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二因缘讲记 第四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做双管齐下。其实跟舍识用根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两个人法门不同,一个是文殊菩萨的法门,一个是弥勒菩萨的法门。那各位你就可以了解到,大德修行酸甜苦辣,味道完全不同,请问你要选择哪个法门?选择哪个法门?你自己想啊,你说我怎么跟你指导啊?我可以告诉你,可是你说我要吃辣的怎么拿酸的给我?我说这加起来就变酸辣汤,你说口味太重了,对不对?我们法门的指导跟参考是这样提供给各位,你要怎么样运作那就靠自己,靠自己啊。所以十二因缘法他给我们一个很殊胜的感觉,就是对我们思维模式的意念啊,他很有帮助,对于这种理念、观念的矫正有很大的帮助。 你从这个地方你就可以看到,修行当中你要从习气下手来修,当然可以。你要从观念下手来修也可以,我们从普及面下手,那就是从这个习气上面来修的。我们要从十二因缘法下手的话就从观念上来修,那么观念上来修的人,他的思维要比较敏捷,要比较敏捷。知识分子修学这个法门啊都比较容易。从习气上来的人啊,那你就要注意,要持戒比较严谨。那这两者没有说哪个对,哪个错,我们不论对错的,我们只看你相应不相应,对机不对机。 我不知道啊这样提供给各位做参考,对你选择法门跟修行的下手处有没有摸到一点门径?剩下来就是我们要怎么跳下去啊,是不是这样?要不要我替你推下去?不要啦,要怎么跳你自己选啦,你要从深的地方跳也可以,从浅的地方跳也可以,自己去尝试。修行的这个轮廓,那个概念的模式大约是这个样子,那么你认为哪一方面比较适合你,那是你自己选择。假如你真的是没有办法下手,那我劝你一定要找个善知识,找个道场,去选一个法门,接受人家的指导,你自己不要自以为了不起:我自己跟师父修就好。修到最后"咸咸"(台语口语)。您不要这样修啊,自己一定要好好的去斟酌一番,你能够自己动手下手,那最好也要找个善知识,找个道场,作为什么旁证,作为指引。那你假如完全没有办法做主,那你就完全依止那个道场,那个善知识。 那我们再告诉各位一个状况,你现在要修行啊,在家讲通常有困难。现在以各位在家来讲,你应该是啊,是以护法为主,你没有办法完全投入。假如你要完全投入,那你就应该可以放下家庭去修行,对不对?那你就出家嘛!那你现在又放不下啊,大约只能放一半,对不对?一半放下那一半再提起,那就不叫放下了,那不叫放下了。你有很多这种情况,有的人放下,放下,穿的可以随便穿,睡觉啊一张床要一百万啊,那你床为什么不放下,衣服都放的下,床还放不下?你讲,没有这床啊,我就睡不着。那就是放不下!这一种更不行,这个时候只能够说啊,我以护法为主,然后我亲近各道场要做什么,只是选择一下这个善知识、这个法门。哪个法门适合我,我有没有找到那个门径?找到了,好,然后我就开始结缘,在这道场,在这法门上结缘,多参与,多了解。这时候你还算不算真正的修行,只是看一看,摸索一下,然后做一些实习。人家要开刀啊,我就拿一些东西啊,记得纱布跟剪刀拿出来,不要放在肚子里面啊。因为你自己在实习常常会忘记呀,那实习常常会有错误啊,那这个时候你不成就不要紧,因为实习好了你会发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我该怎么办?那时候对于法的殊胜,你体会到感受到的时候,我告诉你啊,你就没有放不下的! 你现在就体会不到嘛,听说很好,变成意识形态,听说修行很好,这个法门很好,那你在家里啊也很认真的修,修到普光大道啊,对不对?也会放光,也会分身,也会到处跑啊,早上在这里啊,下午在那里,晚上在那里啊。人家奇怪,到哪里都会看到你,那其实你是盲目地在护法而已,你跟修行完全无关,完全无关。