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我法二空观▪P2

  ..续本文上一页中,有个永久不灭,常住实在的自我,是不可分析不能切断的,而且认为是完全而善美的,但形成自我的肉体,是变化,是死灭,是可分析切断的,而且是不完全的丑恶的,造诸罪恶的东西。如欲自我从肉体中解放,非断灭那罪恶根源的生命肉体。在他们以为如此就已经得到解脱,但在佛法看来,这不过是生命的否定,肉体的否决,不特没有断除我执,更不会得解脱,而且不免落于厌世的宗教圈套。

  佛法的断执悟入真实,是有他必然次第的;即须先知生死的过患,次常寻求生死的主因,因为必欲根本拔除,而后生死才得止息。生死根本,如前所说,就是我见—萨迦耶见或身见。但欲灭除生死根本的我见,首当解决因此而妄执的实我,实我灭了,没有所缘,我见自然就不再起。这在佛法的修养上,是很要紧的。有我,不管怎样,生死是不能了的,唯有无我,才能彻底解决生死。所以真正欲求解脱生死者,须依释尊所指示的教理,观彼所缘的自我,假名无实,以引起明确的认识,生起正确的无我正见,无我正见生起以后,即依诸法无我的正见,去实践实行,萨迦耶见就可不生,清净法身也就证得了。佛法的悟入真实,本唯此一清净道,般若经说的三解脱门得入涅槃妙境,中观论说的无我我所为悟入妙门,都是此意。

  但佛教学者,有不得佛陀真意的,以为小乘从俱生的我执而观个体生命的本质,了解到自我不可得,断灭了流转生死的生命之流,就得解脱,因而认为他们只断我执不断法执,唯得我空不得法空。一分声闻学者,自己固然是这样的承认着,就是大乘的唯识者,中观宗的清辨派,也都说小乘唯悟我空,大乘悟我法二空,以为声闻人,虽不见有我,但还见到法,我与法是隔别的,我执能障生死,只要我执断了,纵有法执的存在,也无碍于生死的解脱。

  为中观正统的月称论师,不以此为然。他说:大乘行者固要双破我法二执,悟入我法二空,小乘行者同样的要悟入我法二空性,才能真正的得到生死解脱。因有法我执的,必然就有人我执,如人我执离了,法我执自也不起。同样的道理,可以这样说:通达了我空,一定可以通达法空,如法空没有通达,我空也决不会晓了,“其中,悟二空浅的是小乘,如毛孔空;悟二空深的是大乘,如太空。悟入有浅深差别,而所悟的是同一空性,真理是不二的”。“不过二乘圣者,求证心切,所以不广观一切法空,只是扼要的观察身心无我:::如进一步的观察诸法,是一定可以通达诸法空的。他们可以不观法空,但决不会执法实有”(均见中观论讲记观法品)。诸法空性,是平等一味而无所不在的。在补特伽罗上,不执我自性,在一一法上,自然也就不执法有自性,若说破我而仍执法有实自性,那就表示他未能真正的通达无我,所以龙树大士说:“乃至有蕴执,尔时有我执”。因为真正通达我性不可得,法的实有性也决定是破除了的。所谓一法通而万法皆通,就是此意。这本是根本佛教的通说,但主小乘唯破我执,大乘方破我法二执的人,对此不无所疑,所以现在不妨针对他们的疑惑,给予简单的解说。

  一、小乘是灭我我所执而证得涅槃,大乘亦灭我我所执而悟入真实,这么一来,大小乘不是没有分别了吗?还有,大小乘都以灭我我所而有所证悟,则他们所悟的又有什么不同?当知灭我我所虽是相同的,但浅深是有很大差别的:假使唯以烦恼不生而永灭我我所执,解脱生死而入无余涅槃的话,那是大小乘所共的;如果做到内外一切法的戏论相都不可得而永寂我我所执,那大乘所悟的实性,就非小乘所能悟入。原来,小乘只能断除烦恼,不能消除习气,由于习气的存在,仍认一切法为真实,不过不在上面起执就是。大乘不但解决了烦恼,连习气也彻底的荡尽,所以灭除了非真实而似真实的戏论相,不复再执如幻如化的缘生法为真实。这是大小乘不同的一点。

