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一個修法的情況。好!這個情況裏,這個修人格性法身的這些應真羅漢,他就積極的跟衆生相處,他有沒有這個東西呢,他也有,但是他自己爲了救拔衆生,熄滅衆生的貪嗔癡,因爲他知道有,你有沒有貪嗔癡來,那種非人格法身都聞得到。我簡單講叫做聞得到,其實不是只有鼻子聞得到,看都看得到,你從老遠來,他都看到了,所以非人格性法身的阿羅漢早就跑掉了,你想找他根本就沒用,因爲他看得到你,你看不到他。人格性法身知道,所以他要教你,然後他要是告訴你,你有貪嗔癡慢疑,你一定會嚇破膽,他就不跟你講,他告訴你,他知道你要什麼,叫你修那個法。他也沒講爲什麼,他就叫我修那個,到底對不對,好不好,要不要?你一大堆的問號,所以你都修不成。
真的有成就的這些人格性法身叫法身大士,他是不跟你講他是誰的,那假的才會跟你講,我是觀世音菩薩化身,呵!那你就很信了,我是地藏王菩薩化身,那你就信了,還有那個什麼釋迦摩尼佛轉世的,那個你都很信了,真的他不會跟你講,真的菩薩真的佛來爲什麼要跟你講,那都假的來才會跟你講,真的不會講。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這些人格性法身的法身大士他有一個特色,他不講空性,他把空性轉爲人性,你要留意到。那個空性的人,華嚴宗裏把他統歸到真空絕相觀,真空絕相,所以那個相他很清楚,你來我不理你,叫真空絕相觀。那麼人性的這個部分,他把這個空性叫做理,把跟理相處的這個部分叫做事,他理事無礙,所以他通達人性,所以真空絕相觀這邊是理法界通達,但事法界沒有。
人性的法身大士他就理事無礙,他能理能事,理能夠拿來在事上實際運用,他接引衆生用的,調教衆生用的,他是這個部分。那理事無礙再進一步就是最高境界,叫做事事無礙法界,叫周遍含容觀,這事事無礙修的,就由人性再更進一步你根本看不到了,他不跟你講人性了,他講人情味。所以中國人很有人情味。
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人情味,現在都沒有人情味了,現在都住在小監獄裏頭,你住的像不像小監獄?自己爬上去,樓下先鎖一道門,爬到上面再鎖兩道門,進到裏面落地門窗再鎖一道門,把自己關在監獄裏頭,進房間再鎖一道門。現在那些商業賣鎖的人還沒有想到,在床上怎麼樣再綁一道門、一道鎖,他還沒有發明出來。這個是在做什麼呢?這個就失去人情味了。失去人情味的人絕大部分會失去人性,你要留意到,會失去人性。
我們要求各位的,你要有人性,從人性發展人情味。現在你注意看,工商界,我不是說你,說到你純屬巧合,這是事實。很多工商界裏頭的salesman,推銷員,推銷員只是一個代表,另一種人叫政客,也是這樣,嗨!你好!你好!頭看這邊、手揮那邊,你好!看起來好像很殷勤,其實跟人家握手這兩只手都快要被分屍了,他一直握,這個真叫握手嗎?這個叫做交際應酬。
這一種交際應酬的人來講,他們是沒有人情味的,他也沒有人性的,這個叫做商業化,他爲了應付他的市場需要,是不是這樣?市場需要嘛,他拼命去跟人家握手,那個握手,這麼一只豬手而已,丟給人家隨便人家去搖,人家摸一下就很高興了。尤其那些什麼星什麼星,最喜歡最多這些東西了,這個沒有人性也沒有人情味。
我們在談的這個部分是基于人性發展出來的人情味,所以在人情味的立場上,主要看的是什麼?是真實的應對進退,與人相處的應對進退。現代人不一樣了,舉例說去美國留學,美國同學們聽課,都把腳放在椅子上,叼個煙跟教授講話,這個叫做自由民主開放……這個叫做自由民主嗎?這個叫墮落!我們尊重老師是應該的,這不是老教條講的尊師重道的那種尊師,本來人與人之間就應該互相尊重,尊重有一個最起碼的地方。
