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八讲 上篇▪P2

  ..续本文上一页R> 乙一、色蕴如梦

   如梦,就如我们做梦一样。佛菩萨、圣者看我们,都是在做梦。

  【梦】我们做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做梦,只有醒来才知道是做梦。

  【类比认识】色蕴也是如此。我们(第一眼)看到色蕴本身、看到色法,我们会认为它是真实的,只有第二个念头,你去作意的时候,我们才会认识到说:哦,它是物质。

  【作意方识】你真正去缘它的时候,这个色法会变成我们内心上面的一个行相,你会把它当成是心里的一部分。只有去作意,去正解,用慧去观照,才知道这个是外在的东西。

  这就是色蕴如梦。

  

   乙二、受蕴如幻

  【幻】幻,如变魔术,无中生有。

  【受蕴如幻】受蕴,是人的感受。如幻,它是不真实的。

  【万千差别】人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比如说有人吃昆虫,吃蚯蚓,我们就很难想象。

  【苦乐感受】人种种的生活习惯以及追求,都是一种感受,有人认为这样很快乐,有人认为这样很苦。

  【现实为喻】没事的人天天打牌、搓麻将、打游戏机,他认为这个很快乐;有些人觉得这个是玩物丧志,在浪费时间,是很苦的。

  【无知如盲】大部分人在从事事情本身的时候,不知道这个事情究竟是对还是错,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

  【智慧观照】只有用智慧去观照的时候才能知道苦乐的感受都是如幻的,不实在的,这样才能解脱受蕴。

  【随业流转,难脱生死】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从前生到今生,就会随着我们自己的习性、习惯,去缘那些我们认为比较快乐的感受,去远离那些我们觉得痛苦的感受。

  不愿意接触的人,我们不愿意同他接触;

  不会的东西我们不愿意去学;

   麻烦的事情我们不愿意去碰——觉得这样很麻烦,你心里面不好受,就不愿意去碰。

  这样我们就不容易进步了,不容易转变。

  

   乙三、想蕴如泡

  【泡】泡,泡沫,水泡,浪花。看起来水泡一个个是真实的,实际上它很快会过去。

  【类比认识】想蕴是取相,然后给它安立种种名言。这些取相安立的名言与事物本体、诸法实相不能划等号。

  【错误认知】我们在想蕴上无法做到这一步。我们认为所见、所闻、所认识到的脑筋中的这些影像(取相)和我们用语言来描述、表达的(名言)是完全正确的(符合诸法实相)。

  【错识过患】这样我们就在想蕴上不断坚固,难以超越。

  

   乙四、行蕴如影

  【诸业如影】我们所造的业犹如我们的影子一样。我们人走路,太阳光下如影随形,业就是我们的影,一直跟着我们。

  因为业是如影的,所以是可以忏悔的。否则,无始以来我们所造的业不计其数,多如恒河沙,尽虚空遍法界容纳不下。

  

   乙五、识蕴如露如电

  色、受、想、行如梦、幻、泡、影,识蕴如露亦如电。

  【露】如露,朝露;

  【电】如电,下雨时打的闪电。

  露是从空间上来讲,我们看得到,很快,露水(就消失了),它是(比喻)事物空间的表现。

  电是时间上的表现,非常快速。

  【认识万物】(有)时间、空间(上)的表现,万物才能够被我们的心认识。

  【心念无常】心本身也是如露如电的,我们心念的生灭是非常迅速的,非常无常的,我们一下这么想,一下那么想。

  【心如宇宙】整个宇宙也是时间空间的,宇,指时间;宙,指空间。我们的心念也是宇宙,也是有时间有空间的,并且变化非常快,宇宙的运行变化也非常快。

  

   乙六、摄彼等义

   所以我们就要去思维五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都应作如是观。

  【如理辨析】“应”,不是“应该不应该”,而是是否与这种“观”相应。

  【法与非法】如果与这种观相应,才是佛法;如是观,才可解脱。如果不是如是观,只有积累负面的东西、世间法的东西、有为法的东西,只有越来越沉重,就不是我们佛法用心的方法。

  【师父强调】应作如是观就是我们与这种观法是不是相应。与之相应,观五蕴皆空。

  【人空与法空】五蕴皆空就是人无我,人无我就是法无我的一部分,人空是法空的一部分。如果不能人无我,怎么能法无我呢?

  【观人无我】怎么来观察人无我呢?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五蕴空,这是人无我。

  【何谓假我】无我,假我,什么叫假我?不真实的。

  我(的特质是)常、一、主宰,(实际上)它不是常,也不是一,又不能主宰,所以是假我。

  假我是否重要呢?假我也很重要。

  【二假有别】佛法中的“假”,不是世间上“真假”的意思。

  ◇世间上,一百块钱,这个是真的就可以用,这个是假的,是伪造的,不能用。

  ◇佛教中的假,是假借、凭籍之意,一切法是仗因托缘(而有),因为仗因托缘,所以是假的。

  【常见误解】我们所理解的“假”常常是“真假”之“假”。

  如:我这个人怎么是假的呢?我们明明看到一个人,怎么说他是假的呢?明明看到前面一桶水,怎么说是假的呢?明明看到一碗饭,怎么可能说是假的呢?假的你可以不要吃饭,吃泥渣。

  【如理认识】不是这么回事,不是真假的假,这个假(的意思是)假借、凭藉。

  【识假破执】任何法都要假借因缘而存在,如果我们能够观察到这个法所假借的种种因缘,我们就不会执着;否则我们就会被法本身障碍住,就变成有我了,有自在心,有生死心,有常、有一、有主宰,就会引来无量无边的苦恼。

  【借假修真】我们四大五蕴的身体、宇宙的万有,都是我们假借来修道用功(的助缘)。

  【心存感恩】既然这些都是假借众缘和合而有的,我们就应该对万物、也对自己,有一种报恩、恭敬、虔诚、尊重的心情。(因为只有)众缘和合(我们才能生存),如果没有人煮饭给我们吃,我们过几天就死了;没人给我们水喝,我们过几天也死;没有人给我们造房子,我们也会死。这些都是我们人活在世上的缘,仗因托缘我们才能生存。

  【如法观照】这样去了解佛法、了解五蕴、了解世界,自然而然我们种种的观过就会消除。

  【观过根本】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肯定会观过,因为你都是在事物的表相上来比较,一比较,就有长短、得失、你我、高下,这是肯定的。这不是我们佛教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这是世间法。

  【了知区别】

  ◇世间法是要追求事物的差别相;

  ◇佛法是要从事物的差别相趋于事物的无差别相,回归到诸法的本性,明心见性。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八讲 上篇》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