  二、佛说破我,是双破人法的二我,假定如中观者所说,以无我我所为悟真实之门,那岂不是只断人我执,未辨法无我吗?不说法无我,只说人无我,是即堕入小乘而不是大乘了!不然,要知我是根据五蕴和合而假立的现象:就个别说,五蕴是差别的;就统一说,我在五蕴中。五蕴统一的我,从未来世来至现世,固然是统一的,即现在名色和合不离的身体,也有他的统一相。所以我是一个非离蕴亦非即蕴的缘起法,空宗虽不说它就是我,但假我还是承认的。愚夫不知这假我是无自性,因而从前后的相续,同时的和合上,妄取此为实我。得无我正见者,了知实我不可得,同时,必然了知实有诸法的不可得。所谓“我性且非有,何况有我所”?五蕴,不但是我的所依,实也是我的所缘,能依能缘的我既然没有,那里还有什么所依所缘的我所?因为决没有知道我无,而不知道我所无的。如三轮车,由车轮、辋、辐以及其他种种的零件,配合造成的。现在假定有人举火焚烧三轮车,其结果,车烧了,轮等也烧了,决不会单烧其车而不烧其轮等的。所以金刚经说:“若着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最好的明证。

  三、依于向来所说,通达人无我理有人空智,通达法无我理有法空智,而此二空智慧,其义是各别的。如眼见花,了知它的无常,这是根境和合生眼识,而有同时意识了知它的无常为一智;若闻人死,了知人的无常,这是根境和合生耳识,而有同时意识了知它的无常为另一智。此二认识,自有它的不同者在。二无我智,既像这样是不同的,假若通达我空即通达法空的话,那岂不是有二智成一之过?错了!空宗并没有这种主张:人法二无我智,如你所说,确然是各别的,且人空智实不能通达法空,虽然如此,但得人无我智后,不再有待其他的方便,即由此智进一步观察,就能生起法无我智,通达法无自性了,因为无我理只是一个,以什么法则、方法,观察而证得人无我理的,亦以同样的法则、方法,观察而生法空智,证法空理。所以知道无我,必能了知法空,不过不在同时,而在后一念罢了。因此,唯识说的通达人我,不修唯识观也可通达法我,如说不修唯识观不能通达法我,在中观者看来,是不怎么妥当的,因为证我空,即可证法空,不须另外更求法空,不然,就未真的证得我空。至于说有的小乘不知法无我,不是不知,而是没有深观,如进一步的观察,必能证得法无我的。所以知道无我,而仍执着法有,在中观者看来,是绝对不合道理的。

  四、主张一切法实有的实事论者如有部等,虽都承认我是假有非实的,但却皆极肯定诸法是实非假的,似乎我法二者是可分离的,果真通达无我即通达法空的话,为什么与实事论者的主张距离得这么远?以中观家的见解说:由有部为代表的实事论者们,虽说补特伽罗是假非实,但与性空者的假有义是很不同的。性空者的假有,是无自性的缘起假,实事者的假有,是依实而立的假,所以结果,假的固然可以无,而假所依的实,不可说没有,从他执法为实有的这边看,可知他并未真正通达人无我。

  根据以上四点的释疑,就可很清楚的看出中观者对于我法二空的解说,不特与一分声闻者的说法不同,就是与一分大乘者的论调也有差别。在佛教思想史上,对这,向来是有很大诤论的。不过,从根本教典以及从初期空相应的大乘经典去看,我们深深的觉得:中观者的有我执必定有法执,有法执也一定有我执;了我空可了法空,不了法空也不能真知我空,是比较吻合佛意的。诸有欲破我法二执,体证我法二空者,请从无我我所一门入,当可见佛所见,悟佛所悟,得到真理的消息!

  民国四十二年七月写于香港青山阅经阁

  

《我法二空观》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