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人生之一 4

  

认识人生之一(4/4)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

  

(10月24日 下)

  【要点导读】:

  ◎ 我们的行持和最初的发心相应吗?

  ◎ 怎样在内心中修出一个清净的境界?

  ◎ 如何才算趣入大乘道?

  

  

  四、善修慈悲趣大乘·离诸衰患种正因

  1、体认慈悲菩萨行·世间善法凡夫心

  【慈悲内涵】:

  ——我们常常讲“慈悲”,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予乐、拔苦,拔谁的苦呢?给予什么人快乐呢?众生嘛。拔众生的痛苦,给众生快乐。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所谓“缘”,就是条件;那无缘大慈,就是没有条件的大慈。所谓没有条件的大慈,就是任运的。

  ——“同体大悲”,自他不二、一体。

  ——这样子的境界就是非常不简单的。既要任运,又能够感受到众生的苦乐就是我们的苦乐。

  

  【思维观照】:

  ——那么对众生的痛苦和快乐,我们怎么样子会有这份慈悲心?怎么样来培养这份慈悲心?

  

  怎么样来认识慈悲心生起的心相?

  ——刚才谈到“心意未生之时”,“未生之时”,那它出现的时候,我们这种心是怎么起来的?

  

  

  【反观自省】:

  ——我们去帮助别人的时候,何时能够谈得到说无缘大慈呢?都是有分别心的,也就是都是有条件的。

  ——那么有条件、有分别心就不是真正的慈悲心。

  ——就不是真正一种任运了,不是真正的一种悲天悯人的菩萨的胸怀。

  

  【趣道方便】:

  ——当然,我们一下子要做到,谈何容易。可是,我们可以去体会(这)是一种什么心情?是一种什么境界?至少可以(体会)。

  ——我们常常说“可望不可及”,但我们也可以看一看,体会一下、感受一下,甚至我们也可以推测慈悲心究竟是什么。

  

  【破斥邪见】:

  ——不然的话,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的善行就当成慈悲心。

  ——日常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的善行,更多的是属于世间的善法。

  ——因为这些世间的善法比较具体的。冷了,给一件衣服穿;肚子饿了,给你两个馒头吃;

  你需要什么,给你帮助一下;你情绪不好,给你安慰安慰,顶多如此而已。

  ——当然,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也是值得赞叹的,(但)究竟同慈悲心的本意,还是相距甚远。

  

  2、入大乘门学发心·把握要旨离二乘

  【入大乘门】:

  [宗]:那我们学佛,发菩提心、发慈悲心,这些本身都是要去学习的。如果我们有了慈悲心之后,自然而然我们同许许多多的人都能够相安无事、都能够互相包容,很容易去感受到别人的心情,别人的内心的境界、内心的状况。这样子的话,慢慢才有办法趣入大乘道。

  

  【如理认识】:

  ——当然,趣入大乘道,有共、不共两种道。

  ——那么共(道)呢,就是二乘当中所谈到的诸道。

  ——那这些道要除去什么呢?少分希求独自寂静乐。

  ——希求独自寂静乐,就是有一部分二乘的人,他所希求的是独自,就单独、寂静的快乐,寂静乐。那这个要把它除掉,才有办法趣入大乘道。

  ——那除此以外,大乘人也应修持,(就是)二乘藏中所说的诸法、诸道,都应该要修学,那么方广藏中所有的法,我们都应该要学跟修。

  

  【二乘过患】:

  ——为什么“希求独自寂静乐”不可取呢?其原因就是容易偏到二乘道当中去。

  ——那么,在二乘道当中,我们越走越远,就不容易转到大乘道当中去。

  ——也就是,我们的心逐步逐步不容易去感受到别人的心,去感受到众人的心,去感受到别人需要什么,众人需要什么,大众需要什么。

  ——更不容易有我应该去为别人、为众人、为大众、为群众做些什么事(的想法)。

  ——所以独自寂静乐时间长了,当然,如果修的好的话,也可能证到罗汉果;修不好的话,那都很难讲,我们会修到什么地方去,就会成为很麻烦的一个事情。

  ——就是我们的心慢慢慢慢同现实生活当中的境界远离了、隔绝了。

  ——这样的话,就不是在学佛法,就不是在发菩提心。

  

  【修道要旨】:

  ——所以,对我们三乘佛法的因相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师父强调!

  ——因相、果相、生相、灭相。你的因相是什么?你的果相什么?

  [宗]:成佛的目的——度众生;度众生的目的——为了成佛。这就是我们佛法同世间法,佛教同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

  

  

  『附录·思考题』:

  1.慈悲的内涵是什么?“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2.反观我们自己去帮助别人时是慈悲心吗?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世间善法等同慈悲心?

  3.怎么才算趣入大乘道?

  4.为什么趣入大乘道,必须要在共道中去除“希求独自寂静乐”?

  

✿ 继续阅读 ▪ 认识人生之二 1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