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间佛教禅修行——性广法师访谈录(邱敏捷)▪P6

  ..续本文上一页悲与信愿”的三要门,来了解天台的圆教修行思想,则其圆顿止观,是以一心三观、一念三千的智解为主的法门。但是智顗又体会到圆观中道实相的深妙与难入,故要辅以圆信、发愿的信愿行法。那圆教行人的慈悲行要在甚么阶段才实践呢?是要等到证入六根清净位时,才大显身手,大开圆行;此一阶段,在天台判教的证量等第中,已同于藏教的佛位,通教、别教的菩萨位,其果位是不低浅的。如此,我们就可以了解,天台圆教的大乘利生行法,是起源于中道实相的慧解,与筑基在殷切的信愿行中,而甚深禅定证量的获得,也成为入于六根清净位的有力因依;也只有在具足了慧解与信愿,并辅起强大深刻禅定力的“六根清净”境界,其所生发的度生力道,才能有效而切实的助益众生。我们认为这是以慧解与信愿先行,再回入大乘慈悲心的天台圆教修行法门的特色。

  最后,提一个衍生的问题,也就是“先成佛,再度众生;还是依于度众生而成佛?”的次序问题。

  如果放在累积福智资粮而成佛的正常因果序列中,则应是“圆满度生愿行而成佛”;所以,“先成佛再度众生”,这句话是有矛盾,是不通的。但是这句话如果放在智者大师天台圆教的“被接”修行理论中,则是可以会通,可以理解的。也就是仿以“圆接通”与“圆接别”的方法,先远离众生,专意念佛与禅思,待到“六根清净”的相似佛位,也就是藏教的佛位──成佛以后,再回入于利生的慈悲三昧法门。

  依于以上的讨论,我们从研究智者大师的圆顿止观,天台大乘法门的修行主张中,更深刻地了解导师禅学思想的特色。导师人间佛教的修行主张,溯本探源,直接继承了佛陀入世利生,依人身而成佛道的精神,也继承了龙树菩萨依正常道而行菩萨道,以入于佛位的初期大乘精神。他肯定入世利生就是菩萨三昧的正行,透过入世利生的菩萨三昧正行,以累积成佛的福慧资粮,而不是从信愿入手,再转向回入大乘慈悲行。

  从这样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人间佛教的解与行,其理路是直切而贯通的,此中,度众生是成佛的正因行,成佛道要从度众生中累积而来;他主张在初心修行的开始,就实际投入人间利生的种种菩萨三昧行法中。我曾以导师在《印度之佛教》一书的序言中所提菩萨行之三个信念为:忘己为人,尽其在我与任重致远,以为人间佛教禅法之重要修行特色。

  以上所说,我们从对于智者大师圆顿止观思想的研究,发现其中在初入菩萨行时,是比较偏重于信愿行的念佛法门,这与导师人间佛教修行中,强调直入于慈悲利他行思想,的确有很大的不同。

  十五、结语

  综上可知,性广法师出家因缘简单而殊胜,因剃度师慧妙法师读壹同女子佛学院,与导师门下慧理法师是同学,在思想与情感上,跟导师这边很亲近;慈航纪念堂也有导师《妙云集》,便于阅读而受到启发。法师与导师进一步的因缘,则是昭慧法师的关系。

  法师出家四、五年间,念佛、拜佛、不吃、不喝、不睡等,各种法门都体验过。然而,这些修行的体会没有次第,它没办法复制,没办法言传。后来接触导师思想后,知见才渐渐被打开。导师没有特别强调修行,当时受到感召的,是积极入世的精神。积极入世有两个方面,一是护教,二是投入社会关怀。加上法师个人一直很喜欢禅修,有机会到缅甸帕奥禅师主持的禅林用功。法师认为,帕奥禅师之禅法特色就是次第分明,重视依戒清净、得心清净;依心清净,得慧解脱。在她看来,帕奥禅法是三乘共学的基础,其方法清晰,比较遵循《清净道论》。但法师在禅修知见上,则得力于导师对于禅修的观念、态度、主张与分别。

  依法师的观点,天台智者大师在义学的成就,足以与印度佛教的大德们媲美;而禅宗祖师大德所得的是定境还是慧证,有待厘清。佛法讲“破我执”是断生死的根源,以声闻为共三乘的基础修行,一个破我执的圣者,回过头来观照自己的心,观过去、未来好几世,这个心的连续是没有的了。证果由己,是否轮回自己是知道的。

  此外,法师认为,“慈济宗”之成立有其功能性之考量,但成不成宗,宜让后人来定位,比较自然;同理,印顺学派亦然。慈济之所以会被讨论,是因为它里面有不是导师思想的成分,然我们也该看看非导师人间佛教思想中的“相同”的想法,异中求同,才不致自我窄化。

  法师〈智顗大师圆顿止观特色之研究〉一文,得出智者大师与导师在智慧、慈悲与信愿上各有偏重。智者大师圆教之修行,要先远离众生,修到六根清净位的相似佛位后,才开始利益众生;导师则是直接继承佛陀依人而成佛,接榫了龙树菩萨依正常道而行菩萨道而入佛位的坚贞精神。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感受到性广法师在佛法上的用心,不仅在禅修上有其功夫,在学术的辩析上也达一定水准。

  (本文原刊登于邱敏捷:《“印顺学派的成立、分流与发展”访谈录》,台南:妙心出版社,2011年)

  

《人间佛教禅修行——性广法师访谈录(邱敏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