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细心体会佛法 4

  

细心体会佛法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4/6)

  

(3月26日下)

  

  【要点导读】:

  ◎ 茫茫人海,佛菩萨在哪里?

  ◎ 世出世间,是哪里不圆满?

  ◎ 五欲八风,给自己打几分?

  

  四、善恶二业发心别,世出世间法最胜

  1、善恶二法自掂量·身语造业重发心

  【对比·自省】:

  ——世间上面大家在做事啊,在工作啊,都是非常的忙碌、经营。

  ——我们什么时候把这种心思用在经营佛法、经营自己真正的人生?

  ——我们很容易在世间法上面的衣食住行上拼命,我们很难说在佛法上拼命,是不是?

  ——比如我们拼命去用功,用功用到拼命的程度,不容易做到的;

  ——但你世间上面,你去赚钱,你去要办一个什么事情,那都是废寝忘食、费尽心思,我们所有的能力都用尽。

  ——那我们来学佛法、来实践佛法,何时有这样子的一种心理?

  ——我们都是悠哉悠哉在过,那怎么能够会有成就佛法?这是不可能的。

  ——这我们自己,肯定自己有感觉,这个心思哪个轻?哪个重?我们自己都知道。

  

  

  【业果·抉择】:

  ◎世法:

  ——如果事业不是佛法作为主导、作为核心,那我们有做事,就有造业,

  ——事做得越多,业造得越大,佛法越弱,那么我们都是世间法,甚至都是世间恶法。

  ——从世间恶法出发来做的事情,他的行为就是一种恶的业,最后就是感恶的果,感苦果。

  ◎佛法:

  ——如果我们从佛法出发,从菩提心出发,他所做的事情,这种行为就是善业,就是菩萨道。

  ——因为菩提心出发,所以行的是菩萨道,他最后就能够证佛果,得到佛的果。

  

  

  【造业·关键】:

  ——事业是我们心的体现,我们心通过身语去造作,变成了业,有事有业,就是事业。

  ——同样一件事业,它从什么心出发是很关键,发什么心是非常关键的。

  ——不能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精力用在去经营世间上面的事业。

  

  

  【警戒·误区】:

  ——为什么有些人本来脑筋很好用、很聪明,很有学问,最后,脑筋也就不灵光了,人也不聪明了,这个知识越来越弱,文化越来越差?

  ——他就是这样子了,用心用错了,最后,内心没有力量了,就是怕麻烦,什么事情都是怕麻烦,稍微有些事情,自己不想去动。

  ——就是内心收得越来越紧,不能放开,不能放松,内心没有活力,这个就是学佛法学错的一种征兆,一种特征。这样子学,是不对头的、不对路的。

  

  

  【学习·发心】:

  ——那我们在寺庙里边来,就是学习发心。

  ——发心也是需要学习的,不是说你自然而然就能够发得起来的。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2、效学祖师唯法重·除遣分别贵实践

  【效学祖师】:

  ——玄奘大师,你看那种精神“宁可西行一步死,不肯东回半步生”,这种毅力是多么坚韧不拔、多么坚强,是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

  ——为什么能够以自己生命为赌注?

  ——就是佛法最重要了,舍此以外,世间上面其他的都微不足道,

  ——宁可为了佛法,哪怕九死一生在所不惜,当然而然就容易成就。

  【树立正见】:

  ——因为我们如果真正把佛法看得很重的话,世间上面,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放得下,没有说放不下的东西,没有说放不下的事情,不可能的。

  ——因为所有世间上面一切的成就,同佛法比都是微不足道,都是可有可无,都是不需要的。

  ——反过来说,我们只有佛法,世间上面资身器具才是我们的条件,用功、办道、弘法、利生的条件,不可缺少的条件,它是第二位的,而不是第一位的。

  ——第一位是佛法,第二位才是世间法,所以世间法和佛法,不能搞颠倒。

  

  

  【破斥邪见】:

  ——而不是说在佛法同世间法上面来搞平衡,这不可能够有平衡。

  ——平衡不平衡,是在我们的内心能不能平衡,

  ——而不是说在时间上面,怎么样子把它平衡了;或者说,你自己不用功,它就能够平衡;

  ——或者说,你问哪个法师,怎么子我又能够把世间上面的事业做得有成就,家庭照顾得好,

  

  在学校上学考试又考得好,同时我们佛法又能够学得好。没有这种方法!

  ——只有说你有没有去用功?而不是说告诉你一种方法,你即刻两个都好起来,这个也不可能的!

