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隐约体悟出人生无常的道理,更感到情爱纠缠的痛苦,因此决意离开还笙砝值幕肪常ス扌星蟮赖纳睿罢叶灾沃谏悦5姆椒ǎ钪谏缘媒馔选W詈螅黾伊恕
br> 修行者悉达多踏上追求真理的道路,经过参访、苦修的漫长旅程,体验不同宗派间的教旨,对每位宗教家、学者他都虚心求教。苦行者的毅力令人尊重,学者的研究精神也给他很大的震撼,但是对年轻的悉达多来说,尽管有些心得,却觉得还是不究竟。
他决定独自追求天地宇宙的真理,万物有物理,人的身体有生理,人的内心有心理,如何透彻这些万物、生死、心灵烦恼的课题
怎样才能突破迷茫,见到真纯清净的道理
他以坚定的信心独自踏上探寻的路途。
这是佛陀发心求道之前的一段心路历程。之后悉达多太子经过访道、苦修等等尝试,最后在菩提树下证悟,佛法就此生根传扬,开枝散叶广化天下。我们后世学佛的人,有幸浸沐在佛法光辉下,不得不对佛陀礼拜顶戴,感恩佛恩浩荡。
人生,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知足,能知足的人才会快乐;修行也是如此,内心知足即无贪恋,心无贪恋则意不颠倒,所以要懂得感恩。我们尤其要感恩佛,佛陀有感于众生迷茫,发心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理,因而归纳出「三理四相」,世间一切都不离这个原则。
「三理」——物理、生理、心理。「物理」包含成、住、坏、空四相,所以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常住的。人的身体变化称作「生理」,包括生、老、病、死四相,一样是分秒变迁。人的「心理」则有生、住、异、灭四相,一念好心生起,很快的念头又断了;一分感恩心起,很快又转移了,这就是心念的变化。
我们存在成住坏空循环不息的宇宙间,随着生理生老病死的变化,心理也不断在生住异灭中轮回,说来危机四伏、苦难偏多。面对这么多的苦难,分析起来道理很大,名相也很多,于是佛陀慈悲应机逗教,就以八种简单的方式,为我们归纳三理四相之下的八大苦难,使我们了解而警觉,彻悟苦、集、灭、道的真理与实行。
原经翻译者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大师
在讲述这部佛经之前,我们首先要感恩本经的翻译者,就是「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大师。
安世高大师,出身安息国(今伊朗)太子,对佛法十分好乐。老国王过世后,他接掌了王位,但是他认清了人生无常的真理,视荣华富贵如浮云,所以就把王位让给叔叔,自己出家去了。
出家后的安世高大师潜修佛法,在修学有所体会后,更加深他探研佛法的渴望,于是周游列国,辗转因缘下,于东汉(后汉)桓帝建和二年来到洛阳,便在洛阳安住,一方面研习汉文。过了一段时间已通达汉文,故在精研佛法之余,着手中译佛经的工作,总共在中国翻译了二十九部经论,《佛说八大人觉经》即是其中之一,提供后学者莫大的学习资粮。
除了安世高大师翻译之外,明朝蕅益智旭大师并为造论,弘扬传布此经。
释经题
《佛说八大人觉经》
学佛就是志在成佛,所以要虔诚敬重、坚定志愿。坚定志愿的首要条件即是「守时如教」,每天都要守护光阴不虚度,以时间来累积成就一切,如佛所教、惜时精进,这就是守时如教。
佛陀的教法和寺院规矩,我们必定要掌握与奉行,保持心静无杂念,修行看似平淡,实则守时如教的功夫就在这里。
《佛说八大人觉经》,「八」是数字,指的是我们应该了解与觉悟的八大项目,能够了解这八大项目,就不会迷失生活与修行之道。「大人」就是「大士」,也是「菩萨」的意思,就像我们称观世音菩萨为白衣大士;凡是发大心、立大志愿,奉行大道者,就称为大士或大人。「觉」是不迷。所以「八大人觉」,即是八种菩萨应该觉悟的道理。
开经明义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
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学佛,目的就是要成佛,成佛的条件在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成佛了。人生之苦,苦在迷而不觉,若能将自觉之后的心得教育他人,使人人皆从迷茫中醒悟,才是自觉觉他,觉性的教育。
众生心迷心乱,世间就无法产生善的循环,所以心乱则世乱。佛陀是大觉者,他将求法觉悟的心得向人间宣说,对佛陀的教育,愈是智慧高、根机好的人,接受度愈深,研究得也愈透彻。
这部《八大人觉经》,进入经文开宗明义即曰「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常」是不间断,意思是身为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白天或晚上都要精勤不懈,时时诵念这八种修行觉悟的方法,行在菩萨道中,求佛、学佛,觉悟而成佛。
当然,觉悟的方法道理很深,不过安世高大师以浅显简短的文句翻译,让我们容易阅读和背诵,就像很多人喜爱《静思语》,正因为它简短浅白,又能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八大人觉经》的内容亦是如此,每一段文字都不长,但是其中蕴含的意义却很深广,我们可以时时记忆与应用,所以「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行住坐卧之间都能背诵。
要知道,佛弟子无论是在家、出家,既然已皈依佛,就要时时依教奉行,我们开始探讨《八大人觉经》,此时此刻也该立愿奉行道法,日夜用功不间断。
「至心」就是很虔诚;内心真正虔诚,对佛法一定能感应道交,将佛法深切铭刻于心,这样才叫做至诚。道理常常印在心上,时时运用,即使待人接物间外境时现,都能及时悬崖勒马,一一拆招化解。常听到慈济人说:「实在做得很累,但是师父说『分秒不空过,步步踏实做』,还是不能懈怠,再认真做吧!」日常生活把握分秒,万一心生懈怠,只要想起师父的话,自然又再提起精神,精进向前,这就是因为慈济人能带着虔诚的心处众入群。
慈济人散布在地球各个角落,这一边正在休息,地球另一边的慈济人已经开始一天的付出;等到他们要休息了,这一边又接续着利益人群的工作,如此昼夜轮替不停息,累积出无数动人的故事,谱成一部现代的历史——「慈济大藏经」。
经者,亘千古而不变,以时间来说日夜不停,横向来看则遍布全球,每个慈济人都是把握时间发挥爱心,付出无所求,那种至诚无染的爱,即是发自至诚的心,人人有这分至诚,没有事情完成不了。儒家大师孔子,赞誉学生颜回「得一善则拳拳服膺」,我们也是一样,求得教法后再普遍传给别人,依此奉行就能广利群生。
所以慈济人,内心要建立「诚正信实」,自我净化;对外的动作则是「慈悲喜舍」,诚正信实的人生是自爱,对外付出慈悲喜舍就是爱人。这样的自爱爱人,一定是自觉之后才能觉他,这就是我们学佛不能缺乏的至诚。
看看世间多少可爱的人!就像印尼有一群发心付出的企业家,至心虔诚从事慈济志业,他们接受师父的委托,清理印尼黑色心脏的红溪河,拆迁河上违建居民,建设大爱屋使之安身立命。他们相信师父的教育,依照师父的委托完成任务,不但拉近印尼华人与当地人民的距离,更使雅加达亮丽起来。可见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心,至心诚恳,得一善拳拳服膺,这种积极的人生无事不成。
所以说来,学佛、行菩萨,必定要至诚如教修行。《八大人觉经》经文精简浅白,道理却如此奥妙,对人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应该好好铭记在心,勤习背诵不舍昼夜,请大家多用心!
《救世救心八大人觉经·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