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卷第一▪P2

  ..续本文上一页南方至西方,后五百岁当至北方。是中多有信法善男子、善女人,种种华香、缨络,幢幡、伎乐,灯明、珍宝,以财物供养。若自书,若教人书,若读诵、听说,正忆念、修行,以法供养。是人以是因缘故,受种种世间乐;末后世时,得三乘,入无余涅槃。如是等观诸品中因缘事故,说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总摄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实,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云何名世界悉檀?有法从因缘和合故有,无别性。譬如车,辕、辐、轴、辋等和合故有,无别车也。人亦如是,五众和合故有,无别人也。

   问曰:如佛说:我以清净天眼,见诸众生死此生彼,随善恶业受果报:善业者生天人中,恶业者堕三恶道。

   复次,经言:一人出世,多人蒙庆,福乐饶益,佛世尊也。如法句中说:神自能救神,他人安能救!神自行善智,是最能自救。如瓶沙王迎经中佛说:凡人不闻法,凡人著于我。又佛二夜经中说:佛从得道夜,至般涅槃夜,是二夜中间所说经教,一切皆实不颠倒。若实无人者,佛云何说人等?答曰:人等世界故有,第一义故无。如:如、法性、实际,世界故无,第一义故有。人等亦如是,第一义故无,世界故有。所以者何,五众因缘有故有人。譬如乳,色、香、味、触因缘有故有;若乳实无,乳因缘亦应无。今乳因缘实有故,乳亦应有;非如一人第二头、第三手,无因缘而有假名。如是等相,名为世界悉檀相。云何名各各为人悉檀?观人心行而为说法,于一事中,或听或不听。如经中所说:杂报业故,杂生世间,得杂触,得杂受。更有破群那经中说:无人得触,无人得受。

   问曰:此二经云何通?答曰:以有人疑后世,不信罪福,作不善行,堕断灭见;欲断彼疑,舍彼恶行,欲拔彼断见故,说杂生世间,得杂触,得杂受。是破群那计有我有神,堕计常中。破群那问佛言:大德!谁受?若佛说某甲某甲受,便堕计常中,其人我见倍复牢固,不可移转,是以不说有受者、触者。如是等相,名为各各为人悉檀。云何名对治悉檀?有法,对治则有,实性则无。譬如重、热、腻、酢、咸药草饮食等,于风病中名为药,于余病非药;若轻、冷、甘、苦、涩药草饮食等,于热病名为药,于余病非药;若轻、辛、苦、涩、热药草饮食等,于冷病中名为药,于余病非药。佛法中治心病亦如是:不净观思惟,于贪欲病中,名为善对治法;于嗔恚病中,不名为善,非对治法。所以者何?观身过失,名不净观;若嗔恚人观过失者,则增益嗔恚火故。思惟慈心,于嗔恚病中,名为善对治法;于贪欲病中,不名为善,非对治法。所以者何?慈心于众生中求好事,观功德;若贪欲人求好事,观功德者,则增益贪欲故。因缘观法,于愚痴病中,名为善对治法;于贪欲、嗔恚病中,不名为善,非对治法。所以者何?先邪观故生邪见,邪见即是愚痴。

   问曰:佛法中说十二因缘甚深,如说:佛告阿难:是因缘法甚深,难见难解,难觉难观,细心巧慧人乃能解。愚痴人于浅近法,犹尚难解,何况甚深因缘?今云何言愚痴人应观因缘法?答曰:愚痴人者,非谓如牛羊等愚痴;是人欲求实道,邪心观故生种种邪见。如是愚痴人,当观因缘,是名为善对治法。若行嗔恚、贪欲人,欲求乐,欲恼他,于此人中,非善非对治法。不净、慈心思惟,是二人中,是善是对治法。何以故?是二观能拔嗔恚、贪欲毒刺故。

   复次,著常颠倒众生,不知诸法相似相续有;如是人观无常,是对治悉檀法,非第一义。何以故?一切诸法自性空故。如偈说言:

   无常见有常,是名为颠倒;空中无无常,何处见有常?

   问曰:一切有为法,皆无常相应,是第一义。所以者何?一切有为法,生、住、灭相,前生、次住、后灭故,云何言无常非实?答曰:有为法不应有三相。何以故?三相不实故。若诸法生、住、灭是有为相者,今生中亦应有三相,生是有为法故;如是一一处亦应有三相,是则无穷,住、灭亦如是。若诸生、住、灭各更无生、住、灭者,不应名有为法。何以故?有为法相无故。以是故,诸法无常,非第一义悉檀。

   复次,若一切实性无常,则无行业报。何以故?无常名生灭失故,譬如腐种子不生果。如是则无行业,无行业云何有果报?今一切贤圣法有果报,善智之人所可信受,不应言无。以是故,诸法非无常性。如是等无量因缘说,不得言诸法无常性。一切有为法无常,苦、无我等亦如是。如是等相,名为对治悉檀。云何名第一义悉檀?一切法性,一切论议语言,一切是法非法,一一可分别破散;诸佛、辟支佛、阿罗汉所行真实法,不可破,不可散。上三悉檀中所不通者,此中则通。

   问曰:云何通?答曰:所谓通者,离一切过失,不可变易,不可胜。何以故?

