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生之三(4/6)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
(11月6日 【要点导读】: ◎ 为什么我们入禅入定会有障碍? ◎“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尽是法身”是什么样的境界? ◎ 如何少花功夫对治嗔心? 四、依师坐禅方悟道·文字般若达实相 【对比了知】: ——中国的禅宗,达摩来中国以后开始建立起来,提倡坐禅,形成了祖师禅,也有祖师禅也有如来禅。 ——我们常常听到,过去讲“如来禅好参,祖师关难过”。 ——它(祖师禅)一关一关难过,为什么难过呢?因为它没有章法,没有固定的套路。 ——那么如来禅,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怎么做都是非常的清楚,告诉我们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怎么回事。 ——那祖师禅,每一个祖师他有一套风格,五家七宗,各个流派,那差异都是非常大。 【祖师禅法】: ——那么祖师禅它所要面对的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人的心性的问题,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我们人的心是有分别的,心的本性是没有分别的,心的体性是没有分别。 ——要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的体性,看到我们的本性,见到我们的自性,是从有分别当中进入到无分别的一个境界。 ——所以它不是渐次的,不是一步一步来,它一下子让你分别不起来。不思善不思恶,不知道怎么想,想不清楚,那最好就不想,不想突然间就大悟了。 【禅宗经典】: ——那么禅宗在中国的话,五祖以前,以《楞伽经》印心,五祖以后以《金刚经》印心,近代虚云老和尚等等,禅宗又注重《楞严经》。这次到台湾去,中台禅寺他们也很注重《楞严经》。 ——那么《楞严经》前半部分谈到了“明心见性”,后半部分谈到了“悟后起修”,就是悟了以后怎么修。 ——《楞伽经》、《金刚经》、《楞严经》,从古至今,禅宗很重要的三部的经典,当然可以再加一部六祖慧能大师的《坛经》,《六祖坛经》。 ——那这三部经也很有意思了,怎么有意思呢? ——《楞伽经》是法相宗所依据的经典,六经十一论里面的一部经;《金刚经》是法性宗,性宗、空宗所依的经典;《楞严经》是真常唯心系所依的经典,也就是根据近代好多的大师,他们的对佛法的一种归类,分宗判教,主要就是三大系,相宗、性宗、真常唯心。 【如理认识】: ——但是,中国禅宗的禅师们,他能够把这些都与禅法结合起来,他也能够悟到说这个《金刚经》跟禅宗有关系,《楞伽经》跟禅宗有关系,《楞严经》跟禅宗有关系。 ——那么,我们如果不是跟着善知识,跟着禅师去坐禅的话,那我们拿着《金刚经》,我们拿着《楞伽经》能不能坐禅?能不能开悟?肯定是悟不了,没有办法。 ——这个就是说,我们读经文同理解经文里面背后的涵义是不同的,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用这个经文来念诵,但是你真正要达到那种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离四句绝百非,超相绝踪的境界,那肯定达不到了,没有办法入门。 【禅七跑香】: ——过去在禅堂里面打禅七,它在原来比较早期的,都是在跑香,跑跑,忽然间香板一打,就让你要停下,然后那个时候禅师,主七的和尚就讲开示,他还不是坐在那边讲,像我们这样坐在那里讲,在过去都是你跑,跑跑……忽然间让你心停止了,然后给你讲,所以他就比较容易会入心。 ——禅堂跑香,那刚开始很慢,然后他越跑越快,越跑越快,跑到最后你一直在那边跑,他知道如果跑(得慢),后面很多人催着,那你就会相撞,所以就必须得跑,跑步一样。忽然间你不跑了停在那里,你不能动,然后就跟你讲,讲讲讲。 ——他这个就是要有很深的一种功夫,才有办法来启发我们人的心性。 【用功二法】: ——就是我们好多的禅师,他都明白应该怎么来用功。 ——用功(时),他就告诉我们,要去离相,离一切相,就是我们内心当中的种种的心相要把它去掉。 ——那我们现在学道次第,内心当中要来建立种种的法相; ——禅宗刚好要把它全部去掉,所以他也不会看经,也不会念佛,也不会看书,不会打妄想,就是把所有的相要全部帮你破掉。 ——那它这两个是不同的下手处,到底我们要离相比较好?或来建立这些佛法的形相比较好? ——你要建立,你建不好就是着相了,就认为说,这句就是佛法,其他的就不是佛法。 ——那么你离相,你离不好,最后就变成断灭空,甚至着魔都是有可能。 【体悟禅境】: ——因为要离相,所以禅师们(原稿:禅宗)能悟到“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尽是法身”。——看到所有的鸟语花香都是佛法,都是念佛、念法、念僧。 ——那么这种境界就不是我们一般凡夫心的境界。 ——就是他看到所有的无情也是在说法,不仅仅说我们看到文字在说法。 ——文字、一本书,它也是无情,它本身就是一本纸张钉在一起,就是你文字的话,它能够说明佛法,山河大地、草木丛林,它也能够在说明佛法。 ——看我们能不能悟得出来?如果我们悟不出来的话,那一样我们还是看不懂。 ——我们一本佛经,要拿给从来没有看过的人,或者不信佛的人,他就是没办法看懂它的意思,字面的意思,要理解,都理解不了。 [喻]:前几年我在广化寺讲课的时候,后来有一个朋友他来找我,问我一些佛法的一些问题,刚好我在那边讲课,他说那你要讲课我要跟着你去听,我说你听的话呢你肯定会听不懂。他说不可能我教授嘛,刚好我在那边讲的是《俱舍论》,讲完了下来,他说,你今天课都白讲了,他说我都听不懂,他说你那些学生也听不懂,我说我们学生听得懂,他说不可能。 ——因为(你)不同的这种名言的体系,你忽然间插进去听一节课,那怎么有办法听(得懂?),肯定是听不懂,它必须要很多相当的基础。 【学修要义】: ——那么这个佛法也是一样的,它这种境界比这种名言本身所要表现的涵义,这个就更高了。 ——因为你文字,它是一个文字相,文字里面所说明的道理,道理里面所包含的内涵和境界,所以你要通过文字本身理解它的道理,从这个道理本身再契合这种法的一种境界,这样的话,我们内心才会有收获。 『附录·思考题』: 1.为什么说“如来禅好参,祖师关难过”? 2. 祖师禅的特点是什么?它所要面对的是什么问题? 3.禅宗的主要经典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4.禅宗和道次第修学的用功方法有何差别?修学中应该分别注意什么? 5.学习佛法、经论,该如何透过文字了达其中的真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