老師在上課,腳翹得很高,就叫做這是我的尊重方式,是沒有錯,你可以這樣表達,那個可以,老師到你家去或者你到老師家去,那個也可以。可是在教室不宜,因爲那是一個公衆的場合,他是個族群公約,有一個一定的部分。你私人相處是私人的生命空間,你兩個人你們高興怎麼樣沒人管,可是在公開場合那是不行的。這個是一個起碼的這叫應對進退,你假如這個時候人與人之間太過于自我的話,你記得,你自我別人也自我,那個時侯你就不能相交。
好了,這個時候就産生剛才講的那種情況,他就是會跑後門,他就是會撒嬌,不是撒嬌,人家應對得宜,所以在展現自我的同時,我要有人來跟我合作,那這個人是不是要有默契,要有共識?因此他能跟我産生共鳴,我是不是用那個人?而你是自我展現,我叫你來你就“哼!”交代你也“哼!”到底你接受不接受?但有些人雖然是這種態度,但是結果做出來,老板也說這個家夥叫酷,還可以嘛。可是很多人不是,哼,我爲什麼跟他一樣?那你的長官,你的領導,你的上司,我現在到底有沒有把命令交出去呀?他到底要不要做回來,他是不是會有恐懼呀?在這個時候,升官會有你的份嗎,這就是應對進退嘛。而你假如放任慣了,自我主義慣了,你在什麼時候應該收斂,你不會做,所以這種人出了社會以後,他的失敗,他的挫折,他的痛苦是特別多,他會一直抱怨,人家撒嬌,可是你沒想,你在耍賴呀,人家不是撒嬌,他是應對得宜。
所以應對進退在中國文化的系統裏講,發展成人情味,在佛教的系統裏他也發展成人情味,這是基于人性而講的,而人性是來自空性,這個是佛教的思維系統。從儒家的思想裏,人情味可能有虛妄,虛僞,有僞君子。但是從佛家的思想裏,那是一種人格的表現,因爲要接引衆生,他適可,表達一定的關懷和體貼,所以佛教不是沒有人情味的。
今天很多學佛的同修們,學到最後都變得怪裏怪氣,不是怪裏怪氣,陰陽怪氣,穿著海青在街上走,你最好白天走,不要晚上走,人家一問,老李呀,好久沒見了,“阿彌陀佛”,你怎麼啦?“善哉善哉”。我是問你現在,沒錯,你現在怎麼了?!嗯,爲什麼?修錯了,你把佛法搞錯了。
這是我們從這個地方跟你講人性的重要性,所以講“仰止唯佛陀”,對叁寶具足信心,“成就在人格”,你人格性要健全,“人成則佛成”,這個基本上完成了,“是名真現實”,這個才叫真實。真正你要進行生命改造,在這個前提之下,要改造你的生命,我跟各位講,上上根器者,叁個月可以證法身,笨笨笨非常笨的這種人,叁年,可以證法身,不止證阿羅漢。你知道嗎,你別擔心啊,問題的嚴重性就在于你的人格性,爲人處世,應對進退有問題。
我跟各位講這個是最簡單的,你不要一直以爲說我學佛怎麼樣,爲什麼不能成就,學佛沒有不能成就的,沒有說修行不能成就的,沒有。你不能成就的原因主要的就是你的人格性不健全,沒有健康的家庭生活,沒有健康的社會生活,一個完整的家庭跟社會生活是絕對需要的,所以我們講人性的問題在這裏。從地藏菩薩這個生命因素來看你的人性健康不健康,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要跟各位談的是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跟以前不一樣。以前叫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有何哉?