   除第一义悉檀,诸余论议,诸余悉檀,皆可破故。如众义经中偈说:

   各各自依见,戏论起诤竞,知此为知实,不知为谤法。

   不受他法故,是则无智人;诸有戏论者,悉皆是无智。

   若依自见法,而生诸戏论,若是为净智,无非净智者。

   于此三偈中,佛说第一义悉檀相。所谓世间众生自依见,自依法,自依论议,而生诤竞;戏论即诤竞本,戏论依诸见生。如偈说:

   有受法故有诸论,若无有受何所论?有受无受诸见等,是人于此悉已除。

   行者能如实知此者,于一切法,一切戏论,不受不著,不见是实,不共诤竞,能知佛法甘露味。若不尔者,则谤法。若不受他法,不知不取,是无智人。如是则诸有戏论者,皆是无智。何以故?各各不相受法故。所谓有人自谓法第一实净,余人法妄语不净。譬如世间治法,刑罚杀戮,种种不净,世间人信受行之,以为真净;于余出家善圣人中,是最为不净。外道出家人法,五热中一脚立,拔发等,尼揵子辈以为妙慧,余人说此为痴法。如是等种种外道出家、白衣婆罗门法,各各自以为好,余皆妄语。是佛法中亦有犊子比丘说:如四大和合有眼法,如是五众和合有人法。犊子阿毗昙中说:五众不离人,人不离五众,不可说五众是人,离五众是人,人是第五不可说法藏中所摄。说一切有道人辈言:神人、一切种、一切时、一切法门中求不可得;譬如兔角龟毛常无。

   复次,十八界,十二入,五众实有自性,而人此中不摄。更有佛法中方广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灭,空无所有,譬如兔角龟毛常无。如是等一切论议师辈,自守其法,不受余法,此是实,余者妄语。若自受其法,自法供养,自法修行,他法不受、不供养为作过失。若以是为清净得第一义利者,则一切无非清净。何以故?彼一切自受法故。

   问曰:若诸见皆有过失者,第一义悉檀何者是?答曰:一切语言道断,心行处灭,遍无所依,不示诸法,无初、无中、无后,不尽、不坏,是名第一义悉檀。如摩诃衍义偈中说:

   语言尽竟,心行亦讫;不生不灭,法如涅槃。

   说诸行处,名世界法;说不行处,名第一义。

   一切实一切非实,及一切实亦非实;一切非实非不实,是名诸法之实相。

   如是等处处经中说第一义悉檀。是义甚深,难见难解;佛欲说是义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欲令长爪梵志等大论议师,于佛法中生信故,说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梵志号名长爪,更有名先尼、婆蹉、衢多罗,更有名萨遮加、摩揵提等。是阎浮提大论议师辈言:一切论可破,一切语可坏,一切执可转故,无有实法可信可恭敬者。如舍利弗本末经中说:舍利弗舅摩诃俱絺罗,与姊舍利论议不如。俱絺罗思惟念言:非姊力也,必怀智人,寄言母口。未生乃尔,及生长大,当如之何?思惟是已,生憍慢心,为广论议故,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国,始读经书。诸人问言:汝志何求?学习何经?长爪答言:十八种大经,尽欲读之。诸人语言:尽汝寿命,犹不能知一,何况能尽?长爪自念:昔作憍慢,为姊所胜,今此诸人复见轻辱。为是二事故,自作誓言:我不翦爪,要读十八种经尽;人见爪长,因号为长爪梵志。是人以种种经书智慧力,种种讥刺是法是非法是应是不应,是实是不实,是有是无,破他论议。譬如大力狂象,搪[抨-平+突]蹴蹋,无能制者。如是长爪梵志以论议力,摧伏诸论师已,还至摩伽陀国王舍城那罗聚落,至本生处,问人言:我姊生子,今在何处?有人语言:汝姊子者,适生八岁,读一切经书尽;至年十六,论议胜一切人;有释种道人姓瞿昙,与作弟子。长爪闻之,即起憍慢,生不信心,而作是言:如我姊子聪明如是,彼以何术,诱诳剃头作弟子?说是语已,直向佛所。尔时,舍利弗初受戒半月,佛边侍立,以扇扇佛。长爪梵志见佛,问讯讫,一面坐。作是念:一切论可破,一切语可坏,一切执可转,是中何者是诸法实相?何者是第一义?何者性?何者相?不颠倒?如是思惟,譬如大海水,欲尽其涯底,求之既久,不得一法实可以入心者。彼以何论议道而得我姊子?作是思惟已,而语佛言:瞿昙!我一切法不受。佛问长爪:汝一切法不受,是见受不?佛所质义,汝已饮邪见毒,今出是毒气,言一切法不受,是见毒汝受不?尔时,长爪梵志,如好马见鞭影即觉,便著正道;长爪梵志亦如是,得佛语鞭影入心,即弃捐贡高,惭愧低头。如是思惟:佛置我著二处负门中:若我说是见我受,是负处门粗,故多人知,云何自言一切法不受,今言是见我受?此现前妄语,是粗负处门,多人所知。第二负处门细,我不受之,以不多人知故。作是念已,答佛言:瞿昙!一切法不受;是见亦不受。佛语梵志:汝不受一切法,是见亦不受,则无所受,与众人无异,何用贡高而生…

《大智度论卷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大智度论卷第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