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一个修法的情况。好!这个情况里,这个修人格性法身的这些应真罗汉,他就积极的跟众生相处,他有没有这个东西呢,他也有,但是他自己为了救拔众生,熄灭众生的贪嗔痴,因为他知道有,你有没有贪嗔痴来,那种非人格法身都闻得到。我简单讲叫做闻得到,其实不是只有鼻子闻得到,看都看得到,你从老远来,他都看到了,所以非人格性法身的阿罗汉早就跑掉了,你想找他根本就没用,因为他看得到你,你看不到他。人格性法身知道,所以他要教你,然后他要是告诉你,你有贪嗔痴慢疑,你一定会吓破胆,他就不跟你讲,他告诉你,他知道你要什么,叫你修那个法。他也没讲为什么,他就叫我修那个,到底对不对,好不好,要不要?你一大堆的问号,所以你都修不成。
真的有成就的这些人格性法身叫法身大士,他是不跟你讲他是谁的,那假的才会跟你讲,我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呵!那你就很信了,我是地藏王菩萨化身,那你就信了,还有那个什么释迦摩尼佛转世的,那个你都很信了,真的他不会跟你讲,真的菩萨真的佛来为什么要跟你讲,那都假的来才会跟你讲,真的不会讲。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些人格性法身的法身大士他有一个特色,他不讲空性,他把空性转为人性,你要留意到。那个空性的人,华严宗里把他统归到真空绝相观,真空绝相,所以那个相他很清楚,你来我不理你,叫真空绝相观。那么人性的这个部分,他把这个空性叫做理,把跟理相处的这个部分叫做事,他理事无碍,所以他通达人性,所以真空绝相观这边是理法界通达,但事法界没有。
人性的法身大士他就理事无碍,他能理能事,理能够拿来在事上实际运用,他接引众生用的,调教众生用的,他是这个部分。那理事无碍再进一步就是最高境界,叫做事事无碍法界,叫周遍含容观,这事事无碍修的,就由人性再更进一步你根本看不到了,他不跟你讲人性了,他讲人情味。所以中国人很有人情味。
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人情味,现在都没有人情味了,现在都住在小监狱里头,你住的像不像小监狱?自己爬上去,楼下先锁一道门,爬到上面再锁两道门,进到里面落地门窗再锁一道门,把自己关在监狱里头,进房间再锁一道门。现在那些商业卖锁的人还没有想到,在床上怎么样再绑一道门、一道锁,他还没有发明出来。这个是在做什么呢?这个就失去人情味了。失去人情味的人绝大部分会失去人性,你要留意到,会失去人性。
我们要求各位的,你要有人性,从人性发展人情味。现在你注意看,工商界,我不是说你,说到你纯属巧合,这是事实。很多工商界里头的salesman,推销员,推销员只是一个代表,另一种人叫政客,也是这样,嗨!你好!你好!头看这边、手挥那边,你好!看起来好像很殷勤,其实跟人家握手这两只手都快要被分尸了,他一直握,这个真叫握手吗?这个叫做交际应酬。
这一种交际应酬的人来讲,他们是没有人情味的,他也没有人性的,这个叫做商业化,他为了应付他的市场需要,是不是这样?市场需要嘛,他拼命去跟人家握手,那个握手,这么一只猪手而已,丢给人家随便人家去摇,人家摸一下就很高兴了。尤其那些什么星什么星,最喜欢最多这些东西了,这个没有人性也没有人情味。
我们在谈的这个部分是基于人性发展出来的人情味,所以在人情味的立场上,主要看的是什么?是真实的应对进退,与人相处的应对进退。现代人不一样了,举例说去美国留学,美国同学们听课,都把脚放在椅子上,叼个烟跟教授讲话,这个叫做自由民主开放……这个叫做自由民主吗?这个叫堕落!我们尊重老师是应该的,这不是老教条讲的尊师重道的那种尊师,本来人与人之间就应该互相尊重,尊重有一个最起码的地方。
老师在上课,脚翘得很高,就叫做这是我的尊重方式,是没有错,你可以这样表达,那个可以,老师到你家去或者你到老师家去,那个也可以。可是在教室不宜,因为那是一个公众的场合,他是个族群公约,有一个一定的部分。你私人相处是私人的生命空间,你两个人你们高兴怎么样没人管,可是在公开场合那是不行的。这个是一个起码的这叫应对进退,你假如这个时候人与人之间太过于自我的话,你记得,你自我别人也自我,那个时侯你就不能相交。
好了,这个时候就产生刚才讲的那种情况,他就是会跑后门,他就是会撒娇,不是撒娇,人家应对得宜,所以在展现自我的同时,我要有人来跟我合作,那这个人是不是要有默契,要有共识?因此他能跟我产生共鸣,我是不是用那个人?而你是自我展现,我叫你来你就“哼!”交代你也“哼!”到底你接受不接受?但有些人虽然是这种态度,但是结果做出来,老板也说这个家伙叫酷,还可以嘛。可是很多人不是,哼,我为什么跟他一样?那你的长官,你的领导,你的上司,我现在到底有没有把命令交出去呀?他到底要不要做回来,他是不是会有恐惧呀?在这个时候,升官会有你的份吗,这就是应对进退嘛。而你假如放任惯了,自我主义惯了,你在什么时候应该收敛,你不会做,所以这种人出了社会以后,他的失败,他的挫折,他的痛苦是特别多,他会一直抱怨,人家撒娇,可是你没想,你在耍赖呀,人家不是撒娇,他是应对得宜。
所以应对进退在中国文化的系统里讲,发展成人情味,在佛教的系统里他也发展成人情味,这是基于人性而讲的,而人性是来自空性,这个是佛教的思维系统。从儒家的思想里,人情味可能有虚妄,虚伪,有伪君子。但是从佛家的思想里,那是一种人格的表现,因为要接引众生,他适可,表达一定的关怀和体贴,所以佛教不是没有人情味的。
