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浅释—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
2010 年5月9 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
我提议,请大家尽量盘腿。佛法讲三皈依,不仅入门的时候有一个三皈仪式,三皈法是佛祖发现的,普遍适用于每一个方面的妙法。比如说佛法的修行戒定慧,戒定慧三而一,三归一。刚才的唱颂、念诵也是修法的一个方面,完整的修法至少有三个方面:礼拜、静坐、念诵。这也是三归一,三而一。三而一的道理很深、很广,我们一定要多体悟三归一、三而一的妙用。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卷四——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上次我们提到,“学”就是“有学”,相对于“无学”,前面是“有学”,省略了一个“有”,学人就是在学位的,有学、无学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在《妙法莲华经》里。在其他经典里面,“学人”指的是声闻、罗汉、辟支佛,就是指的小乘,小乘人叫作“学人”,或者是“有学者”。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学人”指的就是还处在知识层面的,佛学知识层面的修学者;而“无学”是指大乘菩萨境界上,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从知识层面上升到研究“法”,从“教理”上升到“教法”,法的层次上,就是“无学者”。“无学无不学”,不是说无学就不用学了,他是掌握了学习的基本要领、方法之后,处处在学,无处不学、无事不学、无时不学,这就是无学,这种境界在佛经典里面就叫做菩萨阶层。
前面我们说过授记,这一品授记,有学、无学之人都得授记。谁授记呢?就是我们的根本老师释迦牟尼佛祖给他的亲随弟子:阿难、罗睺罗,授记。
尔时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
他们心想要能够得到佛祖的授记那该多好啊!这是他们各自的思维,心里面这样想。为什么想求得佛祖给他们授记呢?我们说授记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对学生现有修行成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未来修行的鼓励,这就是授记的简单意思。这个对将来修行的鼓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鼓励,那是佛祖在他的法眼、慧眼、佛眼的观照下,对不同根器、根基的弟子,现在修的是什么因,将来得什么果,他用法眼、慧眼看得很清楚,看得很远,很肯定将来某某弟子在什么地方成佛,成佛的大时代,也就是劫名是什么,佛名是什么,以及所成佛的佛世界,佛世界众生的种种概况,佛祖都能够用宿命通看得很清楚,给弟子们一个很实际的肯定。虽然时间很遥远,但愈是时间遥远,成果愈丰厚,成的果愈大,因地不断地积功累德、修行,在因上的努力、积累越多,将来成佛的世界愈殊胜、愈庄严,这就是授记的大意。我们继续看正文。
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
阿难,罗睺罗心里面如是想,正好佛祖在前面,他们“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佛祖那个时代最最顶级的礼仪、礼敬,表示对人最恭敬、尊重的无上礼仪、礼节就是顶礼。以我最尊贵的头,来顶礼我所崇敬人的足,叫作顶礼。阿难、罗睺罗以其头顶佛祖的足。
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惟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罗睺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
他们两位算作是学人,属于声闻弟子,要求佛祖给他们授记,而且说出了为什么要授记的理由。说他们两位都是“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是佛侍者,常护法藏,佛祖每一次所说的经典都是通过他的记忆转述。罗睺罗不是一般人,是佛之子,他们要求授记。
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睺罗、所愿,住立一面。
在两位的带动下,有二千声闻弟子都从座起,都希望佛祖给他们修行方面的肯定、鼓励、授记。
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祖直接就给阿难授记了。
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成佛要供养六十二亿诸佛,为他们护持法藏,同时还要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令他们也能够成就觉悟圆满。这是阿难成佛的前提条件。达到这个条件以后呢…
国名常立胜幡,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劫名妙音遍满。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算数校计,不能得知。
国土非常地清净,他的那个时代叫作妙音遍满,其佛土的众生数量很多。
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
阿难的正法住世,倍于什么寿命?倍于佛寿,佛寿多长?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他的教法里面正法住世也是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住世的时间更长。
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
将来阿难成佛是非常殊胜的,成就的佛土、劫名以及佛寿非常殊胜,尤其是正法住世很长的时间。相比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贤劫,我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祖的寿命才80岁,正法住世才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以上,真是没法比的。阿难所成就的这一切是非常殊胜的,我们所处的释迦牟尼佛祖所成就的世界,国土也不怎么清净,五趣杂居地,佛寿也不长,正法住世也不长,我们就更加赞叹阿难将来成佛的殊胜。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今僧中说,阿难持法者,当供养诸佛,然后成正觉,
号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其国土清净,名常立胜幡,
教化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佛有大威德,名闻满十方。
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正法倍寿命,像法复倍是。
如恒河沙等,无数诸众生,于此佛法中,种佛道因缘。
这是对前面一段的重述。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
这一段是菩萨众,也就是无学之人,对佛祖给有学声闻众授记,他不理解,有这样的疑惑。因为之前授记作佛,都是对大乘无学人,而对有学声闻、小乘,佛祖则是第一次给他们授记,菩萨众就不理解。接下来佛祖就给他们释疑了……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这是佛祖对大乘无学人的不理解,而做的解释,虽然阿难现在成就比较小,果位也比较低,但是他的宿因很好,他跟释迦牟尼佛祖都是同一时期发愿修成正果、是同修、同学。只是阿难在修行过程中偏于多闻,学强闻博记,没有精进修习法理,而是学多闻了,虽然成就没有佛祖高,但是他的强闻博记也是为了护持佛法,功德也是不小,授记的原因是这样的。
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
今天听到佛祖说起他宿世修行的状况之后,他也回忆起曾背诵、传诵“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的功德,因为这是他的本愿,主要是通过修习强闻博记、发愿修行多闻多记来广诵佛法。
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世尊甚稀有,令我念过去,无量诸佛法,如今日所闻。
我今无复疑,安住于佛道,方便为侍者,护持诸佛法。
好,阿难的授记就到这里了。
这是《妙法莲华经》的特点,成佛的经典,一个个的佛弟子在《妙法莲华经》里面都被佛祖授记,将来成佛。之所以称《妙法莲华经》是成…
《《妙法莲华经》浅释—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