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可能使我们消失掉,所以在这个地方自我就开始反抗,生命的沙漠就是死亡,自我的作用一定会拒绝死亡,于是开始挣扎,一挣扎三恶道就会来临。但是当你不用脑筋,你的生命是活在心的本体里面,它随着水流进入沙漠时,它也就消失了,也就出三界了。
“心要法门”在哪里?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可是我们做不到,所以当一个境界来临的时候,用脑筋的人马上起反应,因为他会恐惧,用心的人则无所谓,境界来就随它来吧!管他是头破或血流,你能不能接受?
举个例子:华严五祖宗密大师曾因宰相李吉甫的事,被抓到朝廷的刑部去判刑,大师跟皇帝说:“当他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将要死了,可是我又不能不救他,总不能把他送来给你杀吧!现在你既然认为我有罪该死,那就请执刑吧!”大师就如我们所说的从容就义等着死。皇帝一想要出家的和尚绑一个人来让我杀,这实在太不慈悲了,所以也就特赦了大师。
大家是不是也有这种胆识?这就是生命在“心”的洪流里,它使人遇到境界时不会恐慌。宗密大师当时的心境有谁能感受到呢?他当时的心境就是因缘到这里,色身你可以处死,但生命却是不能动的,虽然色身会被杀死,但我的生命与天地合流。所以“死”对修行人来讲并不可怕,可是对凡夫而言却很可怕,因为死的境界对脑筋来讲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凡夫对死会产生恐惧,自我是依靠着色身的,色身一旦毁了,自我怎么办呢?
可是真正的生命不是依靠色身,这就是心的作用,我们学“心要法门”就要能感受到心的本然面目,不要在这个地方再用脑筋去思考。所以“心要法门”用脑筋绝对是想不通的,今天要学这个法门,若还要以过去的老旧方法来体会这一层意义,你就完全弄错了,因为它的重点是超过脑筋的,不是用脑筋的思考所能成就的,你能不能体会这一层?而佛法要我们觉悟的就是这一点,要我们不再使用脑筋来生活,而改过来使用心。心是我们的生命,心指导我们的生活,心成就我们人生的种种境界和历练,大家能不能这样去感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多生累劫以来都被脑筋戏弄着,现在我们修学就是要出离、突破,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这不是谈佛教概论,也不是初浅的几个故事可以交待完毕的。当然这一篇文章也可以念一念,翻译一下,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讲完,但是要把甚深的法义提出来让各位去感受,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第一层的意义。
接着要告诉各位心要法门所讲的这个心,是“性起法界”的心,脑筋是“缘起法界”的心,可以这样来区分,这是理论上的结构,我想这样的区别会比较容易了解。
在讲华严宗哲学的时候,跟各位谈到“性起门”与“缘起门”。“缘起门”里有“染缘起”与“净缘起”,染缘起与净缘起我们叫缘起法界。在缘起法界里,因为迷惑颠倒,以致起惑造业受种种苦,这就是用脑筋,这时候的心叫做脑筋的心,它是在缘起法界里用的。而“心要法门”的心是指在性起法界里,这在理论上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缘起法界里面的心,就如《地藏经》里所讲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在性起法界的实相念佛中,我们则说:“起心动念、举手投足,无非普贤大行。”
你是在性起法界里面讲性起法界,或是在缘起法界里面讲缘起法界,这两个定义不同,否则你会发现佛法讲的很多地方都矛盾,如“人人都有佛性”又“我业障好深重”、“一切是空的”,又“去此十万亿佛国土,有极乐世界”,到底是有佛性呢?或是业障深重?极乐世界是空的或是有的?我告诉你极乐世界若是空的,你去了也是白去;极乐世界若是实心的,你去了也进不去,那怎么办呢?因为你对教义不了解,所以才会产生这种矛盾的情况。而我们如何在此融会贯通呢?
