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学,就可以不用来了,……这些观念都是要不得的。”
1.就是说觉得心疲了、不想做了的想法是要不得的。如办一场法会,几十个人护持,大家起的念有善有恶,法会中所有的事,如诵经、劳动、放生等都是与善法相应的,我是要修行要集资粮的。如果觉得心疲了是不对的,法会期间是可以集广大资粮的。
2.法会中各个部组,场地、供养等等,怎么看搬凳子这样一个很小的事情,如整场法会我们赚了一亿的法财,那我们每个人都是与整体有关系的,我们每个人集资粮不只是自己承担的一件小事,而是以整体来算的。这就是让等起缘到整体。
3.小事情可有大心量,法会上做了件小事,缘到整体力量就非常强大,几百人放生、诵经,累积的资粮、善法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法会转心力强,因为大家的心都与善法相应。这种影响力、资粮不是我们一个人能达到的,但当我们的心缘到整体时,我们的等起就不一样了。
4.注意:烦恼并不是不关注了,是不要让烦恼变得强烈,关注的重点是让心缘念在善法上。
五、指出常住义工不如理不如法的现行。
1.常住义工普遍身心僵硬,到现在都没转过来,理论上懂了不少,具体行持却不容易改变,学的东西还成烦恼助伴,学一点别人不知道的就起慢心。不仅自己身心僵硬,还要求别人不能绮语、不能这样那样。
2.常住义工有没有去帮临时义工叠被子、打扫房间?这是很好的长养德行的行为,法师们都做过。大家身心的变化要从行为上来看,看了回馈本还要看你的行为,观其言察其行,骗不了人。但回馈也很重要,是与法师的交流。
3.大家现在是法师说一个做一个,如上殿帮人翻功课本、佛堂开窗通风,说了就有人做了。我们不能说这事不归我管不归我负责就不做,这种观念是要不得的。师父说要先学雷锋,大家比雷锋做得差多了。
4.大家要先启发善法,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心要灵敏,不要冰冷,不要把佛法学成教条了,要让山下居士觉得一想到常住义工就很温暖,有问题就来找你,你就是一个合格的义工了。
六、我们要集什么资粮?
1.四种资粮: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先世资粮、现世资粮。我们做的各种事都含摄在这四种资粮里。
(1)四种资粮。
a.先世资粮:过去世的资粮使我们得到了暇满人身,大家都已具足。
b.现世资粮:广论中的正知而行、饮食知量、精勤修行,浩寤瑜伽,就涵摄在现世里面,现世修行的条件、基础。
c.福德资粮:资具资财、值遇三宝正法。
d.智慧资粮:聪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
(2)四种资粮之间的关系。
a.先世资粮是以前集聚的,没有办法,福德、智慧、现世资粮是我们现在要努力的,会成为来生的先世资粮。
b.如每天早上出坡劳动,是在三宝福田中集了很大资粮,又在做事中分别起善念、不起恶念,懂得怎样待人接物,就是智慧,整个一天都正知而行,这就涵摄在现世资粮。
c.这是《瑜伽师地论》里的分类,也有只说福德智慧资粮的,这四种分类有时空感,过去生、现生、来生,让我们知道这一生现在要努力为未来集资粮。
2.那我们现在要集什么资粮,集多少是头?集多少不会觉得辛苦疲惫?
a.法会还做不做?
b.与世间人的辛苦工作比,我们更轻松,至少在三宝地我们做的是自己喜欢的,而不是世间为了生活不得已去做,都是苦受。
c.我们的辛苦同祖师大德也无法比。
七、文章中“对修行这条路要毫不动摇,非常坚定……”,这段是讲要有信心,信心也是有层次的。
1.大家决定出家、做义工,将生命奉献给三宝都是信心的表现。师父在这里讲的信心标准更高,要决定对自己的修行有信心、对自己成佛有信心。
2.偏理性的人容易说你把道理给我讲清楚了我才相信。大家要去观照。
3.寺里常有客人来,感觉义工对未来很没有信心,问你们将来要做什么,回答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或很没底气地说“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这种情况或是你内心没有信心、或是有些信心但是表达不出来,别人感受不到,这需要从我们自身努力去改变。
4.我们的愿景是什么,大家内心还不笃定。我们这群人就是要为后人走出一条路,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让其他的人都可以进入这个体系,从凡夫走向成佛。
我们盖房子、做网站,都是与这个有关系的。
5.如果我们对未来不清楚,不仅别人问我们时我们会难过,平常对烦恼我们也没办法,心里没有目标,不要说生生世世了,这一生,我们跟着师父拼搏50年,用我们的青春、热情、力量去做,就可以利益许多的人。这个体系建立起来,佛教会更好,各宗派都能得到弘扬。
现在大家都在弘扬佛法,我们也在做我们的努力,不是否认其他人的努力;现在佛教很衰微了,我们要担起责任来。这个意思不能理解错。
6.师父想的三件事,我们发愿要与师父同心同愿,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愿心愿力?大家目前都在努力承担,但是量不够,力量要强,心心念念让宗旨生起来。
八、同学提问和回答。
1.布施是修福,但也是以智慧去做的,得到福也不会迷失。
2.就算讲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理念标准版本,缘起法也是不断变化的,不变的是大的方向、总的原则。(待续)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11》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