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要修一条康庄大道,修一条直往菩萨、佛境界的觉道,这条觉道其中包含八种方法,称为「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为通向涅槃解脱之正确方法与途径。
这八种正业,就是用来灭除八种邪业,邪,就是恶;正,就是善。我们一定要用正确的见解来面对人生,否则见解一偏差,方向差毫厘而失千里,所以有句话说:「苦在哪里
烦恼在哪里
一切只是观念而已。」
八正道分
观念就是见解,我们的观念如果正确,见解就没有偏差,见解不偏差,行为就会正确。在人我事物中,最重要的就是见解观念,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注意自我的观念见解,必定要正确,所以需要的是「正见」。包括我们的信仰在内,都要合于正知正见。
正见之后再深入,要具备「正思惟」,光是看到事物表面所得悉的印象,如果没有经过缜密的思惟,只是一时的见解,这样不会深入。我们常说「把握当下,恒持剎那」,当下就把握当然是正确的,不过,我们更要恒持剎那,这一定要透过缜密的思惟,才能把握住正确的事物。如果欠缺思考,思想往往就会偏差;思想一偏差,行动、方向就会错误,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正思惟。
再来要「正语」。常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所以我们要好好修口业,说话不要开口恶言,或是绮语、两舌、妄语,这都不是一个修行者应该有的。修学佛道要真实语,要柔软语,所说的话要诚信不欺,不得搬弄是非,这都叫做正语。
平时用来沟通的语言不一定要很深,只要让人听得懂,体会得到,要能引导人向正道走,不要让人迷惑。如果对方产生迷惑时,我们就以正见、正思惟化深为浅,好好来引导他。口中所说的都是好话,可以解除他人心中的烦恼,可以打开人的心结,不只是一时,还可以循循善诱,让他跟我们一样就于正道。
语言是度众的工具,我们要劝诱人,就要使用语言与众生沟通,有互相的沟通,才有办法转变,所以我们要时时深思,然后深入浅出,用可以影响人、转化人心的语言去教导众生。平时说话,不要说一些没有用的话,浪费时间,也伤人感情;我们说话要多思考,怎样才能让人心开意解,让人欢喜,自己也能轻安。
如果谈人是非,不只是伤害别人,自己也受伤害,说了一些不利于他人的话,自己也会耿耿于怀,所以我们说话要用心。在十善业、十恶业中,身三、口四、意三,口业就占了四分。
只不过是开口动舌而已,影响就这么大,所以我们要时时用心啊!「正语」是这么重要,大家说话要很慎重,说话也代表我们的人格。语言是人我之间的桥梁,也是结好缘的关键之一,所以请大家不要说没有用的话,无意义的话不要说,这就是学佛,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到的,必定要很慎重。
还要有「正业」,业就是造作的意思。做什么事是对人有利益的,对人有利益的事我们去造作,这就是福;如果对人无利益,一切的造作一偏差,那就是恶。业的包含面森罗万象,我们的月常动作中,开口动舌、举步动足、起心动念,所显现的一切动作,都包括在行业之中。
我们既然学佛了,一切的动作一定要很慎重,不要做损害别人,也不利自己的事。要为人群谋福利,要帮助有所需要的人,维持生活的行业就要好好选择,选择不损害众生身心的行业,并且取诸社会,用诸社会。
一切造作无不是在业中,我们所选择的生活形态必定要很慎重。人在世间一定要生活,生活就要谋生,谋生创业懂得选择正确的事业,就能对人群、对自己都有利益,绝对不要为了自己一时的利益,而去从事损害别人的事业,这就叫做正业。
接下来的「正命」,是我们生活在世间的目标,以及生命的价值观。有的人以名闻利养为生命的价值,这是大大的错误。生命真正的价值,是能利益众生,这种生命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生命,所以活在人间,却不懂得好好运用宝贵的生命,就是空过人生。
难得来人间,得了人身实在是不简单。有一句话不是说「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难再」,此生不珍惜,下一世是不是还能再来做人呢
不一定,要看我们造了什么样的业。所以,难得人身今已得,更有福的是难闻的佛法今已闻,生命是多么宝贵,「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既然有了生命,身体就是载道器,这个身体只有活着时才有用,要如何修福修慧,要如何踏上圣人之道去修行佛法,这也是很重要。常常说,生命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对于生命的价值观,应该要好好衡量,好好规画。
若是不为生命好好规画,就会杂乱无章,所造的都是杂乱的业。我们应该好好爱惜自己的生命,时日不断消逝,生命随着四季轮转,岁月推移,生命不断老化,但是,我们如果能将生命运用得当,慧命就会不断成长。
