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心——心要法門講記 一、心的本然面▪P2

  ..續本文上一頁不可能使我們消失掉,所以在這個地方自我就開始反抗,生命的沙漠就是死亡,自我的作用一定會拒絕死亡,于是開始掙紮,一掙紮叁惡道就會來臨。但是當你不用腦筋,你的生命是活在心的本體裏面,它隨著水流進入沙漠時,它也就消失了,也就出叁界了。

  “心要法門”在哪裏?就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可是我們做不到,所以當一個境界來臨的時候,用腦筋的人馬上起反應,因爲他會恐懼,用心的人則無所謂,境界來就隨它來吧!管他是頭破或血流,你能不能接受?

  舉個例子:華嚴五祖宗密大師曾因宰相李吉甫的事,被抓到朝廷的刑部去判刑,大師跟皇帝說:“當他來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將要死了,可是我又不能不救他,總不能把他送來給你殺吧!現在你既然認爲我有罪該死,那就請執刑吧!”大師就如我們所說的從容就義等著死。皇帝一想要出家的和尚綁一個人來讓我殺,這實在太不慈悲了,所以也就特赦了大師。

  大家是不是也有這種膽識?這就是生命在“心”的洪流裏,它使人遇到境界時不會恐慌。宗密大師當時的心境有誰能感受到呢?他當時的心境就是因緣到這裏,色身你可以處死,但生命卻是不能動的,雖然色身會被殺死,但我的生命與天地合流。所以“死”對修行人來講並不可怕,可是對凡夫而言卻很可怕,因爲死的境界對腦筋來講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凡夫對死會産生恐懼,自我是依靠著色身的,色身一旦毀了,自我怎麼辦呢?

  可是真正的生命不是依靠色身,這就是心的作用,我們學“心要法門”就要能感受到心的本然面目,不要在這個地方再用腦筋去思考。所以“心要法門”用腦筋絕對是想不通的,今天要學這個法門,若還要以過去的老舊方法來體會這一層意義,你就完全弄錯了,因爲它的重點是超過腦筋的,不是用腦筋的思考所能成就的,你能不能體會這一層?而佛法要我們覺悟的就是這一點,要我們不再使用腦筋來生活,而改過來使用心。心是我們的生命,心指導我們的生活,心成就我們人生的種種境界和曆練,大家能不能這樣去感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多生累劫以來都被腦筋戲弄著,現在我們修學就是要出離、突破,這是一個嚴肅的課題,這不是談佛教概論,也不是初淺的幾個故事可以交待完畢的。當然這一篇文章也可以念一念,翻譯一下,一節課的時間就可以講完,但是要把甚深的法義提出來讓各位去感受,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是第一層的意義。

  接著要告訴各位心要法門所講的這個心,是“性起法界”的心,腦筋是“緣起法界”的心,可以這樣來區分,這是理論上的結構,我想這樣的區別會比較容易了解。

  在講華嚴宗哲學的時候,跟各位談到“性起門”與“緣起門”。“緣起門”裏有“染緣起”與“淨緣起”,染緣起與淨緣起我們叫緣起法界。在緣起法界裏,因爲迷惑顛倒,以致起惑造業受種種苦,這就是用腦筋,這時候的心叫做腦筋的心,它是在緣起法界裏用的。而“心要法門”的心是指在性起法界裏,這在理論上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在緣起法界裏面的心,就如《地藏經》裏所講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在性起法界的實相念佛中,我們則說:“起心動念、舉手投足,無非普賢大行。”

  你是在性起法界裏面講性起法界,或是在緣起法界裏面講緣起法界,這兩個定義不同,否則你會發現佛法講的很多地方都矛盾,如“人人都有佛性”又“我業障好深重”、“一切是空的”,又“去此十萬億佛國土,有極樂世界”,到底是有佛性呢?或是業障深重?極樂世界是空的或是有的?我告訴你極樂世界若是空的,你去了也是白去;極樂世界若是實心的,你去了也進不去,那怎麼辦呢?因爲你對教義不了解,所以才會産生這種矛盾的情況。而我們如何在此融會貫通呢?

  在這裏必須先把這兩個層次給區分出來,也就是說,你是在緣起法界或是在性起法界?若是在緣起法界帶著一種炫耀好勝的心,則你的起心動念統統是業、統統是罪,那就會造成剛才所說的,喜歡搬弄是非。但若你是在性起法界裏,因爲心不貪染,沒有名利心,沒有是非成敗得失的計較心,當然也就不會去搬弄是非,那時所講的,是針對境界現前、對于衆生需要的一種教育。

  接著要跟各位談的重要的觀念,你可以運用得很廣,那就是“社會年齡”和“心靈年齡”。在社會學或生理學上有這兩種年齡,一個是生理年齡,一個是社會年齡。生理年齡是指你幾歲了?你多大了?有些小孩長得人高馬大,但仍舊是孩子氣的個性,這就是生理年齡已長大,心理卻還沒有完全成熟。而心理的成熟就叫社會年齡。有些人雖然年紀輕,但是社會工作經驗豐富,很能幹,這叫社會年齡成熟。有些人雖然四五十歲了,做起事情來跟十五六歲的小孩子差不多,毛毛躁躁沒有遠見,這就是社會年齡不成熟。

  以這樣的相對情況來談,今天學佛人當中就有很多人社會年齡很成熟、很能幹,但是他的心靈很幼稚,而大家都以他在社會年齡上的成就來類推他在佛法上的成就,告訴各位這是天下最愚癡的人。他在社會上有成就是不能否認,但這是社會年齡的成熟,他的心靈年齡並沒有成就。有好多人在社會上有了成就之後,踏入佛門就挾著社會上的成就要指揮佛門中的事務,這是最愚癡的事。

