论也,初辞拟之,必标众异以尽美;卒成之终,则举无执以尽善。释所不尽,则立论以明之;论其未辩,则寄折中以定之。使灵篇无难喻之章,千载悟作者之旨,信若人之功矣!有鸠摩罗耆婆法师者,少播聪慧之闻,长集奇拔之誉;才举则亢标万里,言发则英辩荣枯;常杖兹论焉(「焉」字疑是「为」字之讹)渊镜,凭高志以明宗。以秦弘始三年,岁次星纪,十二月二十日,自姑臧至长安。秦王虚襟,既已蕴在昔见之心,岂徒则悦而已!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倦。又以晤言之功虽深,而恨独得之心不旷;造尽之要虽玄,而惜津梁之势未普。遂以莫逆之怀,相与宏兼忘之慧。乃集京师义业沙门,命公卿赏契之士,五百余人,集于渭滨逍遥园堂。銮舆伫驾于洪涘,禁御息警于林间。躬览玄章,考正名于梵本;咨通津要,坦夷路于来践。经本既定,乃出此释论。论之略本,有十万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百二十万言。梵夏既乖,又有烦简之异;三分除二,得此百卷;于大智三十万言,玄章婉旨,朗然可见。归途直达,无复惑趣之疑,以文求之,无间然矣。故天竺传云:像正之末,微马鸣、龙树,道学之门,其沦胥溺丧矣!其故何耶?寔由二末契微,邪法用盛;虚言与实教并兴,险径与夷路争辙。始进者化之而流离,向道者惑之而播越,非二匠其孰与正之!是以天竺诸国,为之立庙,宗之若佛。又称而咏之曰:「智慧日已颓,斯人令再曜;世昏寝已久,斯人悟令觉!」若然者,真可谓功格十地,道侔补处者矣。传而称之,不亦宜乎?幸哉!此中鄙之外,忽得全有此论;梵文委曲,皆如初品。法师以秦人好简,故裁而略之;若备译其文,将近千有余卷。法师于秦语大格,唯译一往;方言殊好,犹隔而未通。苟言不相喻,则情无由比;不比之情,则不可以托悟怀于文表;不喻之言,亦何得委殊于一致?理固然矣!进欲停笔争是,则交竞终日,卒无所成;退欲简而便之,则负伤于穿凿之讥。以二三唯案译而书,都不备饰;幸冀明悟之贤,略其文而挹其玄也。
大智度论卷第一
缘起论
智度大道佛善来,智度大海佛穷底,智度相义佛无碍,稽首智度无等佛。
有无二见灭无余,诸法实相佛所说,常住不坏净烦恼,稽首佛所尊重法。
圣众大海行福田,学无学人以庄严,后有爱种永已尽,我所既灭根已除;
已舍世间诸事业,种种功德所住处,一切众中最为上,稽首真净大德僧。
一心恭敬三宝已,及诸救世弥勒等;智慧第一舍利弗,无诤空行须菩提。
我今如力欲演说,大智彼岸实相义,愿诸大德圣智人,一心善顺听我说!
问曰:佛以何因缘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诸佛法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自发言,譬如须弥山王,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动。今有何等大因缘故,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答曰:佛于三藏中,广引种种诸喻,为声闻说法,不说菩萨道。唯中阿含本末经中,佛记弥勒菩萨:汝当来世,当得作佛,号字弥勒;亦不说种种菩萨行。佛今欲为弥勒等,广说诸菩萨行,是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菩萨修念佛三昧,佛为彼等欲令于此三昧得增益故,说般若波罗蜜经。如般若波罗蜜初品中说:佛现神足,放金色光明,遍照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示现大身,清净光明,种种妙色满虚空中。佛在众中,端正殊妙,无能及者。譬如须弥山王,处于大海。诸菩萨见佛神变,于念佛三昧倍复增益,以是事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菩萨初生时,放大光明,普遍十方,行至七步,观察四方,作师子吼而说偈言:
我生胎分尽,是最末后身;我已得解脱,当复度众生。
作是誓已,身渐长大,欲舍亲属,出家修道。中夜起观,见诸妓直后妃彩女,状若臭尸。即命车匿,令鞁白马,夜半逾城,行十二由旬,到跋伽婆仙人所住林中,以刀剃发,持上妙宝衣,贸粗布僧伽梨。于尼连禅河侧,六年苦行,日食一麻,或食一米等。而自念言:是处非道!尔时,菩萨舍苦行处,到菩提树下,坐金刚处。魔王将十八亿万众来坏菩萨,菩萨以智慧功德力故,降魔众已,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三千大千世界主梵天王,名式弃,及色界诸天等,释提桓因及欲界诸天等,并四天王,皆诣佛所,劝请世尊初转*轮。亦是菩萨念本所愿,及大慈大悲故,受请说法。诸法甚深者,般若波罗蜜是;是故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人疑佛不得一切智,所以者何?诸法无量无数,云何一人能知一切法?