那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遗憾是,遗憾在你没有选择到你自己的法门!然后我能告诉各位,你在这个时候以护法为主,来找寻善知识,道场跟法门为辅,当你找到了,你肯定这个法门这样修下去,我的思维模式是这样,我的心灵方程式就可以这样进行。那么这个时候,你的法喜一定很深,你对于修行的殊胜感一定很深,这时候你一定可以统统放下,绝对可以统统放下。 你现在就是没有啊,出出入入都不错,反正我到哪里人家都叫我菩萨,不管怎么样叫菩萨我总是很舒服啊,对不对?人家没有叫我坏蛋呐,你这样子的情况,就好像加入菩萨俱乐部,人家国际十字会,你是加入国际菩萨会一样。那你加入这菩萨俱乐部以后,你就变成大好人一个,那你根本没有在修行啊,没有在修行啊。有的是出钱的时候大家认捐嘛,只有这样一种状况而已。那这个算不算修行?我们可以籍这个机会去选择,哪个法门适合,哪个善知识适合,哪个道场适合?然后慢慢地去感受,那种甘露、法语它的滋润。你感受到说啊这样子真的不错,相对于这个目标来讲,我世间这些都没用了,可以放下啦。那可以放下就放下嘛,世间这些加总起来总没有一滴甘露的殊胜嘛。那既然连一滴甘露的殊胜都没有,我还留着它干嘛,要放下当然就简单了。 现在问题不在这里啊,殊胜是殊胜是很殊胜,我跟师父讲很殊胜,我都不知殊胜哪里,所以你会放不下。所以这个时候各位在佛法就有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对不对?你说有味道嘛,我找不到下手处,说没味道嘛,不要嘛,不要嘛,下辈子不知道到哪里去,能不能再听闻佛法还不知道,所以我还是赶快袈裟尾巴抓紧一点,对不对?将来业力来引的时候,看世尊的袈裟能不能救救我,你现在就变成这种状况啊。这样的话无意义,无意义。你不要担心说我是一个护法而已,护法就护法,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到道场来扫地,倒垃圾,那你就来扫地跟倒垃圾,其它你就不要管。然后人家在论道,我们就旁听,这个法怎么修好自己去摸索,这个道场这个善知识的指导可以,那我就去摸索去探讨。当你弄好了,恩,这点没有错,这个确确实实是这样,那个法喜产生,那个殊胜感产生了。那我告诉你,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这个时候你完全投入修行的因缘才能叫做成熟,才能叫做成熟。 你不能够说:我现在要放下是可以啦,啊,不过……你看看,大家都有“不过”,都有“但是”啦。还是来常住啊?要讲清楚啊,都没有问题,是没有错啊,你唯一没有问题的就是家里佛堂可以把它庄严起来,然后呢在家里接受供养。因为讲你晓得会供养这个佛宝,那这样子的话还不够,你还是有放不下,心里只要有那个疙瘩放不下的话,修行对你来讲没有意义。你要是放下99%,有1%放不下,还是没放下,还是没放下。你要100%的放下,100%的放下不是“相”上放下,是在根本上你要能够放得下。那一个根本是什么,你自己要去体会啊。刚才讲体相,那个体啊你要去感受到,要能够去感受到。所以你现在最好,所谓的修行就是假设模拟境界,模拟那个境界啊。比方我开车或者我搭车,一个紧急刹车……咦咦咦,你就想,啊,撞下去了,我就去了,或者这么一撞,哎呀,阿弥陀佛咯!这样你就去不了了,你这个境界一点都没有。 我们现在在家就做这种训练,你能够凡事都设定这个状况,我随时都可以去,修行人就是这个胆量啊,视死如归!不是说我们要求死,但是境界来不怕,不怕境界,你假如这一种感受都没有,你说你修行,可以进入状况,我告诉你很难很难,绝对难。在家里你可以先做这种心理的调试,人家对生死的看法是怎么样,我们不管,我们要懂得,我对生死的看法是怎么样正确的。这样子你才有可能去突破,去突破。从这个基本上啊,你已经肯定了,生死轮回的必然性,那么我们要把这种必然性的锁链给剪断。 