「身是载道器」,道,引领我们行在菩萨道上,向佛的境界迈进,这就要靠生命,好好运用才能成长慧命。人生无常,我们对生命真的没有所有权,却有使用权,修行就是要靠身体力行,我们对生命的观念正确,此即是正命。
第六是「正精进」,既然已经发心,而且思惟正确、观念不偏差,就要奋发精进的力量,不要原地踏步。原地踏步不能精进,我们永远都会流浪在凡夫地。因此,选择了正确的善事志业,或是学佛的道业,一定要赶快精进,方向对了,就要精进向前不退转,把握时间,分秒必争,累积我们的道业。所以我们一定要精进,不要懈怠。
第七是「正念」,念头十分重要,三十七道品一路说到这里,每一法都不离于念,念,要念念正确,选择正确的道路,观念要始终,我们要始终一贯,坚定意念。时时刻刻保持正念,以免一念偏差,就一生错误,所以要分分秒秒精进于修持「正念」。
最后是「正定」。我常常对大家说要把心照顾好,事事要多用心。这就是要大家时时顾好一念正确的念头,正确的念头抓得住,才能人于正定。正定,并不是整天打坐,坐得文风不动就叫正定,正定是能决定我们的心念,不受世间邪恶势力的影响。我们选择应该走的道路,精进于善业、菩萨道,这念心就不会受制在世间的种种名闻利养。
六度万行
人生几何
一颗心常常定不下来,时时在变迁,每件事一再重新来过,那有多辛苦啊!学道,从选择之后,必定要把握方向,精进坚定,专心一念向前迈进,所以定是很重要的。
在「三无漏学」中,戒为首,再来是定;有了定,才能产生慧,所以戒、定、慧,就是三无漏学。诸位,圣人的道路,离不开这八种正法,从正见开始,一直到正定,缺一不可,三十七助道品就是这么简单,没有离开我们生活中。
佛陀对前来听法的妇女们,讲说完四谛法及八正道法。佛陀再度告诉大家:这八种正念安定之后,就能力行菩萨道,人人都能修菩萨法,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人人都能成菩萨,人人都能成佛,这是人天共修的道路。
这就是佛陀慈悲的开示,佛陀的平等观,不分男女,不分贵贱,这就是佛性的清净。
学佛需要耐心、精进,老老实实,一步一脚印按部就班,这是我们学佛应该要有的态度。不管环境怎么样,人与事之间,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心调伏,不要受环境影响,我们如能心定,一切的道路就不难行,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念心定」。
心能定,就能按部就班,前后有序,让我们的心念专一。佛法其实不是很深,在我们身边的见闻中,就能印证佛陀的教育。但是,如果只是吸收而不去体会,更不想去应用,就算在文字上了解得再多,这些道理还是一无用处。所以,佛法一定要用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事物间磨练体会,懂得运用它,佛法就很简单。
八正道是圣人之道,人人如果能善用这八种法,就能达致圣人的境界,所以八正道还有一个名称,叫做「八圣道」。
从四念处的「观身不净」开始,一直到精神理念坚定,始终一贯,这就是修学菩萨道的境界,请大家要好好爱惜这片菩萨行者的净土。心与行时时要多用心,心念正,行为就正,这是圣人与凡夫共通的道理。
修行如初——迦叶尊者的苦行
佛世时,在给孤独园这个环境,佛陀的弟子们都生活得非常安心自在,早上去托钵,下午听闻佛的教法,这是多么安定的境界!但是也有些弟子游化在外,其中的迦叶尊者更是长年如此。
虽然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现出了老态龙钟的形态,但是他的精神镂烁,仍然坚持过着游化诸方、平淡乞食的生活。有时宿在大树下,有时在坟墓边;时而在乡下,时而在聚落,不管是群居聚落或是很偏僻的乡下,甚至荒郊野外的坟墓、山林树下,对他来说完全一样,内心一点都不会起分别。
那些境界,对他面言都是优美的心灵境界,因此,他坚持这种生活方式。有一次,他来到距离给孤独园不远的地方,想到去向佛陀请安,就真的回到佛陀面前,向佛顶礼。佛陀看到弟子游化回来,也很高兴。
这么久不见了,佛陀看看迦叶尊者已经年老,身体衰迈,佛陀起了怜悯心,像是慈母见到游子归来,舍不得他长年流浪,以致身体衰弱。就赶快招呼他:「上前来,迦叶!这段时间在外头很辛苦吧!你已经年老了,不要再到外面流浪,以你的德行与修养,已经堪受长者们的供养,你不要再到外面托钵游化了。」
迦叶尊者听到佛陀的关怀,也很欢喜。但是他冷静地回答:「佛陀啊!我一向很感恩佛陀,因为佛陀出现人间,让我有机会通达道理,走入正确的道路修行。我知道走入正道,要了解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我也了解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些教法都是佛陀的智慧。我感受到这是佛陀出现人间所铺设的正道,我也依照这条路在走,现在内心安住,一切无所畏惧,我还是想过这种自然的人生。
尤其我很担心,心…
《三十七道品偈诵释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