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人生之十 1

  

认识人生之十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1/5)

  

(2月14日 下)

  【要点导读】:

  ◎五逆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鉴真大师的行谊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菩萨跟凡夫有什么差别呢??

  

  

  一、无为功德般若体·都摄六根善用心

  1、六根门头勤修心·功德孰大慧抉择

  【体味经义】: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头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续,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六根,犹如六贼一样, 眼耳鼻舌身意,就我们个人来讲,它会把我们功德的财宝偷走了。——但是,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贼,天天又跟我们时刻不离,所以需要“都摄六根”,时时刻刻看好我们自己的门户。

  ——(所以)要六根门头上面做功夫,才不会让我们的功德流失掉。

  

  

  【认识自心】: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我们人的心比天地还久远,不会随着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的气候一年有四季,有白天有黑夜,(但)我们人的心不会受到影响。

  ——你白天想工作的时候可以工作,你晚上想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工作,你白天想睡觉的时

  候也可以睡,晚上想睡觉也可以睡觉,就看看你怎么用心。

  ——但气候就控制不住,晚上你说让它出太阳,不可能;白天让它出月亮,也不可能;你需要下雨的时候它要出太阳,你要出太阳的时候它要下雨,是很难去主宰的。我们这个心不会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

  ——我们的心需要时时刻刻去认识它究竟有多大的能量,然后我们一直要来启发、挖掘我们的潜力。

  ——潜力在哪里呢?戒定慧,智慧。

  ——般若为体,所有的福德都是它的用,也就是你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够成就大福德。

  

  

  【智慧抉择】:

  [选择一]:

   常常好多人喜欢印经,喜欢放生,到礼拜天的时候都去放生。有些人还借钱来放生,自己没有钱,借别人的钱来放生。那你说这个好不好呢?有时候也很难讲,很难讲你放生到底好不好,为什么呢?你要放生,因为你觉得放生有功德,放一只鸟有多大多大的功德,放一条鱼有多大多大的功德,所以你要放生,就要去买,买的时候你要去预订,买回来你给它做仪式,然后给它放出去。放出去它们生活的环境不同,最后好多死掉了。即便没有死,那么因为你故意地去买,而不是说你遇到了。那么你放生的目的在哪里呢?为了要得到功德——放生的功德。

  [选择二]:

   印经也是一样。我要印什么经?《地藏经》印它五万本,《金刚经》印它十万本,就是说你有钱,或者说你遇到一个什么事情,要印多少部经来补偿,内心才会平安。但是你没有考虑,这个经本印出来之后有没有人读,有没有人念呢?你印出来的时候,没有人到这里来请经典,那怎么办呢?你只有到处送,这个庙里面给几百本,那个庙里面给几百本,见到有人,就送给他几本,人家不要,也不好意思,但要了回去也没地方搁,弄得都是一个负担。佛像也一样,有人他到处发,发这个佛像,到处都是。

  ——这就不是一个智慧的做法。如果智慧的做法肯定不是这样做的,智慧的做法是有选择的。

  [选择三]:比如我们打坐、念经,就是智慧的做法。

  ——我们打坐、念经、念佛,怎么是智慧的做法呢?

  ——用功的时候,我们以自己全副的精神,整个的身心全神贯注,来做一件很小的事情。

  ——什么事情呢?——就是看自己的起心动念,全神贯注让我们内心静下来;全神贯注我们把世间上面种种的事情放下,念诵、思考,这本身功德都是非常大的。

  

  

  【比照自省】:

  ——如果我们贪图功德的话,那(就比比)梁武帝,你看人家度多少僧、印多少经、供多少斋、做多少的事情、造多少庙,他问达摩祖师,达摩祖师说“你没有功德”。

  ——我们做的事情怎么可以跟梁武帝比呢?那肯定都比不上。

  ——(因为)做再多都是有为功德,有为的功德都是可以计量的,无为法的功德是不可以计量的。

  ——所以,后来达摩禅师就跑到北方来了,不在南方了,因为这个境界不一样,梁武帝关心的都是这样一些事情,达摩禅师他关心的是另外一个领域的事情,是不同的。

  ——那么(我们)在庙里面用功也是一样,你天天关心的是什么事情?我们自己的思想境界有没有达到?如何来生善灭恶?

  

  

  

  2、解行一体善用心·点滴修心慧发福·

  【两种偏见】:

  ——有些人会认为说,“我们这个人就不适合修行,就适合做事情”;

  ——但有些人会认为说,“我就是适合修行,事情做不来,这些事情没什么意思,跟世间社会上面的人没有两样。”

  ——实际上面,(这)认识的都是两个角度,一体的两面。

  

  

  【如理认识】:

  ——如果你佛法学得比较好,自然而然我们能够很好的处置。

  ——因为你有福德,从慧当中就能够发福,你去做事情的时候,知道怎么处理,当然事情也很容易成办,容易成办的话,就能够成就福德,这是肯定的。

  ——反过来说,我们慧力不足,可能这件事情本身很有意义、也很重要,但是我们做的时候会做到反面去,可能会做得很苦恼,欢喜心生不起来,最后天天起烦恼、造违缘,(这)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事情好不好?它在我们人的心好不好,能不能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能不能在举手投足之处用心,佛法都是在我们一举手一投足的地方;

  ——能不能在字里行间体会佛法,佛法都是在字里行间、举手投足这样子的地方,

  ——而不是在字里行间以外,也不是在举手投足之处以外。

  ——我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本身就是体现了佛法。

  ——我们的内心与佛法相应,与经文的义理相应,与经文的意涵相应,我们知道说要举什么手,要投什么足,要去哪里,要做什么事,都是智慧在主导,都是愿心在主导,(这)就非常的有意义。

  

  【修心识心】: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用我们所有的心思来对一件很小的事情进行训练,那么把它训练好了之后,我们才有这种能力来做更大的事情、更多的事情。

  ——如果我们很小的事情都做不到,打坐,坐一会儿我们都不容易做好,念经,念一会儿也不容易做好,念佛,念一会儿也不容易做好,那我们内心就是一直混乱,一直打妄想。

  

  『附录·思考题』:

  1.如何在六根门头上面做功夫,才不会让我们的功德流失掉呢?

  2. 为什么打坐、念经、念佛是智慧的做法呢?

  3.功德大小该如何来判断呢?

  4. 如果通过善用其心,把做事和修行统一起来呢?

  

✿ 继续阅读 ▪ 认识人生之十 2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