皇帝代表政治,政治跟我有什麼關系呀,太陽起來我伸個懶腰,開始下田去做了,那麼太陽下山我收一收,腳洗一洗,上床睡覺了。天天如此,生活多安定,多美好,哪還有什麼緬甸水災,天曉得,四川地震,天曉得,我只是太陽出來我去工作,太陽下山我回來,就只有這樣子而已。所以這樣的情況,他修行就很簡單了,尤其北方人,到了冬天,天那麼冷,住在家裏一個人也麻煩,每個人都在家裏生火取暖,那幹脆把要吃的東西弄好了帶到廟裏去,給廟裏吃,然後我就窩在廟裏,因爲廟裏有火頭會生火,有飯頭會煮飯,有大寮頭管大寮,雲水堂管雲水堂。好了,那就住進去了,叁個月安居以後回來,我告訴你,都脫胎換骨了,生活很安定。
可是現在不一樣。現在的特色是什麼,競爭。大家到處找師父,找道場,在找什麼,找看誰最高明,一講我就開悟的。幾乎每天都有人這樣問,“師父我要怎麼修會開悟?”你會開悟嗎?你怎麼不想想。師父你看我會不會開悟?他爲什麼一直要找開悟呢,找明心見性,找證阿羅漢,找這些幹嘛?當你一直在找這些東西的時候,基本上,你的人格性是不健全的,就像一個小孩子,坐到飯桌上就問,“爸,我什麼時候吃飽?”你要趕快吃啊,吃完了就吃飽了,你不吃只在那邊問說我什麼時候會吃飽。你怎麼會吃飽,你不吃怎麼飽?你要開悟,先問你有沒有修行,要修行,具備的條件有嗎?先把條件具備好,這是個關鍵處。
所以我們才一再跟各位講說你做人處事的基本條件做好,所以記得,修行的資糧道,修行,想要修行、想要學佛的資糧道就這叁個,第一個人格性健全;第二個很完整的正常的家庭社會生活;第叁個,在一段時間以後,你現在應該有一段時間了,假如年輕的朋友還沒有出社會,你還要在社會上奮鬥一段時間,那麼你會産生一個觀念,我這樣奮鬥對嗎?人生只有這樣嗎?人生應該怎麼樣才對,怎麼樣才好?當你在開始追求這個的時候,第叁個資糧道具足了,那你要來修行就很快。
這裏面的前提就是人格性要健全,人格性要健全,不健全的不算。你有沒有健全我們一看就知道,從你在談佛法,談生活的時候,就知道你人格性幾分了,所以基本上你想精進,想精進、想報名要來修法精進的,我們這些資料都會架構起來,會架構這些資料,那大概你把這弄好,就可以知道你修行多久會成就了。當然有的成阿彌陀佛,有的成釋迦摩尼佛,有的成牛魔王,有的成蜘蛛精,這個一看就知道了。那你要怎麼樣的訓練,關鍵在矯正人格性問題,而人格性問題最明顯的看法就是應對進退。
你知道嗎,很多同修坐在那遠遠的角落,天邊海角那邊,他講話像蚊子一樣,搞了半天我沒聽到他在問東西呀,然後他站起來就很生氣,“你爲什麼不理我?”我說,“我什麼時候不理你?”“不然我問了叁次問題你都不回答我。”我說,“你哪裏問了?”我問隔壁的人有沒有問,“有啊,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念咒還是在幹什麼。”這就是應對進退嘛,你要發問你要表達清楚嘛,你又不講清楚,然後在那邊,連你旁邊的人都以爲你在念咒,啊,你說你問了叁次,人家怎麼回答你呢。你說這樣子他會成就嗎,他絕對想精進,沒有用,這你應對進退就有問題了。我第一次可能喉嚨生病或者害羞,講話不好意思大聲,你應該移到前面來嘛,也不到前面來,然後又講那麼小聲,也不拿麥克風,然後就怪人家怎麼不回答你,這個都是應對進退的問題。所以各位,你一定要先克服這個困難,讓自己正常化,健康化,那才有可能講精進,講修行。好我們休息一下再講。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叁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