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九讲 上篇▪P2

  ..续本文上一页的问题、根机、状态都不同,(所以讲法的内容和方式也不一样。)

  

  

   乙三、认识常见修行障碍

   丙一、固执己见,身心粗重

  【常见误区】我们长期以来,不知不觉累积下来的种种错误观念积非成是。

   错误的东西,积累久了就变成正确的了。错的,认为是正确的。

  【排斥异己】每个人都是在自我的认识过程中熏习,自成体系。

  当外缘与自己的体系不同时,就会认为别人说得不对、不好、不如法。

  遇到外缘的时候,内在积非成是的观念就会产生反弹。

  【烦恼过患】这种反弹就会让我们自己整个身心粗重。

  【何谓粗重】粗重,唯识的话叫粗重;

  经典里说:“阎浮众生刚强难化,难调难伏。”难调难伏,就是粗重。

  粗重,即对法无所堪能,内心没有接受佛法的能力,烦恼炽盛,讲什么法都听不进去。

  别人的知见接受不了,就叫做粗重。

  【粗重现行】在佛门里,我们上殿、过堂、出坡、拜忏,所有的一切,为什么难以坚持呢?就是无所堪能。无所堪能的原因,就是身心粗重。

  【错误认识】我们没有真正去对治,也没有真正去查找我们的问题,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的烦恼(所致),(但是我们认识不到深层的原因,)自己觉得好像很疲劳,很疲乏,很忙,这些状态都是不对的。

  【判断标准】我们学佛法,越学应该心力越强。如果学来学去,最后一点心力都没有了,那就学得有问题。

  

  

   丙二、惑于表相,浅尝辄止

  【甚深意义】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指导,佛法都是非常简明扼要、直指人心的,所有的一切法都是对治法,都不是随便说的。

  【如理认识】佛讲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考博士,而是为了让人开悟。

  不是要让我们懂得多少道理。

  【误解重重】长期以来,很多人误解佛法、扭曲佛法,把自己在佛法理解上的很多偏见附加到佛法的本义上去。

  【难识内涵】一个人又一个人,一次又一次,把自己的误解加上去。

  最后让我们认识不到真正的佛法。

  我们所认识的只是佛法的包装盒而已,只是外表的东西,实际上没有真正认识到什么是佛法。

  【喻】我们送礼,把它包装得很好看,但包装盒拿回去有什么用呢?主要的要拿里面的礼品。

  【买椟还珠】我们觉得盒子很好看,被这个盒子迷惑住。这些盒子都是人为了善巧方便而附加上去的。

  【清楚认识】我们要知道这些附加的都是不对的,不是佛法,只是为了让我们接受佛法的善巧方便,与内涵不一样的。

  

  

   丙三、不见己过,归咎于他

  【观察反省】佛法让我们身心和谐、安稳,如果人与人之间存在问题,宗教与宗教之间不和合,有矛盾、有纠纷,就说明我们学佛法学得不对路。

  【不见己过】但是当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却很难认为这些问题与我们自己有关,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要负主要责任。

  【错误心态】

  我们非常容易认为是对方不如法,所以我们跟他合不来;

  因为对方做得不对,所以我们没办法(与他)沟通;

  因为对方烦恼重、习气多,所以我们没办法接近。

  常常都是这样对立。

  【深入观察】实际上,如果我们更加细微地观察,深入分析,就能了解无我的道理在里头。

  【我执为因】一旦我们内心存在事物的对立面的时候,恰恰是我们内心我执在坚强,远离了“一切法无我”的根本宗旨。

  

  

  乙四、依法行持是修行的关键

   丙一、以法观心破除烦恼障碍

  【实践法门】我们学百法明门论,在日常生活中绝对是能够运用的!

  【反问】如果不能运用,那我们学它干嘛?

  【基本原理】(百法把人的心态分为)善心所、烦恼心所、随烦恼心所。

  善心所是对治门,烦恼心所、随烦恼心所是障碍门。

  内心有障碍,(所谓)“百法明门论”,明门,(就是要开启光明的大门,)心的大门关闭了,你的光明就不能显露,智慧就开不了。

  烦恼一出来,智慧就没了。你内心封闭,(如何开智慧呢?)

  【用功方向】所以我们一定要搞得非常清楚:烦恼是什么、随烦恼是什么。

  【粗重烦恼】刚才谈到,烦恼就是粗重。

  粗重,是烦恼,是心所法,是人心里的状态。

  心里的状态看起来没有体积、重量,实际上比石头、木头还重。

  【难以去除】你烦恼粗重,想把它去掉,很不容易。

  你总觉得:“哎呀!这心里很难受!烦烦恼恼!”

  (但)你(想)把它去掉,却去不掉,不知道有什么办法来去掉。

  【以至于斯】我们人的烦恼粗到什么程度呢?粗到我们认识不到。

  【错误认识】有些人说:“我烦恼很轻,认识不到!”

  【驳斥邪见】我认为,恰恰是因为你烦恼太大了,所以看不到。

  【深刻辨析】你的烦恼太大了,看不清楚;太多了,分不清楚,所以叫粗重。

  若烦恼很小很细微,容易观察;太大了,就认不清楚。

  【喻】就像一座泰山一样,(在你眼前),你的认识就模模糊糊。

  (烦恼)越是细微,智慧现前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念头出来,你就观察得到。

  【难见难移】真正粗重的时候,就是看不到,所以才叫做粗重。

  重,不容易改变,力量很强;

  粗,体积很大,整个内心的世界都被它占满。

  力量很强,别人移不动,触动不了。

  这就是我们内心的障碍,我们也没有办法用什么工具来把它撬开。

  【唯法能除】那怎么办呢?

  我们只有觉察到:这是我们的烦恼,我们需要佛法的对治,这个问题才能够解决。

  【回归自心】所以必须回归到自己的心上去。

  【错误现行】如果不是这样,不论是学佛的居士也好,甚至一些出家人也好,学到最后,人的心都非常僵硬。心也好,但是非常僵化,(别人)怎么跟他说,都听不进去,总认为自己最正确。

  【如实了知】这就是烦恼,就是问题。都是一种障碍。

  【纸上谈兵】所有的佛法,法相、名词、义理,只是在我们的内心中变成一个假设的概念而已,在义理上懂得一点,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状态毫无所知。

  【难以觉悟】因为不知道,所以不能学习、没有悟性。

  如果不能觉悟,就如同睡觉一样,一直醒不过来,永远都是在睡梦当中。

  【师父破斥】你一直在睡梦当中,能做什么事情?不可能!菩提心、慈悲心都无从谈起!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九讲 上篇》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