在这里必须先把这两个层次给区分出来,也就是说,你是在缘起法界或是在性起法界?若是在缘起法界带着一种炫耀好胜的心,则你的起心动念统统是业、统统是罪,那就会造成刚才所说的,喜欢搬弄是非。但若你是在性起法界里,因为心不贪染,没有名利心,没有是非成败得失的计较心,当然也就不会去搬弄是非,那时所讲的,是针对境界现前、对于众生需要的一种教育。
接着要跟各位谈的重要的观念,你可以运用得很广,那就是“社会年龄”和“心灵年龄”。在社会学或生理学上有这两种年龄,一个是生理年龄,一个是社会年龄。生理年龄是指你几岁了?你多大了?有些小孩长得人高马大,但仍旧是孩子气的个性,这就是生理年龄已长大,心理却还没有完全成熟。而心理的成熟就叫社会年龄。有些人虽然年纪轻,但是社会工作经验丰富,很能干,这叫社会年龄成熟。有些人虽然四五十岁了,做起事情来跟十五六岁的小孩子差不多,毛毛躁躁没有远见,这就是社会年龄不成熟。
以这样的相对情况来谈,今天学佛人当中就有很多人社会年龄很成熟、很能干,但是他的心灵很幼稚,而大家都以他在社会年龄上的成就来类推他在佛法上的成就,告诉各位这是天下最愚痴的人。他在社会上有成就是不能否认,但这是社会年龄的成熟,他的心灵年龄并没有成就。有好多人在社会上有了成就之后,踏入佛门就挟着社会上的成就要指挥佛门中的事务,这是最愚痴的事。
举一些社会上的例子:有好些人在社会上有了成就之后就娶了小老婆,或是事业飞黄腾达,但在家里见到老婆却会像小猫般躲到角落里,这个老公的社会年龄可能有一百分,心灵年龄却可能只有零分,因为他不懂得尊重太太。各位想想看是不是真的有这种情况?有些人事业成功以后反而要跟老婆分手了。
我们在学佛当中也看到很多例子,像周利盘陀伽就是一个心灵极度成熟而社会年龄很不成熟的人。因为社会年龄不成熟,所以人家说他笨,教他畚箕就忘了扫把,教他扫把就忘了畚箕,可是后来他证了阿罗汉。证了阿罗汉之后他扫把畚箕就记得起来吗?小见得。现代人证阿罗汉之后不见得会开车子、会游泳,因为游冰、开车是社会年龄,而证阿罗汉是心灵年龄,两者不见得同步。
学佛是要开发各位的心灵年龄,使你成熟一点,不要那么幼稚。你的心灵若真的成熟,那生活就不会觉得空虚,生命也不会觉得无奈,不会怀疑自己现在究竟是在干什么?各位在这儿能否深深的感受到,心要法门要你学的是什么?或只是说:心啊心!心顾好就好,把它擦亮就好。你要怎么擦亮啊!你的心灵年龄若仍是那么低,那最好不要擦了,因为擦了也是白擦。
说人人都有佛性,是指人人的心灵年龄都可以成熟,而这心灵年龄的成熟不受社会年龄的影响,社会年龄一百分或是零分都可以成就阿罗汉,心灵年龄都可以成长,都可以得到一百分,所以各位若都要用脑筋的话,你只能成就社会年龄,你若不会用心的话,心灵年龄就永远不能成就。
学佛、学法要懂得自己究竟是在学什么?绝对不要学错,绝大部分的人就在这地方踏入歧途,自己不知道在学什么?我们现在分了几个层次把心要法门的“心要”两字用现代语言向各位表达了,不知道诸位是否很清楚?以往你学佛不知道是用脑筋或头脑?那些都无所谓,现在你要发展的是“心”、“心要”、“心地”这个部分;“心”要如何把它发展出来,这叫“法门”;法是“方法”,门是“下手处”。学佛要成佛,下手处的方法就在于心地,在于你能不能掌握到心的关键。
这儿讲心要法门的法门有两层意义:一个是学佛的主要下手处在心要;一个是要掌握心要下手处的方法在哪里?我们要掌握我们的心不是那么容易,各位想想看,今天在这里讲,大家都在这里听,可是各位有没有感受到人在这里坐而心有没有在这里?是不是心里在想着家里的事?不要以为心灵好掌握,要掌握这个心的下手处在哪里?这个是法门的第一个定义。
第二个要学佛就要从心要这个地方下手,所以基本上我们有两个工作要做:第一你要掌握到你的心。若是掌握不到就没有办法掌握心要法门;若能掌握到才能掌握到自己的心要,然后从心要下手去成就你的佛法成就。几乎每一个人在小时候也就是在五六岁以前,我们生活在“心”的范围里,现在则不然,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心已被污染了,那个纯真纯洁的心境逐渐消失了,我们开始发展出以脑筋生活的社会年龄来。我们会发现孩子很聪明,老师一教就会,或是不用读就能考一百分,父母孩子皆很高兴,而且每一次都是糖果、金钱的奖赏,在孩子心目中建立了只要自己考一百分,每次都会有奖赏的观念,渐渐的,纯真生命的本来面目被父母给弄消失了。
个人本来是一块宝,是很正常的人,现在我们都已是不正常的人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像我们这样子不正常的行为叫做颠倒。现在学佛就是要你不颠倒,不颠倒也就是正常。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佛就是成为一个正常的人,而不是成佛就头上有光圈,走路离地三寸。
佛是在人间成就的,他由不正常的人变成正常的人,由不正常的生活变成正常的生活;由不正常的人生,变成正常的人生,把我们不正常的生命变成正常的生命,这就是学佛的目的。而什么叫正常?你掌握得到吗?譬如有人穿着海青在街上走,这成什么体统?但你若问他为什么?他一定会说很忙,急着从某佛堂赶到某某佛堂。这叫愈学愈怪,不是学得变正常。所以一个学佛人要能够掌握住学佛的目标还真不容易!不要以为“心要法门”四个字连小学生都会写,重要的是不光只是在文字上转,而要从实际生活上去感受它。若能感受到那全都是你的,感受到一分你就得一分的利益,感受二分你就得二分的利益;若都没感受,那也是你自己的事。
前言的部分我们讲得仔细一点,理论的建设等以后讲完再做总体的说明,因为一开始就讲理论的话恐怕太深。这个法门你若要听就必须有耐性,听了以后未来这几个月你就要常常去反复思索,否则下个月再来你会以为我讲的还是那一套。其实我再讲你还是感受不到,听的只是语言文字而已,希望透过语言和文字,能够达到内心的改造目标,这样子才有意义。
它是核心思想,应该不会很难才是,因为这是我们本来都具有的,就如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不要看轻自己,但是一定要知道,假如自己脑筋的识性太强,那最好不要听这堂课,否则听了之后会很难过,你会以为每一节课师父都在骂你,那就是你的识性太发达,脑筋太强化了,希望能把这个部分减弱一点,如此才能捉住修学的要领。
《解心——心要法门讲记 一、心的本然面》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