今天很多学佛的同修们,学到最后都变得怪里怪气,不是怪里怪气,阴阳怪气,穿着海青在街上走,你最好白天走,不要晚上走,人家一问,老李呀,好久没见了,“阿弥陀佛”,你怎么啦?“善哉善哉”。我是问你现在,没错,你现在怎么了?!嗯,为什么?修错了,你把佛法搞错了。
这是我们从这个地方跟你讲人性的重要性,所以讲“仰止唯佛陀”,对三宝具足信心,“成就在人格”,你人格性要健全,“人成则佛成”,这个基本上完成了,“是名真现实”,这个才叫真实。真正你要进行生命改造,在这个前提之下,要改造你的生命,我跟各位讲,上上根器者,三个月可以证法身,笨笨笨非常笨的这种人,三年,可以证法身,不止证阿罗汉。你知道吗,你别担心啊,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于你的人格性,为人处世,应对进退有问题。
我跟各位讲这个是最简单的,你不要一直以为说我学佛怎么样,为什么不能成就,学佛没有不能成就的,没有说修行不能成就的,没有。你不能成就的原因主要的就是你的人格性不健全,没有健康的家庭生活,没有健康的社会生活,一个完整的家庭跟社会生活是绝对需要的,所以我们讲人性的问题在这里。从地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来看你的人性健康不健康,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要跟各位谈的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叫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有何哉?皇帝代表政治,政治跟我有什么关系呀,太阳起来我伸个懒腰,开始下田去做了,那么太阳下山我收一收,脚洗一洗,上床睡觉了。天天如此,生活多安定,多美好,哪还有什么缅甸水灾,天晓得,四川地震,天晓得,我只是太阳出来我去工作,太阳下山我回来,就只有这样子而已。所以这样的情况,他修行就很简单了,尤其北方人,到了冬天,天那么冷,住在家里一个人也麻烦,每个人都在家里生火取暖,那干脆把要吃的东西弄好了带到庙里去,给庙里吃,然后我就窝在庙里,因为庙里有火头会生火,有饭头会煮饭,有大寮头管大寮,云水堂管云水堂。好了,那就住进去了,三个月安居以后回来,我告诉你,都脱胎换骨了,生活很安定。
可是现在不一样。现在的特色是什么,竞争。大家到处找师父,找道场,在找什么,找看谁最高明,一讲我就开悟的。几乎每天都有人这样问,“师父我要怎么修会开悟?”你会开悟吗?你怎么不想想。师父你看我会不会开悟?他为什么一直要找开悟呢,找明心见性,找证阿罗汉,找这些干嘛?当你一直在找这些东西的时候,基本上,你的人格性是不健全的,就像一个小孩子,坐到饭桌上就问,“爸,我什么时候吃饱?”你要赶快吃啊,吃完了就吃饱了,你不吃只在那边问说我什么时候会吃饱。你怎么会吃饱,你不吃怎么饱?你要开悟,先问你有没有修行,要修行,具备的条件有吗?先把条件具备好,这是个关键处。
所以我们才一再跟各位讲说你做人处事的基本条件做好,所以记得,修行的资粮道,修行,想要修行、想要学佛的资粮道就这三个,第一个人格性健全;第二个很完整的正常的家庭社会生活;第三个,在一段时间以后,你现在应该有一段时间了,假如年轻的朋友还没有出社会,你还要在社会上奋斗一段时间,那么你会产生一个观念,我这样奋斗对吗?人生只有这样吗?人生应该怎么样才对,怎么样才好?当你在开始追求这个的时候,第三个资粮道具足了,那你要来修行就很快。
这里面的前提就是人格性要健全,人格性要健全,不健全的不算。你有没有健全我们一看就知道,从你在谈佛法,谈生活的时候,就知道你人格性几分了,所以基本上你想精进,想精进、想报名要来修法精进的,我们这些资料都会架构起来,会架构这些资料,那大概你把这弄好,就可以知道你修行多久会成就了。当然有的成阿弥陀佛,有的成释迦摩尼佛,有的成牛魔王,有的成蜘蛛精,这个一看就知道了。那你要怎么样的训练,关键在矫正人格性问题,而人格性问题最明显的看法就是应对进退。
你知道吗,很多同修坐在那远远的角落,天边海角那边,他讲话像蚊子一样,搞了半天我没听到他在问东西呀,然后他站起来就很生气,“你为什么不理我?”我说,“我什么时候不理你?”“不然我问了三次问题你都不回答我。”我说,“你哪里问了?”我问隔壁的人有没有问,“有啊,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念咒还是在干什么。”这就是应对进退嘛,你要发问你要表达清楚嘛,你又不讲清楚,然后在那边,连你旁边的人都以为你在念咒,啊,你说你问了三次,人家怎么回答你呢。你说这样子他会成就吗,他绝对想精进,没有用,这你应对进退就有问题了。我第一次可能喉咙生病或者害羞,讲话不好意思大声,你应该移到前面来嘛,也不到前面来,然后又讲那么小声,也不拿麦克风,然后就怪人家怎么不回答你,这个都是应对进退的问题。所以各位,你一定要先克服这个困难,让自己正常化,健康化,那才有可能讲精进,讲修行。好我们休息一下再讲。
《地藏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三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