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六讲 上篇▪P2

  ..续本文上一页观照力本身就是一种慧力,(能破烦恼),(我们烦恼的)原因就是我们观照的能力现不起来,烦恼时失去观照力,或者说,我们没有修观的能力,修不起来。

  【解决办法】所以通过分析、闻思的方法,首先从理论上承许它,然后再从理论到实践,从理论到现实,找到我们的下手处,这样我们才有办法真正意义上用观照般若。

  【师父破斥】否则我们无法运用文字,只有对文字越来越执着,这是肯定的。你看到“佛”、“菩萨”、“涅槃”,你很喜欢,看到“地狱”、“饿鬼”、“畜生”就不想看;看到“功德”很欢喜,看到“过失”、“罪过”,心里很害怕。这是对文字着相!

  【喻】看文学作品,看到何种境界起何种心。

  【超越名相】我们学习经论的目的,是培养观照力。观照力才是真正的智慧,观照力培养起来了,才不会在名、相上打转。

  

   丁三、以理导行,把握方向

  【借相起修】念佛、念经,都是属于有相修,只是这是好的相,不是世间不好的相。刚开始要借助好的相,但是若弄过头了,反而变成一种执着。

  【理事区别】事修与理修是不同的。事念佛,一心不乱;理念佛,无佛可念,能所双亡。

  【知理方立】念佛只有从事一心不乱证到理一心不乱,才不会退,如果不能见到理一心不乱,人都是靠意志力去坚持的,很少人能坚持下去,一年、两年……十年、八年,一般人坚持不下去。一般人有意志力,认为“我做这个事情,天天干,干多少年”,但不明道理是很费功夫的,是很不容易做的;学教理、学法的目的就是要懂道理,如果不明道理,学佛就学错了方向。这些都是比较关键的一些问题。

  

   丙四、认清根器,广大希求

  【上根利智】上根利智的人,一听到“一切法无我”,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如(佛世时的)五比丘,听到苦集灭道四圣谛便即刻开悟。

  【对比认识】现在我们不行了,必须很深入、很详细的分解,我们听了多少遍,依然有我。这样就需要去学习。这是非常关键的!

  【识自根机】我们要认清楚自己的根机、根性、条件,知道自己是什么状态,然后才知道我们该怎么去学。我们是钝根呢,利根呢,我们在道次第上的什么位次?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喻】开车,如果不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哪里,再往下就不好开了。因为你要开很远很远,什么地方可以休息、什么地方可以加油,这些都要很清楚。如果不清楚,再往下开,开到一定时候,加油也没地方加,要吃东西也没得吃,车坏了也没人修,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譬喻晓理】只有很清楚,才不会遇到这些问题,才不会处于混乱、被动、无可奈何的状态。

  【师父破斥】我们通常认为这个事情我们很熟悉,不会出问题,这都是麻痹大意的状态!总认为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些人、事,这些需要去努力的地方,都很熟悉,不需要花太多心力,不需要学习了,慢慢我们学习的心就没有了,向别人学习的心就没有了,希求学习的心就没有了。

  【策发希求】世出世间的学问非常深广,穷一生都学不完。我们只有(具有)广大的希求心,认认真真去学,才能够不断进步、提升。

  

   丙五、缘光明面,破观过习

  【结合现实】我们一生至今,能让我们回忆起来的事、记在心里的人是很少的。每人都有父母,每个人都觉得父母恩德大,应孝顺父母。但实际上,有多少人一生中很多时间与父母同住呢?一旦同住,就容易观过。

  【观过恶习】兄弟姐妹如果真正住在一起,也会互相观过、排斥,问题很多。

  老师也如此,老师教我们很多知识,但真正在一起生活,肯定就会观过。

  佛门里面也是一样,住久了,因为有烦恼,所以就会观过;因为有观过的心,所有与你接触的人都会观过。

  【近则不逊】实际上我们一生当中我们伤害的人都是最亲近的人,无缘无故的人不会去伤害,缘分不好的,躲都躲不及,也不会去伤害。(只有)缘分很好的同行善友,时间久了,就会观过、障碍,业障生起,产生问题。

  【可用心处】这些都是可以用佛法来观照的。

  【师父破斥】我们一生,从小到大,好人好事没有记住多少,不好的人、不好的事记了很多,都是记得一些负面的东西。这样的心非常有问题,不是一般的有问题!

  【严重后果】(这样的心态就是)一直在熏习一些不好的种子,熏习来熏习去,最后我们增长的东西都是恶法,不是善法。

  【心的感知】这样的业,对方是能够有感受的。内心善良与否,对方都能感觉得到,语言再组装都是其次的问题。就像一两岁的小孩,他还不会说话就能感觉出来好人、坏人。语言能表达的是很有限的,都是人内心的感知。

  

  

   乙四、摄彼等意

  【识心用心】学佛法、学唯识,就是把这些基本的心相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相,原理是什么,然后告诉我们如何来把握、通达。

  【安住实相】学佛法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心住在究竟诸法的实相上,而不是安住在诸法的妄相上。住在诸法的妄相上,我们永远无法解脱。

  【结示】所以,①二无我是非常好用的方法;②一切缘起法都是无我;③转依,要依智不依识。

  【学习次第】从前面九十四个有为法来通达无为法;从有为法的生灭相来通达无为法的不生不灭相。如果一下就(进入)不生不灭相,我们是很难通达的。只有从生灭相入手,我们才容易学习。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六讲 上篇》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