那么有几个方法,从观念上来已经有了,把意识形态破除,把爱、喜欢不喜欢的习气给剪断,或者呢从名色上面来破除,或者呢从这个色、从这个无明上面来破除都可以。那看你运用哪一套模式,那你就要去建立你的心灵方程式了,建立你的心灵方程式!这是整个的运作过程当中啊,我们告诉各位,没有一定的模式,但是它基本的原则,十二因缘的这个原则是不变的。你要哪个阶段来开始修都可以,我跟各位谈的是这几个,那你可以从这里面跳出你自己的修法,那也可以。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你可以寻找你适合的方法,那你也可以啊,运用苦集灭道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妙度万行的方法,也可以运用普贤行愿的方法……那么你要哪一条我们不限制,可是基本的途径、基本的原则是这种状况。那各位在这边要怎么去掌握怎么样去发挥,我想这是切实的问题,讲到修行啊,这里是不能打折扣的!自己要问清楚,我到底要不要修?我现在的环境我现在的处境。 所以现在告诉各位,在准备阶段,我们在假设各位已经发心要进入娑婆若海,那么你在准备阶段,要怎么样去调整自己?有很多新的经验,其实你都已经有了,只是你从来没有去把它规定。现在赶快去把它规定,去感受一下,你的生命因素有哪些需要净化的、你的生命因素有哪些需要加强的、你的生命因素有哪些可以发扬光大的?有没有?你自己去把这个部分整理出来,然后你想想看在我们的这种心性上面,你要怎么样子把它规定,稳定下来。这样要把心性稳定下来之前,你的信心一定要建立,修行绝对可以改变你的命运,修行绝对可以改变你的生命品质,是100%的。 那么从这个地方下手,你才能够再进一步,去看看我们的心灵品质、生命品质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因素有哪些需要调整,需要重组?从这里一步一步来,那这个部分你一直浸泡在这里,你逐渐的你就会发现出来:我要怎么修。这个时候你就不会说我是念药师佛好还是念阿弥陀佛好了,跟那个就无关了,你可以真正的感受到一般的修行所讲的部分都是在表相上,那个表相就是给我们做一种基本心理上的依靠而已。那么对于世间广大群众,遭遇挫折或者心灵空虚的安慰来说,它是有很大的帮助,这不容否认。可是你站在佛教的究竟义,要想了解如来的真实意来说啊,这是不够的。那么站在修行的立场你只有老老实实的修行啊,别的我们没有话说了,要老老实实的修行啊,我们告诉各位只有这一条路,好好地去过滤净化你的环境,找出你的下手处。很自然的,你要怎么进行,你要怎么修啊,它就现前了。这当中啊,一点都不含糊,一点都不含糊。 我们希望这两天简单的介绍,能够给各位带来一个实质的利益,在修行当中那个五花八门啊,那个你应该如何进行啊,我们希望说能够好好的去探索一下你自己的内心世界。你现在很贫瘠,没有内在世界,那没有关系,去摸索一下,你的架构都有。因为内在世界是本质具足的,不是没有,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嘛,你的自性本来就有的,只是你没有让它显出来而已。现在工作只是要让他显出来,所以一定可以找得到,不可能找不到。生命品质的高低,也就是让你自性显现的程度大小而已,自性显现越大,你的生命品质就越高,自性的显现越低,你的生命品质就越低,就这么简单!所以怎样去找到,自己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始以来就被无明盖住的那一个东西,去把它找出来,那就做恢复本来面目!好吧,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十二因缘讲记圆满)

《十二因缘讲记 第四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