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研习“杂阿含经”论增上心学▪P2

  ..续本文上一页修静虑。伹局于四谛,今为通练八地。熏禅即狮子奋迅三昧,熏是熏熟自在的意思。前九次定,但能得顺次入,而不是逆次入。今顺逆自在如狮子奋迅,进退自在,所以名狮子奋迅三昧。此观、练、熏、修的四种禅,虽是缘有为法的事禅,而能离欲过,不俟观谛理,能发无漏智,总称出世间禅。但依“俱舍论”舆“成实论”,都是观有为法的事禅,是有漏禅。

  3、出世间上上禅。郎“地持经”所说的大乘九种大禅,上文已有介绍,不再重复。

  定的分类,有世间定、出世间定、正定、邪定。“杂阿合经”第七百五十经中,释尊指出无明为诸恶不善法的根本,明为诸善法的根本:

  “若诸善法生, 一叨皆以明为根本,明集、明生、明起。明,于善、不善法如实知,有罪、无罪,亲近、不亲近,卑法、胜法,秽污、白净,有分别、无分别,缘起、非缘起悉如实知;如实知者,是则正见。正见者,能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定起已,圣弟子得正解脱贪、恚,痴。贪、恚、痴、解脱已,是圣弟子得正智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在第七八六经中,世尊告诸此丘:“若比丘心向邪者,违背于法,不乐于法;若向正者,心乐于法,不违于法。何等为邪

  谓邪见乃至邪定。何等为正

  谓正见乃至正定。”此外,尚有:有觉有观定、无觉少观定、无觉无观定等。

  有关八胜处、八解脱、九次第正受,三昧,分别阐述如下:

  1、八胜处:①内有色想,观少许若好若丑的诸外色,得这样想:“知………见胜彼等“诸色”,”此为第一胜处。②内有色想,观无量若奸若丑的诸外色,得这样想:“知………见胜彼等“诸色”,”此为第二胜处。[3]内无色想,观少许若奸若丑的诸色,得如是想:“………”,此为第三胜处。④内无色想,观无量若奸若丑的外色,得如是想:“………。”此为第四胜处。⑤内无色想,观诸外色青,青色青光青现:…:此为第五胜。⑥内无色想,观诸外色黄,黄色黄光黄现……此为第六胜处。⑦内无色想,观诸外色赤,赤色赤光赤现……此为第七胜处。⑧内无色想,观诸外色白,白色白光白现……此为第八胜处。(以上见“长阿含经”卷十)。

  l八解脱是:①有色者(内有色想),观诸色想得解脱。②内艇色想者,观诸外色解脱。[3]有“净”的胜解。④超越一切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空是无边也”云云的空无边处具足住。⑤超越一切空无边处,入“识是无边也”云云的识无边处具足住。⑥超越一切识无边处,入“无任何有”云云的无所有处具足住。⑦超越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⑧超越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具足住。

  3、次第正受。“杂阿含经”第四七四经中,佛告阿难:“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

  阿难白佛言:“云何世尊!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

  ”

  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空入处正受时,色相寂灭;识入处正受时,空入处想寂灭;无所有处正受时,识入处想寂灭;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处想寂灭;想受灭正受时,想受寂灭,是名渐次诸行寂灭。”阿难白佛莒:“世尊!云何渐次诸行止息

  ”

  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止息;二禅正受时,觉观止息;三禅正受时,喜心止息;四禅正受时,出入息止息;空入处正受时,色想止息;识入处正受时,空入处想止息;无所有入处正受时,识入处想止息;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入处止息;想受灭正受时,想受止息,是名渐次诸行止息。”

  4、三三昧是旧称,新称为三三摩地,意译三定、三等持。“仁王护国经”谓三空,这是就所观理而说。“十地论”名为三冶,这是就断障而言。此三昧亦有有漏、无漏两种,有漏定称三三昧,无漏定称三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为能入涅槃之门。犹如有漏谓八背舍,而无漏谓八解脱。三三昧又分:①空三昧,与苦谛的空、无我二行相相应的三昧。②无相三昧,是与灭谛的灭、尽、妙、离四行相相应的一二昧。⑧无愿三昧,旧称无作三昧,又译无起三昧,是与苦谛的苦、无常二行相,集谛的因集、生、缘四行相应的三昧。三三昧又含有觉有观定、无觉少观定、无觉无观定。请参阅“中间含经”卷七十二。

