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依师学法——改变内心相续▪P2

  ..续本文上一页点:第三者谓于教授遵行无违,此是主要。在皈依法类的部分谈到:佛是皈依大师,僧是皈依正行助伴,故正皈依是为法宝。

   这一次瞻礼佛指舍利,之前我们开前行会的时候就给大家说:我们去瞻仰佛陀的真身舍利干什么?对佛陀生信。生信干什么?学法。学法干什么?改变内心的相续。只生信不学法;只学法不实践法,用处极微。

   去年的今天,汶川发生了八级强震,无数生灵遇难。最后祈愿在地震中丧生的死难者,能够早日再次得到暇满的人身,早日值遇佛法,早日解除身心上的痛苦,超越轮回的束缚。愿死难者家属,今生身心安康,六时吉祥,早日遇到佛法,早日走在菩提大道上。

  

  

  

  附:【同学整理录音心得】:重要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内涵

  

  

   自己想将整理录音的感想写出来给法师看看,以便指导我的学修。有过几次欢喜之后,再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就开始注重文字上面的东西了,就开始想怎么才能够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文字功底,怎样才能更完美的塑造自己在法师、同行、大众心中的形象。今天又一次整理了丙班的课堂录音。随即又想写点什么,可是自己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反省一下,原来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就一件事情而言,重要的不是形式,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它背后所蕴含的内涵。往往我都是在外相上面做文章。自己感觉还挺好,挺不错,挺快乐的。岂不知,自己一直都在……

   自己美滋滋地沉浸在那份虚假的外套底下,倒退了都不晓得。时常,还就喜欢别人给自己送来的虚假外套,谁要是想帮助我撕下来,我还会跟他急,交情好的,还会疏远。这里有一点感触:看待别人呵斥时的心境有点变化了。想想自己还在世间学习生活的时候,总是把别人的呵斥认为是一种对我的不尊重,或者否定。会对那个人产生厌恶感。当自己尝试着去丢掉那些不好的习气的时候,突然觉得,那些都是校正我人格的良方,就如同法师教诫的那样子:在我还没有自动运行之前,必须要靠师长同行的*去“打”。

   起初法师让我整理课堂笔记的时候。我在埋怨:都是贤甲法师,跟班导法师说我的工作不忙,才导致法师又给我添加工作,弄得我连学习的时间都没有了。没办法,毕竟人家是法师啊,既然交代了,你不得不做啊。在整理的过程中,自己突然发现:啊,原来这么好的法,说的都是怎么纠正我的缺点。自己当时怎么好像没有听到呢?嗯,还是法师了解我,特意给我整理的。自己由衷的欢喜,那时候仅仅是欢喜而已,几乎没有细细的思考,我现在得到的这份欢喜,是从哪里来的?更不要说去体会法师背后的良苦用心了。

   一次整理之后,自己似乎有了一些改变,突然明白了什么真相似的,很有感触:法师一直都在呵护我的成长。一直都在静静的观察我的状态,绝对不会放过一个引导的机会。就是在把握每一个缘起,这也正如法师说的:因缘一旦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一直观察我成长的班导法师发现,这种方式对我这个不太希求上课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好的教导方法。一方面不让我散乱,抓紧时间学法;一方面能让我更好的安住在这里。法师一直都希望我们这群人成为明天佛教的中流砥柱。把佛陀的慈悲传给每一个人……有的时候,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发心来弘扬教法,这样子我们学法的增上环境才可能有保障。

   为什么,为什么我会是这个样子呢?为什么事情是这样的?其实,就像法师教授的那样子:当我渐渐的忽视,或者忘记了自己的发心的时候,目标就会淡泊,就会容易被一些小小的境界所蒙蔽,所障碍。清醒的人要想提醒我一下,我还会俗习现起认为说:是法师跟我过不去,是他在故意找我的不是。自己反省一下,这种状况尤其在我对某一位师长,同行较为熟悉的时候,就会频繁的发生。

   对身边同行的眼光也有所不同了:以往很多的时候,我对同行说话,自己认为:他做的不对,不如法了,已经损恼到了其他人,对他个人也不好,我得帮帮他,指正一下。于是我就去指点一二。说话的同时,不会去过多的考虑:我的话说出去,会对他有什么样子的感受。我的信息是不是能够完整的传递过去,让他领会我的用意,我说话的动机、内涵,往往都是自己说得爽歪歪,别人听得心酸酸。该表达的没有表达出去,原本没有的却生出一大堆。

   还有很多的时候,我任性的说一些话,跟人开玩笑。自己觉得很好玩,是在拉近业缘。很少想到自己的举止会给别人的心灵上带来什么,是在帮助他进步,还是在帮助他串习世间法?

  还有的时候,别人跟我开玩笑,我还顺应他,自己觉得就是在乐呵乐呵嘛。有的时候,别人来说指点我一句:我会认为他的语气表明他是看我不爽了,对我观过了。就这样,我不知道失去了多少进步的机会……

   突然觉得人好奇怪啊。就在世间,往往很多时候,父母多说几句,多“唠叨”几句。自己就会生烦恼,还会责怪父母:不懂我的意思,我和她们之间有代沟等等。很少想到父母的那份爱子的心,她们多么的希望我能健康而又快乐的成长,法师们又何尝不是?

   来到山上的时候,就有人在耳边说:万善根本从师出。自己也想在将来能够为大家做点什么。也想像师父那样子不为外在的名利所动,全心全意的做众生的公仆。那我就得依师,就得揣摩师长的那份心。这里和山下(世间)不同,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过得好,都希望彼此能成为将来佛教的顶梁柱。虽然有时候,方式方法会让我这个习性深厚的人暂时难受一阵,可是未来的快乐是永恒的。

  

  

《依师学法——改变内心相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