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所缘境与所知障 1

  

所缘境与所知障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1/6)

  

(7月31日 上)

  

  

【要点导读】:

  

◎ 是什么扰乱了我们心智的光明?

  

◎ 为何同行善友能够为我们印证?

  

◎ 如何将境界转化成佛法?

  

  

一、自性兼具染净业·正见去执纳功德

  

1.心法相应自性智·攀援世法烦恼业

  

【如理认识】:

  

[宗]:我们讲说佛法、听闻佛法,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佛法不容易听得到。不容易听得到,而我们今天能够听得到,就说明稀有难得。

  

——听了之后为什么会快乐呢?就说明我们内心同佛法相应。

  

——我们此时此刻所讲的佛法,所听的佛法,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以及所有的祖师大德们所觉悟到的佛法,体性是一样的,

  

——这样子能够让我们内心烦恼得到调伏,内心寂静、内心清明。

  

  

【如实自省】:

  

——可惜的是,我们在更多的情况下,听闻佛法未必能够快乐,快乐不起来。

  

——就说明,我们内心同佛法有距离,不相应。

  

——时间长了,不仅说欢喜心、希求心、快乐的心情没有,带来的是一种痛苦、无奈、彷徨的心情,这些都是毛病。

  

  

【对比觉照】:

  

[宗]:我们的心一方面能够同佛法相应,内心具足种种的自性功德。

  

——也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有去领纳佛法的这种功能,我们能够体味佛法的这一种心理的作用。——就是起心动念,有办法接触到佛菩萨境界的这样的一种心智、智慧。

  

——那如果我们内心不具有这样子的智慧的话,那肯定佛法就听不懂,听了佛法理解上面有差距;

  

——也就是我们能够听得懂,就说明我们内心的智慧足够。

  

[宗]:但是,我们内心也有去攀缘外境的功能,那么这种功能也是本性具足的,缘世间法这种的心态和力量更加的坚强。

  

——其原因就是无始劫以来一贯等流下来。

  

——其次,世间的都是杂染共业,内心有这样子的染污的烦恼、业的等流,同时就能够同外在的业去相应。

  

  

【无明心行】:

  

——当我们看到外在的一个动作、一个行为、一个小小的境界,就非常容易引发我们内心同它去相应,这就是我们内心的无明状态。

  

——看到、听到、觉察到外在的境界,也可能引发我们内心对它的远离,这样子也是一种无明状态;

  

——也有可能引发我们内心对它的贪着,也是一种无明状态,

  

——甚至引发我们对它的怨恨,对它的不理解,对它产生骄慢,对它产生种种的非议,诸如此类。

  

——就是我们内心同外在的、所缘的境界去相应了,就是我们同不好的境界去相应了。

  

——所以,我们内心既能够同佛法的境界相应,也会去同不好的世间法相应。

  

  

2.无明执取障自心·依法行持纳功德

  

【面对问题】:

  

——但是为什么我们容易同世间法相应,不容易同佛法相应?

  

——我们学佛法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容易同佛法的行相相应。

  

——更有可能时间长了,学了佛法的时候,内心依然还是同世间法的行相去相应。

  

  

【探究原因】:

  

[宗]:这里面就关系到自己的内心错误的执取,因为这样子的原因扰乱了我们的整个的心智,把我们自己内心的自性光明障碍住,把自己内心当中所具有的智慧障碍住了,无法去体会佛的功德,去体会诸法的法性。

  

  

【如法对治】:

  

——假如自己能够用佛法的智慧,用空性的道理,加上自己心里所具有的功德,同时产生作用一起用来面对境界,用来作为自己行持的力量,这样子自己就比较容易有办法、有力量来体会三宝的功德。

  

  

【如理辨析】:

  

[宗]:体会三宝的功德、感受三宝的功德,自己心就与三宝相应,自己的心就能够领纳这些功德。

  

——所以我们常常讲三宝功德,不是说三宝功德已经很多很多了,我们也常常去讲;同时,经论上面也会学了很多很多,不需要去说。

  

——我们去说、去听的时候,其目的要让我们的心同三宝相应,要让三宝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

  

——并不是说,三宝有没有功德,要靠我们去讲,它不是这样子的意思。

  

——三宝的功德是圆满的、清净的,主要的是我们能够体会到几分,我们就有几分的功德,我们就会有几分的相应。

  

——我们体会不到、感受不到这种功德,就说明我们内心三宝的力量和作用是非常微弱的、甚至没有。

  

  

3.莫著邪见趣法要·实修体证长道心

  

【破斥邪见】:

  

——时间一长、不知不觉,自己所认识到的佛法是自己所认识到的那些,究竟那些佛法是不是佛法就很成问题。

  

——那么如果我们自己觉得,这些佛法是自己认识到的、不同于过去的,这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行相。——[师父破斥]

  

——就是怎么有可能我们自己认识到的佛法,跟佛菩萨的境界不一样,跟祖师大德们不一样?这叫作什么佛法呢?怎么有可能会有这种状况呢?

  

  

【如理思维】:

  

——只是说我们能够更加容易去体悟佛法,或者说我们所体悟的佛法会不会更加善巧地表达出来、叙述出来,仅此而已。

  

——善巧地表达出来,是不是符合佛法的原意呢?我们表达出来的时候,又如何来看到它的深跟浅的次第。

  

  

【深观自省】:

  

——所以学习佛法、听闻佛法,不仅仅在于说,我们讲出来的语言、文字符合不符合经论的原话。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晓得这句话是什么境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讲给别人听,或者我们听别人讲,我们看经,我们读论,(那么)内心里头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触动,内心里头依然是一个谜团,内心里头仅仅是一个文字的符号。

  

——我们讲苦集灭道。道谛,灭谛,我们没有去用功,没有去体会,什么时候能够懂得道谛、灭谛是什么味道呢?不知道了,体会不出来。

  

——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得出来,道心、信心就比较容易增长,

  

——就是因为体会不出来,就是因为相应的度不够,修行、用功、学法不会上路,反反复复,停滞不前;

  

——如果我们上了路,我们能够用功,绝对是一件非常欢喜快乐的事。

  

  

『附录·思考题』:

  

1.为什么说我们讲说听闻佛法,是一件非常难得,也非常快乐的事情呢?

  

2.为什么我们内心既能够同佛法的境界相应,也会去同不好的世间法相应呢?

  

3.为什么我们容易同世间法相应,不容易同佛法相应呢?

  

4.我们如何能够比较容易、更有力量地来体会三宝的功德呢?

  

5.我们讲说、感受和体会三宝的功德,其目的是什么呢?

  

  

《所缘境与所知障 1》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