  舉一些社會上的例子:有好些人在社會上有了成就之後就娶了小老婆,或是事業飛黃騰達,但在家裏見到老婆卻會像小貓般躲到角落裏,這個老公的社會年齡可能有一百分,心靈年齡卻可能只有零分,因爲他不懂得尊重太太。各位想想看是不是真的有這種情況?有些人事業成功以後反而要跟老婆分手了。

  我們在學佛當中也看到很多例子,像周利盤陀伽就是一個心靈極度成熟而社會年齡很不成熟的人。因爲社會年齡不成熟,所以人家說他笨,教他畚箕就忘了掃把,教他掃把就忘了畚箕,可是後來他證了阿羅漢。證了阿羅漢之後他掃把畚箕就記得起來嗎?小見得。現代人證阿羅漢之後不見得會開車子、會遊泳,因爲遊冰、開車是社會年齡,而證阿羅漢是心靈年齡,兩者不見得同步。

  學佛是要開發各位的心靈年齡,使你成熟一點,不要那麼幼稚。你的心靈若真的成熟,那生活就不會覺得空虛,生命也不會覺得無奈,不會懷疑自己現在究竟是在幹什麼?各位在這兒能否深深的感受到,心要法門要你學的是什麼?或只是說:心啊心!心顧好就好,把它擦亮就好。你要怎麼擦亮啊!你的心靈年齡若仍是那麼低,那最好不要擦了,因爲擦了也是白擦。

  說人人都有佛性,是指人人的心靈年齡都可以成熟,而這心靈年齡的成熟不受社會年齡的影響,社會年齡一百分或是零分都可以成就阿羅漢,心靈年齡都可以成長,都可以得到一百分,所以各位若都要用腦筋的話,你只能成就社會年齡,你若不會用心的話,心靈年齡就永遠不能成就。

  學佛、學法要懂得自己究竟是在學什麼?絕對不要學錯,絕大部分的人就在這地方踏入歧途,自己不知道在學什麼?我們現在分了幾個層次把心要法門的“心要”兩字用現代語言向各位表達了,不知道諸位是否很清楚?以往你學佛不知道是用腦筋或頭腦?那些都無所謂,現在你要發展的是“心”、“心要”、“心地”這個部分;“心”要如何把它發展出來,這叫“法門”;法是“方法”,門是“下手處”。學佛要成佛,下手處的方法就在于心地,在于你能不能掌握到心的關鍵。

  這兒講心要法門的法門有兩層意義:一個是學佛的主要下手處在心要;一個是要掌握心要下手處的方法在哪裏?我們要掌握我們的心不是那麼容易,各位想想看,今天在這裏講,大家都在這裏聽,可是各位有沒有感受到人在這裏坐而心有沒有在這裏?是不是心裏在想著家裏的事?不要以爲心靈好掌握,要掌握這個心的下手處在哪裏?這個是法門的第一個定義。

  第二個要學佛就要從心要這個地方下手,所以基本上我們有兩個工作要做:第一你要掌握到你的心。若是掌握不到就沒有辦法掌握心要法門;若能掌握到才能掌握到自己的心要,然後從心要下手去成就你的佛法成就。幾乎每一個人在小時候也就是在五六歲以前,我們生活在“心”的範圍裏,現在則不然,爲什麼?因爲我們的心已被汙染了,那個純真純潔的心境逐漸消失了,我們開始發展出以腦筋生活的社會年齡來。我們會發現孩子很聰明,老師一教就會,或是不用讀就能考一百分,父母孩子皆很高興,而且每一次都是糖果、金錢的獎賞,在孩子心目中建立了只要自己考一百分,每次都會有獎賞的觀念,漸漸的,純真生命的本來面目被父母給弄消失了。

  個人本來是一塊寶,是很正常的人,現在我們都已是不正常的人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像我們這樣子不正常的行爲叫做顛倒。現在學佛就是要你不顛倒,不顛倒也就是正常。學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佛就是成爲一個正常的人,而不是成佛就頭上有光圈,走路離地叁寸。

  佛是在人間成就的,他由不正常的人變成正常的人,由不正常的生活變成正常的生活;由不正常的人生,變成正常的人生,把我們不正常的生命變成正常的生命,這就是學佛的目的。而什麼叫正常?你掌握得到嗎?譬如有人穿著海青在街上走,這成什麼體統?但你若問他爲什麼?他一定會說很忙,急著從某佛堂趕到某某佛堂。這叫愈學愈怪,不是學得變正常。所以一個學佛人要能夠掌握住學佛的目標還真不容易!不要以爲“心要法門”四個字連小學生都會寫,重要的是不光只是在文字上轉,而要從實際生活上去感受它。若能感受到那全都是你的,感受到一分你就得一分的利益,感受二分你就得二分的利益;若都沒感受,那也是你自己的事。

  前言的部分我們講得仔細一點,理論的建設等以後講完再做總體的說明,因爲一開始就講理論的話恐怕太深。這個法門你若要聽就必須有耐性,聽了以後未來這幾個月你就要常常去反複思索,否則下個月再來你會以爲我講的還是那一套。其實我再講你還是感受不到,聽的只是語言文字而已,希望透過語言和文字,能夠達到內心的改造目標,這樣子才有意義。

  它是核心思想,應該不會很難才是,因爲這是我們本來都具有的,就如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不要看輕自己,但是一定要知道,假如自己腦筋的識性太強,那最好不要聽這堂課,否則聽了之後會很難過,你會以爲每一節課師父都在罵你,那就是你的識性太發達,腦筋太強化了,希望能把這個部分減弱一點,如此才能捉住修學的要領。

  

  

《解心——心要法門講記 一、心的本然面》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