佛住实相清净如虚空,无量无数,般若波罗蜜法中,自发诚言:我是一切智人,欲断一切众生疑;以是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众生应得度者,以佛大功德智慧无量,难知难解故,为恶师所惑,心没邪法,不入正道。为是辈人起大慈心,以大悲手拔之,令入佛道;是故自现最妙功德,出大神力。如般若波罗蜜初品中说:佛入三昧王三昧,从三昧起,以天眼观十方世界,举身毛孔皆笑,从其足下千辐轮相,放六百千万亿种种色光明,从足指上至肉髻,处处各放六百千万亿种种色光明,普照十方无量无数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皆令大明。佛欲宣示一切诸法实相,断一切众生疑结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恶邪人,怀嫉妒意,诽谤言:佛智慧不出于人,但以幻术惑世。断彼贡高邪慢意故,现无量神力,无量智慧力,于般若波罗蜜中,自说我神德无量,三界特尊,为一切覆护;若一发恶念,获罪无量;发一净信,受人天乐,必得涅槃果。
复次,欲令人信受法故,言我是大师,有十力、四无所畏,安立圣主住处,心得自在,能师子吼,转妙*轮,于一切世界最尊最上。
复次,佛世尊欲令众生欢喜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言:汝等应生大喜!何以故?一切众生入邪见网,为异学恶师所惑,我于一切恶师邪网中得出。十力大师,难可值见,汝今已遇,我随时开发三十七品等诸深法藏,恣汝采取。
复次,一切众生为结使病所烦恼,自有生死已来,无人能治此病者,常为外道恶师所误。我今出世为大医王,集诸法药,汝等当服,是故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人念言:佛与人同,亦有生死,实受饥渴、寒热、老病。佛欲断彼意故,说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示言:我身不可思议,梵天王等诸天祖父,于恒河沙等劫中,欲思量我身,寻究我声,不能测度,况我智慧三昧?如偈说:
诸法实相中,诸梵天王等,一切天地主,迷惑不能了!
此法甚深妙,无能测量者,佛出悉开解,其明如日照。
又如佛初转*轮时,应持菩萨从他方来,欲量佛身,上过虚空无量佛刹,到华上世界,见佛身如故。而说偈言:
虚空无有边,佛功德亦尔;设欲量佛身,唐劳不能尽!
上过虚空界,无量诸佛土,见释师子身,如故而不异!
佛身如金山,演出大光明,相好自庄严,犹如春华敷。
如佛身无量,光明、音响亦复无量,戒、定、慧等诸佛功德,皆悉无量。如密迹经中三密,此中应广说。
复次,佛初生时,堕地行七步,口自发言,言竟便默,如诸婴孩,不行不语,乳哺三年,诸母养育,渐次长大。然佛身无数,过诸世间,为众生故,现如凡人。凡人生时,身分诸根及其意识未成就故,身四威仪:坐、卧、行、住,言谈语默,种种人法,皆悉未了;日月岁过,渐渐习学,能具人法。今佛云何生便能语能行,后更不能?此事可怪!当知,但以方便力故,现行人法,如人威仪,令诸众生信于深法。若菩萨生时,便能行能语,世人当作是念:今见此人,世未曾有,必是天、龙、鬼、神,其所学法,必非我等所及。何以故?我等生死肉身,为结使业所牵,不得自在,如此深法,谁能及之?以此自绝,不得成贤圣法器。为是人故,于岚毗尼园中生。虽即能至菩提树下成佛,以方便力故,而现作孩童、幼稚、少年、成人;于诸时中,次第而受嬉戏、术艺、服御、五欲,具足人法。渐见老、病、死苦,生厌患心,于夜中半,逾城出家,到郁特伽阿罗罗仙人所,现作弟子而不行其法。虽以常用神通,自念宿命,迦叶佛时持戒行道,而今现修苦行六年求道。菩萨虽主三千大千世界,而现破魔军,成无上道。随顺世法故,现是众变。今于般若波罗蜜中,现大神通智慧力故。诸人当知佛身无数,过诸世间。
复次,有人应可度者,或堕二边;或以无智故,但求身乐;或有为道故,修著苦行。如是人等,于第一义中,失涅槃正道。佛欲拔此二边,令入中道,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分别生身、法身,供养果报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舍利塔品中说。
复次,欲说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相故。
复次,欲说魔幻、魔伪、魔事故。
复次,为当来世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因缘故;又欲授三乘记莂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如佛告阿难:我般涅槃后,此般若波罗蜜当至南方,从…
《大智度论卷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