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弱,众欺少,而应该是基于一种共存共荣的精神,彼此合作,彼此学习。
㈡前文曾述及佛教的全球性困境,即受到迷信化与神鬼化;高谈空论,少于实践,失去了以人为本的立场:神棍假借佛教之名敛财;经典浩瀚,艰涩难懂;缺乏全球性的组织凝聚力量等六端之束缚,而局限了自己的视野与脚步,那么对于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历程中,佛光山如何避开这些困境
首先,破除迷信与鬼神。“人间佛教”是以人为本,以众人为念,人人皆可以成佛,佛是已开悟的人,人是尚未开悟的佛。以此观念诠释,佛教本身应是无神论,何来鬼神迷信
太虚大师在论及“人生佛学大旨”时,就开宗明义点出人生佛学的本质在以人为本破除迷信与鬼神:“佛法虽普为一切有情类,而以适应现代之文化故,当以“人类”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佛法虽无关生死存亡,而以适应现代之现实的人生化故;当以“求人类生存发达”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一义。佛法虽亦容无我的个人解脱之小乘佛学,今以适应现代人生之组织的群众化故,当以大悲大智普为群众之大乘法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二义。大乘佛法,虽为令一切有情普皆成佛之究竟圆满法,然大乘法有圆渐、圆顿之别,今以适应重征验、重秩序、重证据之现代科学化故,当以圆渐的大乘法为中心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三义。故气人生佛学”者,当暂置“天”、“鬼”等于不论。且从气人生”求其完成以至于发达为超人生、超超人生,洗除一切近于“天教”、“鬼教”等迷信;依现代的人生化、群众化、科学化为基,于此基础上建设趋向无上正遍觉之圆渐的大乘佛学。”
佛光山的全球化优势之一就是绝口不提鬼神与迷信,秉持佛陀的“人间佛教”本怀,主张诸事不必外求神鬼,而应反求诸己。星云大师常说:“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奸地。”⑧他也常说:“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佛陀的一切都具有人间的性格。他和我们一样,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间的生活中,表现他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间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间性的佛陀。”
不将佛陀神格化,而呼吁大家应重视并践行佛陀的慈悲、智慧、戒行、定力,是大师一生戮力以赴的目标,因此在佛光山或佛光会的每次集会活动里,都一定会安排“说法开示”,以促使大家重视活动的内涵,而非表相。即以佛牙舍利与佛指舍利供奉来台之事而言,星云大师泯除了迷信色彩,为佛教徒开示应有的正知正见,就是弘扬“人间佛教”的具体事例之一。对于此事,吴伯雄先生曾见证说:
佛指舍利来到台湾,入百万名信众虔诚礼敬,(星云)大师强调我们应该以真诚的心来检验自己是
否与佛心相应,更胜于只是向佛祈求感应、祈求赐福。
其次,佛光山也讲究内心修为,但不沦为玄妙空谈,亦非离俗避世,而是鼓励大家将佛法落实于生活之中。佛教重视内心的修为,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光山则秉持两个原则,一是以实践为重,以空谈为轻,另一是将传统与现代融和。
对于修持实践的内容,星云大师认为:
我们不需离世求道,在世俗人间,讲经弘法是修行,服务大众是修行,福国利民是修行,五戒十善
是修行,正见正信是修行,结缘布施是修行,慈悲喜舍是修行,四弘誓愿是修行,人间的佛陀,不
舍弃一个众生:人间的佛教,不舍弃一点世法。我们认为:乃至行住坐卧、扬眉瞬目、举心动念、
示毅利喜……,哪一样不是修行
为什么舍弃人间佛教,要学习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家仙术,才叫做
“修行”呢
修行,修行,我们要靠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德行、真正的慈行、真正的福行、真正的智行,让全法
界一切众生都能接受真正的修行,让大家心中有佛法,生活有佛法,人人有佛法,普世都有佛法!
星云大师虽然重视修行,但绝非泥古不化,他对于传统的维护与改革,在一取一舍之间,在在表现出过人的睿智与果敢的魄力,体现在组织制度及硬体建设上,便成为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更由于大师凡事身先表率,而非徒托空言,所以他的三目一行,一举一动,均产生了动见观瞻的强大效果,无论对于宗教界本身,抑或是各行各业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例如,他的退位之举及有关“世代交替”的言论,已成为当今的政治界、企业界的效法的典范;佛光山与佛光会的组织制度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佛光山之所以能在短短四十年问迅速崛起,分灯海外,广布全球,实与其领导者星云大师及诸位佛光人不尚空谈、落实人间的态度有著十分密切的关系。
第三,强调以人为本。由于过去一些佛教法师太过强调出世的修持,而忽略了现世人间的实践,以致于梢事涉猎便裹足不前。例如,对于捕鱼的人强调杀业的恐怖;对于有家庭儿女的人说夫妻是“冤家”,儿女是“讨债鬼”;提到人生,就是“无常、苦、空”;说到金钱,就以“毒蛇”喻之……,围绕在人四周的,似乎都是毒蛇、冤家、讨债鬼、随时会幻灭的一切,这样的佛法怎不令人生畏!?