  四、定的杂染奥净化

  释尊在“杂阿含经”第六八四经谈到如来十力时说:“如来、应、等正觉禅解脱,三昧正受,染恶清净,处净如实知,是名如来第三力。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家中师子吼而吼。”在第八·八三经中,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禅:有禅三昧善非正受善,有禅正受禅非三昧善,有禅三昧义亦正受善,有禅非三昧善非正受善。复次,四种禅:有禅住三昧善非住正受善,有禅住正受善非住三昧善,有禅住三昧善亦住正受善,有禅非住三昧禅亦非住正受善。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起善非正受起善,有禅正受起善非三昧起善,有禅三昧起善亦正受起善,有禅正受时善非三昧时善,有禅三禅时善亦正受时善,有禅非三昧时禅亦非正受时禅。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处善非正受处禅,有禅正受处善非三昧善,有禅三昧处善亦正受处善,有禅非三昧处善亦非正受处善。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迎善非正受迎善,有禅正受迎善非三昧迎善,有禅三昧迎善亦正受迎善,有禅非三昧迎善亦非正受迎善。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念善非正受念善,有禅正受念善非三昧念善,有禅三昧念善亦正受念善,有禅非三昧念善亦非正受念善。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念不念善非正受念不念善,有禅正受念不念善非三昧念不念善,有禅三昧念不念善亦正受念不念善,有禅非三昧念不念善亦非正受念不念善。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来善非正受来善,有禅正受来善非三昧来善,有禅三昧来善亦正受来善,有禅非三昧来善亦非正受来善。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恶善非正受恶受,有禅正受恶善非三昧恶善,有禅三昧恶善亦正受恶善,有禅非三昧恶善亦非正受恶善。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方便善非正受方便善,有禅正受方便善非三昧方便善,有禅三昧方便善亦正受方便善,有禅非三昧方便善亦非正受方便善。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止善非正受止善,有禅正受止善非三昧止善,有禅三昧止善亦正受止善,有禅非三昧止善亦非正受止善。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举善非正受举善,有禅正受举善非三昧举善,有禅三昧举善亦正受举善,有禅非三昧举善亦非正受举善。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舍善非正受舍善,有禅正受舍善非三昧舍善,有禅三昧舍善亦正受舍善,有禅非三昧舍善亦非正受舍善。”

  经文说明:禅三昧与正受之间:善与非善;非善与善;善与善;非善与非善等四种情况。如是,禅三昧与正受之住、起、时、处、迎、念、念不念、来、恶、方便、止、举、舍,亦同有上述四种情况。

  五、修定的前行

  依“烩上善学”到“增上信学”,进而到“增上戒学”次第修习,住于戒清净,完成这样的修定的前行:

  1、断破“十障碍”:①住所,②家,⑧资具,④家,⑤作业,⑥旅行,⑦亲戚,⑧病,⑨读诵,⑩神变。

  2、亲近“能授业处善士”:①世尊,②大声闻,⑧漏尽者,④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⑤得禅的凡夫,⑥三藏侍者,⑦知耻者,⑧多闻者。

  3、《分别性行:甲、六种性行:①贪行者,②瞠行者,⑧痴行者,④信行者,⑤觉行者,⑥寻行者。乙、衣、食、住等等适合自己性行。

  4、选取“业处”:请参阅“杂阿含经”第七四一至七四七经“四十业处”。

  5、住于适合修定的场所。

  6、断破“小障碍”:①住处干净,②衣服干净,⑧身体干净。

  7、学习“修定的规定”,如修习“地遍”等。

  原载《内明》第274

  

《研习“杂阿含经”论增上心学》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