  

  

  【如理认识】:

  ——不要说佛法跟世间法,就是一种世间法,学习也好,工作也好,它不是告诉你一种方法,说你应该怎么样子看书,你应该怎么工作就可以了,

  ——它更重要的话,就是你要很认真去读书,你要很认真去工作,很认真去负责、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它不仅仅在于说你的方法问题,是在于你的实践问题,你有没有真正去实践?

  

  

  3、通达业果慎取舍·佛法超胜意先决

  【修学误见】:

  ——常常遇到一些居士来请教问题说“我应该怎么做,马上就会好起来?”这就是对业果不通达的一个表现,

  ——当然也有可能碰巧给你碰上,这个碰巧碰上的话,也是业果,因为你过去的有这种善业,所以能够感到这种乐果;也有可能,不期然的,也很倒霉的事情发生,也是一种业果。

  

  

  【对境观心】:

  ——就是说我们这个心,很容易会受到很小的事情所动摇,

  ——不是说要有很强的境界,就是很简单的境界,我们内心就不容易把握。

  ——当然我们内心里边应该会有这种感觉了,别人对我们怎么样,应该有感觉。

  ——但是感觉之后,我们怎么办?这个就是靠智慧。我们怎么做出反应?

  ——如果我们烦恼现前、烦恼当头,我们的反应,身语的表现肯定是错的,是令别人难过、令别人难堪的。

  ——别人不尊重我,那我们也不高兴,脸色不好看了,甚至我们还会批评、讥笑、挖苦对方,都是有可能的。

  ——那么这些,都是世间人生活的一种态度跟方式,就是这样子生活。

  

  

  【树立正见】:

  ——那我们学佛法,不是这样子一种生活的方法。

  ——我们要把这些情况了解清楚以后,去超越,更高的一种生命的层次需要我们去提升,

  ——也就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心思用在这些方面去,这些本身都是属于世间法。

  ——无论是有钱也好,无论是没有钱也好;无论是有地位也好,没有地位也好;无论是年纪大的也好,年纪轻的也好;主要我们注重的是佛法,而不是注重于外在的这些东西。

  ——甚至说我们有讲堂也好,没有讲堂也好;有大殿也好,没有大殿也好;在庙里边也好,不在庙里边也好。我们所有一切关注的是佛法,需要的是佛法。

  ——你要好好学法,在生活当中也是能够体现佛法,在工作当中也是能够体现佛法,在学习当中也是一样。

  ——就是我学习、我工作、我生活,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佛法。

  ——这样子的话,久而久之,佛法才能够进入我们的内心,才能够跟我们的相续去结合,才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不然不可能的事情的。

  ——长久需要发很大的心,去努力,去作决定。

  ——就是决定学法的心,决定求法的心,决定为法的心,这个就是对法真正有没有认可。

  

  

  【除遣邪执】:

  ——不是说,我们来到庙的时候,佛法我很需要,出了庙以后,佛法就放一边,不要了,出了庙门以后,就觉得这佛法另外一回事。

  ——见到佛菩萨,到了佛堂,到了寺庙,你说我要好好修法;出了庙门,回到家里面,觉得我还是好好生活。那你到底要好好生活,还是要好好学法?这是不行的,这肯定不对的。

  ——不是说我来念几天经就可以的,我这个佛法就学到手了,这不可能的事情。很快就忘记掉了,很快就没有掉了,这不可能的。

  ——只是有一种临时的这样子一种作用。实际上,它是不会长久的。

  

  

  【自省抉择】:

  ——我们对佛法没有真正的认可,谈什么信心呢?

  ——首先你都没有认可这个佛法是最重要的,还怎么会信呢?不可能的。信怎么能够信得起来呢?

  ——首先我们这一点能不能作决定都是很成问题,就是佛法在自己生命当中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舍此以外,其他的都是可有可无,其他的都是陪衬,都是不重要的。

  

  

  『附录·思考题』:

  11.我们做事造业中什么是关键?这对我们获得的果报有何影响?

  12.为什么有人本来脑筋很聪明,但后来就不灵光了呢?学佛学错会有什么征兆?

  13.我们到寺庙里面来学什么?为什么要到寺庙学?

  14.我们应从玄奘大师身上效学什么样的精神?

  15.师父为什么破斥不应在佛法和世间法上搞平衡?

  16.我们能否在内心认可佛法?能否决定佛法在自己生命当中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

  

✿ 继续阅读 ▪ 细心体会佛法 5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