有监于此,星云大师呼吁大家:
不要把出世的思想,完全加诸于每一位佛教徒身上,让他们有消极、厌世的想法,我们应该把乐
观、喜悦的佛教,来增进他们的幸福、增进他们的道德、慈悲,使他们的生活更美满,这才是真正
佛陀示教的真谛。⑧
没有僵硬的教条,没有严厉的训诫,只有幽默和蔼的亲切语调,画龙点睛的一句提携,让人如沐春风——这就是以大师为首的所有佛光人给人的总体感觉。这种“人间佛教”的风貌自然也就成为今天佛教全球化的特色之一。
第四,让神棍无可乘之机。星云大师从佛教教育著手,让佛光人从里到外以乐观进取的态度服务大众,不仅一扫以往的佛门因太过强调出世而带来的弊端,也让佛教徒逐渐不再迷信神通、玄奇之事,而一心著眼于生活佛法的践行。
除了正知正见的强调,星云大师更进一步从制度面著手来杜绝神棍的黑手伸入组织之内。例如,国际佛光会在成立时即订定了佛光会员应遵守“八不要”:1、不做法会佛事,常做家庭普照。2、不经常化缘,活动收费要定价。3、不可一时一任,要经常参加会务。4、不要好奇速成。5、不要卜卦算命。6、不看风水时辰。7、不要奔走探玄。8、不与邪道来往。
教育与制度双管齐下的结果,既让个人与组织趋于健全,又杜绝了宗教神秘化而被神棍利用作为自我图利的工具,在邪教横行,危害社会的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这样的一种理性作风无疑获得了大家的一致欢迎,从星云大师在世界各地所主持的皈依典礼,总有干人乃至万人从各地赶来参加就不难看出,“行事正派”是星云大师及其所创建的佛光山与佛光会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人间佛教”之所以能够迅速全球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以深入浅出及系统化的方式编印佛典及教材。如前所述,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对于深谙佛法者正如暗夜的灯炬,苦海的宝筏,可是要全球化,对于初入门者,往往因卷帙浩瀚,古文艰涩,而义理远隔,望文生畏,所以佛经的简化与外国语文化是刻不容缓的事。
佛光山有监于此,不仅于早年编印了举世闻名的《佛光大辞典》方便现代人按图索骥、了解经义,更大规模地出版了一百三十二册《中国佛教白话经典宝藏》,具有通顺易懂,文简义赅,雅俗共赏三大特色,之后又相继完成了《佛教》丛书十册、《佛光教科书》十二册……。这些由星云大师一手擘画的钜著,目前已陆续著手翻译成各国文字。
大师的著作在华人圈里甚受欢迎,这与他一生致力于将佛陀的数理说(写)得让人懂有很大的关系,他曾在(我的宗教体验)一文中表示:
听不懂的佛法再奥妙,只不过是东之高阁的装饰品而已,对我们的生活一点也没有帮助。我个人不
喜欢谈玄说妙,更不喜欢故作神秘,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不论佛法中多么难解的数理,我总是深
入浅出,让大家很容易地了解。就是谈空论有等形而上的问题,也要设法和日常生活印证。……佛
陀的毅化,本来就是为了改善我们的人生,净化我们的心理,提升我们的生活,因此佛法是离不开
生活的。……我一生的理想,就是弘扬人生佛教,生活佛教。
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文所述,近几年来,星云大师的著作译本在西方世界也开始受到瞩目,这证明了人生的佛教、生活的佛教是普世大众所需要的。
㈢基督教是全球化最成功的宗教,但是近年来也面临了一些瓶颈,佛光山如何面对这些瓶颈
佛光山的优势在于:
1、具有缜密而统一的组织——佛光山与国际佛光会,让出家僧众与在家信众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一样,彼此合作,弥补了基督教单打独斗的困境。
2、有专职训练的弘法宣教人员——弘讲师与檀讲师,并作有计画的培训,让佛法得以弘化全球。
3、主动的出击。佛教过去由于过分的保守,固本、重视传统,与生活脱节,与人分离,佛光山采取主动,例如积极参与二OOO年雪梨奥运即为显例,佛教参与奥运,在以前不可想像。
4、向先进国家弘法。以前基督教重点向落后地区宣教,今天佛光山也将落后地区(如非洲)列为重点弘法地区,但是也积极向先进国家弘法,因此发展出一套与基督教截然不同的弘法方式。
综合以上三项,可以看出佛光山与佛光会在全球化的实践中,已经替佛教全球化找出了一个正确的道路,指引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展望未来,只要有更多的正信佛教徒加入内修外弘的行列,佛教的全球化是可以预见的。
上述三项是佛光山与佛光会内在的努力,至于外在的环境,目前正有助于佛教国际化,全球化,主因在于:一、自七O年代中期,台湾开放移民,且移出的人经济、教育条件均不错:二、香港人于数年前大量移民大英国协国家;三、中南半岛难民涌入各地。这一波波以佛教为母亲之教的华裔子孙,在海外尤其需要心灵寄托,佛教才得以在他们支持下推展。
内在的努力加上外在的环境,是佛光山与佛光会得以迅速国际化的主因。
八、结语
今天,缀著BLIA(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字样的黄背心穿在白、黄、黑不同人种身上,见证了四海均有佛光人:而象征“竖穷三际、横遏十方”的五色国际佛光会会旗飘扬在六大洲的上空,也说明了只要佛子们肯发心立愿,自觉行佛,星云大师的宏愿——“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即在指日之遥。
本文的目地在于探讨佛教具不具有人间性
进一步探究全球化的可行性
由于佛光山与佛光会是目前国内提倡人间性最力、国际化最成功的显例,于是以佛光山及佛光会为主体,藉由佛光山的作为,建立佛教全球化的方向指标,供有意推动全球化的后来者借镜。
今天在欧美,“禅”、“静坐”、“身心治疗”等,让美国人充满好奇;比起日本学者钤木大拙带来的日本禅宗,以及藏传、泰传佛教的弘法,中国大乘佛教进入西方算是起步比较晚的。五百年后,西方佛教中到底是哪一种佛教的成分会多一点
受谁的影响多一点
从本文当能看出一些端倪。
摘自《普门学报》第四十期
《星云大师与人间佛教全球化发展之研究》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