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學,就可以不用來了,……這些觀念都是要不得的。”
1.就是說覺得心疲了、不想做了的想法是要不得的。如辦一場法會,幾十個人護持,大家起的念有善有惡,法會中所有的事,如誦經、勞動、放生等都是與善法相應的,我是要修行要集資糧的。如果覺得心疲了是不對的,法會期間是可以集廣大資糧的。
2.法會中各個部組,場地、供養等等,怎麼看搬凳子這樣一個很小的事情,如整場法會我們賺了一億的法財,那我們每個人都是與整體有關系的,我們每個人集資糧不只是自己承擔的一件小事,而是以整體來算的。這就是讓等起緣到整體。
3.小事情可有大心量,法會上做了件小事,緣到整體力量就非常強大,幾百人放生、誦經,累積的資糧、善法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所以法會轉心力強,因爲大家的心都與善法相應。這種影響力、資糧不是我們一個人能達到的,但當我們的心緣到整體時,我們的等起就不一樣了。
4.注意:煩惱並不是不關注了,是不要讓煩惱變得強烈,關注的重點是讓心緣念在善法上。
五、指出常住義工不如理不如法的現行。
1.常住義工普遍身心僵硬,到現在都沒轉過來,理論上懂了不少,具體行持卻不容易改變,學的東西還成煩惱助伴,學一點別人不知道的就起慢心。不僅自己身心僵硬,還要求別人不能绮語、不能這樣那樣。
2.常住義工有沒有去幫臨時義工疊被子、打掃房間?這是很好的長養德行的行爲,法師們都做過。大家身心的變化要從行爲上來看,看了回饋本還要看你的行爲,觀其言察其行,騙不了人。但回饋也很重要,是與法師的交流。
3.大家現在是法師說一個做一個,如上殿幫人翻功課本、佛堂開窗通風,說了就有人做了。我們不能說這事不歸我管不歸我負責就不做,這種觀念是要不得的。師父說要先學雷鋒,大家比雷鋒做得差多了。
4.大家要先啓發善法,讓人感覺如沐春風,心要靈敏,不要冰冷,不要把佛法學成教條了,要讓山下居士覺得一想到常住義工就很溫暖,有問題就來找你,你就是一個合格的義工了。
六、我們要集什麼資糧?
1.四種資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先世資糧、現世資糧。我們做的各種事都含攝在這四種資糧裏。
(1)四種資糧。
a.先世資糧:過去世的資糧使我們得到了暇滿人身,大家都已具足。
b.現世資糧:廣論中的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修行,浩寤瑜伽,就涵攝在現世裏面,現世修行的條件、基礎。
c.福德資糧:資具資財、值遇叁寶正法。
d.智慧資糧:聰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說惡說法義。
(2)四種資糧之間的關系。
a.先世資糧是以前集聚的,沒有辦法,福德、智慧、現世資糧是我們現在要努力的,會成爲來生的先世資糧。
b.如每天早上出坡勞動,是在叁寶福田中集了很大資糧,又在做事中分別起善念、不起惡念,懂得怎樣待人接物,就是智慧,整個一天都正知而行,這就涵攝在現世資糧。
c.這是《瑜伽師地論》裏的分類,也有只說福德智慧資糧的,這四種分類有時空感,過去生、現生、來生,讓我們知道這一生現在要努力爲未來集資糧。
2.那我們現在要集什麼資糧,集多少是頭?集多少不會覺得辛苦疲憊?
a.法會還做不做?
b.與世間人的辛苦工作比,我們更輕松,至少在叁寶地我們做的是自己喜歡的,而不是世間爲了生活不得已去做,都是苦受。
c.我們的辛苦同祖師大德也無法比。
七、文章中“對修行這條路要毫不動搖,非常堅定……”,這段是講要有信心,信心也是有層次的。
1.大家決定出家、做義工,將生命奉獻給叁寶都是信心的表現。師父在這裏講的信心標准更高,要決定對自己的修行有信心、對自己成佛有信心。
2.偏理性的人容易說你把道理給我講清楚了我才相信。大家要去觀照。
3.寺裏常有客人來,感覺義工對未來很沒有信心,問你們將來要做什麼,回答支支吾吾,答不上來,或很沒底氣地說“建立漢傳佛教修學體系”。這種情況或是你內心沒有信心、或是有些信心但是表達不出來,別人感受不到,這需要從我們自身努力去改變。
4.我們的願景是什麼,大家內心還不笃定。我們這群人就是要爲後人走出一條路,建立漢傳佛教修學體系,讓其他的人都可以進入這個體系,從凡夫走向成佛。
我們蓋房子、做網站,都是與這個有關系的。
5.如果我們對未來不清楚,不僅別人問我們時我們會難過,平常對煩惱我們也沒辦法,心裏沒有目標,不要說生生世世了,這一生,我們跟著師父拼搏50年,用我們的青春、熱情、力量去做,就可以利益許多的人。這個體系建立起來,佛教會更好,各宗派都能得到弘揚。
現在大家都在弘揚佛法,我們也在做我們的努力,不是否認其他人的努力;現在佛教很衰微了,我們要擔起責任來。這個意思不能理解錯。
6.師父想的叁件事,我們發願要與師父同心同願,我們有沒有這樣的願心願力?大家目前都在努力承擔,但是量不夠,力量要強,心心念念讓宗旨生起來。
八、同學提問和回答。
1.布施是修福,但也是以智慧去做的,得到福也不會迷失。
2.就算講出一個比較清晰的理念標准版本,緣起法也是不斷變化的,不變的是大的方向、總的原則。(待續)
《漫談修學佛法的重要性 11》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