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舌身五根所缘五境,这样就很好区分,再多的物质都可统摄其中。
【分类认识】这五种再分成三种有对(障碍有对、境界有对、所缘有对),这三种有对就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区分色法、物质,即我们的物质观,我们对物质、色法的观念、态度。
【从相至性】不是很简单的说“色法就是空”,法相、唯识恰恰是通过分析的方法来达到空,不是让我们(直接)去悟到最高第一义谛,(不是)从本质上面来谈“一切法无我”,(而是从法相入手)。
【如理认识】九十四个有为法,都是无我,它是生灭法,生死;六个无为法,是不生不灭法,涅槃。生死与涅槃的区别:没有生,当然没有灭;有生,就会有灭。 【心之生灭】生、灭都是同人的心有关,从人的心上面去分析。 ◇我们心缘到一个境界,看到好看的就想看,听到好听的就想听,起心动念都是生灭。 ◇不生灭,即无论什么境界都能用般若智慧去观照,用无我来观照,内心中没有生灭动静的差异。 【直指内心】人内心的落差、反差很大,内心的动荡是很大的,所以有这些落差、动荡、起伏、不平静,所有的一切都是生灭法,痛苦、快乐都是生灭法、有为法。 【难易不同】怎么在色法的境界上来用功、来观照不生不灭,是比较容易的,在心法上面就更难以琢磨。 【以喻作比】 ◇(从心法入手)我们说“惭愧心”,什么叫惭愧心?怎么来把握?怎么(生起)惭愧心?把握不住。你说“信心”,怎么来把握?很难把握。 ◇(从色法入手)如高血压、糖尿病人,必须吃某种药品,医生告诉你必须要吃这种药,大家也都吃这种药,你对这种药就会有信心,时间一到,你就会去吃。不吃,血压就会上去;糖尿病,指数就会上去,影响到人的健康。 那么,药品就是我们信心所缘的对象,一到时间你就会想要吃药。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种药的话,我们就算知道说自己得了病要吃什么药,就很难专注,很难肯定说这种药对自己有多大作用和帮助。 【色法为介】所以它需要一个外在的色法,正法的时候都没有像,到像法的时候才有像,以便我们培养信心。(理解:正法时人根机好,可以直接从心法趣入,后世的人根机不够,必须借助色法来认识、用功。) 【造论意趣】我们如何发长远心,如何用佛教告诉我们的起心动念的方法来保持佛教告诉我们的应有心态?这是世亲菩萨造论的根本意趣。 【行持为要】一部论,把它当作教材研究或当作佛法来修持是不同的。 如果只是当成教材研究,就是研究理论; 若把它当成思维修的教材,情况就不同。 【以喻说明】思维修,如何用功呢? 【喻1】比如念佛,实际上也是一种声音,“阿弥陀佛”,(通过这种)声音,我们的心、心所就比较容易安住到佛号的声音之上。如果念佛时把四个字完全作为自己所缘的境,是很难的,就不会分明,念十分钟、半个小时,都乱掉了,忘记了,走神、念不下去。我们最多只能记住一个字,记住“阿”字,再多一个字我们都记不好。所以我们只要记第一个字,后面三个字就能记住了。这就是我们用心的一个方法。 【喻2】比如念经,念一念就念乱了,念不下去,起妄想了,心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怎么办比较好呢?就要把每个字都念出声,每个字读音都正确,自然而然就专注。就是你把每个字都念好,那么经文就念好了。 【错误现行】实际上我们对经文熟悉了、会背了,念的时候心根本就不住在音声、文字上,只是一种习惯的行为,我们看到这些字都很熟悉,一下子可以看好几行,实际上我们的心没有住在声音、文字上,法就不能入心,就没办法来训练人的心识,做一段时间就做不下去了。包括做功课也是这样。 【师父破斥】学教理、学佛法,不是学哲学,很多人不会用心、不会学,学来学去就变成哲学了。 【不用心的过患】(把佛法当作)学哲学的话,一般人头脑都不够,学来学去就会互相矛盾:这里这么讲,那里那么讲,这么多宗派……最后无法融会贯通,经读得越多,困惑越大,最后就学不下去,就是不能真正去用法。 【相为性表】佛法在宇宙万法上体现,但不是它本身。 【喻】桌子、椅子(是相),本身(性)是木头。 【用心为要】如何用心很关键,就是说我们怎么来认识它、分析它,关系很大。 【缘起性空】认识到这个法本身的体性,就是认识到法性;认识到这个法的表相,就能够处理好缘起的关系。缘起性空、有为法无为法,都是能够从这上面来认识的。 【破斥误区】(认识)法性,不是一句口号——说它是法性,就是法性。不是我们死了以后才能证法性。你活着都不能见法性,死了怎么行呢? 【须知次第】法性即不生不灭,有为法是有生灭的,我们(先要知道)怎么来洞察到事物生灭的状态,然后从这个生灭的状态中再来体会它的不生不灭相。如果我们生灭相都观察不到、观察不清楚,那(观察到)不生不灭是很难的。 【如实证得】(证得不生不灭相的状态——有余涅槃) (何谓)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有余涅槃,身体还在;无余涅槃,灰身灭智,身体都不存在。有余涅槃,现生即能证得,它能观察、证到、悟到不生不灭相,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五欲八风,所有的一切都不动心。这个是很不容易的事。 【对照自身】我们,法师说一下,就受不了了;法师表扬一下,就洋洋得意。这个(对一切不动心)是很不容易的事。如果有人把你的手砍掉,看你受不受得了?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七讲 上篇》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